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篡改历史,投机钻营,大器晚成的许敬宗怎么会得到历史的差评?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4-03-05 发布于北京

许敬宗这个人,原为投奔李密瓦岗军,后归顺唐秦王府,历仕三代,两为帝师,才华出众,政绩突出,史才杰出,熟通古今,但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将其归入“奸臣”,自古至今对他的评价十分低劣。

许敬宗的父亲原是隋礼部侍郎许善心,在被宇文化及所杀后,跑到瓦岗寨李密做记事。唐太宗李世民大破辽贼于驻跸山,许敬宗立于马前受旨草诏书,词彩甚丽,深见嗟赏。

许敬宗现存诗27首,奉和侍宴应诏诗总共20首,占他本人诗作的74%。贞观时期的应制诗近50首,许敬宗一个人就占了大概40%,细读他的诗歌作品,说明他是一个城府很深的官僚。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太宗的长孙皇后去世,百官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欧阳询样貌丑陋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直至高宗李治继位,许敬宗才作礼部尚书。许敬宗把持朝廷达十五年,当他年老时,皇帝特恩准他每朝日乘小马入禁门至内省。

对许敬宗的差评,主要是其随意,以看风使舵的政治手腕,在高宗李治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的事件中,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潜加诬构”,致使这些功臣流死于岭外。此外,好色无度,贪财纳赂。

关于随意改篡历史。

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向监修国史的房去龄提出,一定要亲自观看国史。房去龄虽然一再力劝阻,但唐太宗还是固执己见,非看不可。

于是房去龄与许敬宗把国史删略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20卷。唐太宗对于有关玄武门之变的记载颇为不满,同时明确表示:杀建成、元吉与昔日周公诛管、蔡一样,是“安社稷,利万民”的大好事。随行的魏征也随声附和说:“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身为著作郎的许敬宗按照唐太宗的意思修改了实录,唐太宗颇为欣赏,因此许敬宗被封“高县男,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不久,又升迁中书舍人。

公元659年,许敬宗与他人一起受诏撰贞观二十三年以后至显庆三年(649— 658)实录。十三年后刘仁轨等人再次修改国史,发现许敬宗等人所记录的历史有很多都不实。

显庆二年以后,许敬宗位居宰相之职,又监领史馆之务,不能公正修史,利用手中之笔,重亲情,报私怨,收贿赂,虚美隐恶,凭空捏造,对于亲戚朋友,他的笔下都是溢美之词,而对于那些政敌对头,却又会毫不留情地抹黑。

“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是史官的基本准则,而许敬宗缺乏史官秉笔直书的气节,随意改篡历史的行为,为历代史学家所不齿,遭到后人指责。

关于投机钻营,以谋求高官厚禄。

高宗李治继位后,打算立武昭仪为皇后,废除原皇后王氏。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为首的大臣极力反对,而64岁的许敬宗揣摩到帝后的心思,站在高宗、武则天一边,直言:“田舍子胜获十斛麦,尚欲更故妇。天子富有四海,立一后,谓之不可,何哉!”

此言一出,更加坚定了高宗下决心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王皇后被废之后,许敬宗进一步提出“削后家官爵,废太子忠而立代王。”

许敬宗的建言深得高宗、武后的赏识,拜侍中,监修国史,获郡公爵。

武后地位确立后,为抬高武后家族地位,许敬宗又“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得到高宗批准,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以后族为第一等”。从此,许敬宗取得武则天的宠信,再次升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宠遇无比。

如果只看到许敬宗的媚上之举那可就错了,他的一言一行之所以得到高宗的支持,除了武后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背景。

唐朝开国,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关陇士族集团,朝廷之上形成独霸朝政的格局。唐太宗试图改变这一格局,提出用人以才的主张,逐渐拔擢山东微族及各集团人士。高宗继位,形势发生了逆转,关陇士族集团又重新恢复了高祖时期的独霸地位。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长孙无忌,气焰嚣张,以帝舅名份,以托孤大臣身份,握权用事竭力膨胀关陇集团势力。

许敬宗成为山东微族与关陇集团对抗的主要代表。在武则天立后问题上,他站在了高宗与武后一边,想借此机会打破关陇集团独霸朝庭的局面,确立新兴势力的地位。

废立皇后是高宗要彻底摆脱外戚势力,亲自主政的重要选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以太宗顾托为名,将朝中大权握于己手,竭力任用亲信,肆意活动确立太子之事。长孙无忌、柳 等均属外戚势力,他们扩大和巩固外戚势力无疑是对皇权的威胁和挑战。

