分享

张伯伦的前瞻与丘吉尔的后悔

 昵称21405352 2024-03-04 发布于湖南

张文木

图片

丘吉尔与张伯伦

丘吉尔与张伯伦相比:前者考虑的是地区安全,后者考虑的是全球霸权;前者以德国为对手,后者以苏联和美国为对手;前者着眼于眼前判断,后者着眼于长远判断。事后的历史进程证明:欧洲制服了德国,却丢掉了世界,尽管丢得极不情愿和极其痛苦。

“老乡见老乡,背后打一枪”,丘吉尔曾得意地告诉斯大林,“从母系方面讲,他一半是美国人”[2],可现在同具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罗斯福联合斯拉夫人在丘吉尔这位天真的老乡背后真的打了暗枪。

1942年,斯大林曾先给丘吉尔与之联袂再造欧洲“神圣同盟”的机会,但被他自己拒绝了——为此还惹得斯大林很生气,即使如此,后来斯大林许多场合还是很义气地拉着美国与丘吉尔一起参加了战后利益“分红”。因此,他对斯大林与美国结盟不仅没有怨意,而且对斯大林本人充满敬意,因为,他也曾想与罗斯福结盟暗算斯大林。令他没有料到,当然也令他最为痛心的是,他被罗斯福这个“老乡”出卖了。这使得他在接手英国时,英国还是一个世界帝国,当他卸任时,英帝国的财产已被人拍卖。与斯大林、罗斯福正好相反,丘吉尔留下了超长卷的著作,失去的却是整个大英帝国。

1942年秋,奥利弗·斯坦利被任命为英国殖民地国务大臣。丘吉尔对他说:“只要我还在这里,我们就要坚持传统,毫不放松地保持帝国的完整。我们决不让西南非洲的霍屯督人通过普选把白人扔进海去。”这句话透出此时的丘吉尔已有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也可能只有在这个时候,他对张伯伦“任何安排都比打一场世界大战好;万一发生世界大战,整个欧洲就会毁灭,无论战胜者或战败者都将沦为世界共产主义的牺牲品”[1]的话有新的理解。

————

[1]《德国驻法大使韦尔切克致德国外交部的电报》(1938年5月1日),李巨廉、王斯德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9~180页。[美]罗伯特·达莱克著,陈启迪等译:《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12页。

[ 2]《斯大林与丘吉尔的会谈记录》(1943年11月30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7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48页。

[3]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魏群、高虹译:《丘吉尔文集——二战回忆录》(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16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