对长孙无忌等人的活动高宗已然不满,此时武昭仪入宫,王皇后宠衰,长孙无忌等人的地位有动摇之险,因此在废立皇后问题上, 高宗与长孙无忌等关陇集团的矛盾激化。而此时长孙无忌、褚遂良仍以元老自居。褚遂良居然当着文武百官历数武昭仪的不是,态度极其蛮横,说武昭仪出身寒微,又属于太宗的后宫,说罢置笏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

许敬宗等反关陇集团的大臣,极力劝说高宗立武昭仪,高宗方下决心,降职褚遂良为潭州都督,放逐了长孙无忌,彻底摆脱了长孙无忌等外戚势力的束缚,得以亲自主持朝政。

所以,许敬宗表面上是看风使舵,投机钻营,实则是完成太宗任人以才的宿愿。自此之后,关陇集团彻底崩溃,科举取士才开始真正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于好色无度,贪财纳赂。

许敬宗原配裴氏去世后,裴氏的婢女有姿色,许敬宗娶了做继室,假姓虞氏。没想到儿子许昂公然与虞氏通奸,许敬宗一怒之下休了虞氏。后来他又上奏朝廷将许昂赶到五岭以外。

许敬宗曾经建造飞楼七十间,华丽程度堪称一流。他在黄金屋里养了很多“金丝雀”家妓,供他享乐之用。他让这些女孩们分组骑马,在楼上打闹嬉戏,那飞扬的笑声直入云霄。

许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又把另一个女儿嫁给出身奴隶的将军,多次索要巨额财礼,受到弹劾。堂堂的帝国宰相靠卖女儿赚钱,许敬宗算是有史以来第一人。

那些登门求他办事的人,愿意帮忙的他会说声好。不愿意帮忙的,他通常会说:“老夫耳朵背记性又不好,总是记不住你的名字。不过呢,如果你是曹植、刘桢那样的大才子,就算只见过一次,我也一定记得你。”

公元672年,咸亨三年,退休两年已经81岁的许敬宗病逝。在权力刀尖上行走的他居然能够寿终正寝,可以说算是官场上的高手。

许敬宗死了之后,按惯例朝廷要给他一个谥号,对他早就心怀怨气的官员商议给他“缪”的谥号,理由是:“弃长子于荒郊,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

“缪”这个谥号算是最低劣的谥号之一。好在高宗和武后还是念其当年支持废后的功劳,要求五品以上的官吏全部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尽量把这个谥号往好的方面考虑,可折腾半天,官员们还是觉得这世界上的美好词汇与许敬宗不堪的一生相去甚远。

最后实在没办法,朝廷给了一个“恭”的谥号,“既过能改曰恭”,意思是,此人犯过错,但改造好了,还算不坏。谥号一敲定,高宗催促赶紧下葬,生怕夜长梦多,再生出非议。

许敬宗在太宗时期,几起几落。与高季辅、张行成、于志宁是高宗东宫时期的心腹。但高宗即位后,其他3人都成了宰相,占据政界中枢的位置,唯独许敬宗没什么出色的异迁,还受弹幼左迁为地方官等,历经7年磨难之后,直至成为武则天的忠实盟友,65岁大器晚成的许敬宗才当了宰相。这既有当时的朝廷内有排拒许敬宗的要素,也有许敬宗自身缺陷,而被中枢所排除。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许敬宗才优而行薄”,即有才无德。

有才无德之人善于伪装,未用之时往往表现得谦虚恭顺,待到权力在手,便如同豺狼一样凶狠。

汉代大儒董仲舒讲过:“一个人如果不仁义、不明事理,却很有才能,那么他会用才能去帮助实现他的邪恶思想,从而助长他怪邪而违背事理的行为,这就足以增加他的错误和罪恶啊。”

这个问题讲得更为明白的要数司马光。司马光是这样说的:“君子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做好事,而小人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做坏事。凭借才能做好事的,好事没有做不到的;凭借才能做坏事的,坏事也是没有做不到的。愚人即使想做坏事,但智慧不周全,力不从心,就好像还没断奶的小狗要咬人,人可以很轻易地将其制服。而小人的智力却足以使他能够实现罪恶的目的,其勇气也足以使他敢于作出冒险的决定,这就等于如虎添翼,其危害能不严重吗?”

《资治通鉴》对“德”和“才”有这样的描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

历史多次证明,从一定意义上讲,有才无德者比无才无德者更为可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