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拗口又别扭,这是谁定的,是多大的官?

 小姐姐讲史 2024-03-05 发布于河南

关于科举,我都知道有三甲,一甲是赐进士及第,二甲是赐进士出身,三甲是赐同进士出身。科举上有同字,官位上更有同字,有开府仪同三师,有开府仪同三司,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语:jointly manager of affairs with the secretariat-chancellery),也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担任这一职务,最著名的人就是武则天时期,大名鼎鼎的狄仁杰!这个官职一共八个字,读起来非常拗口,看起来有很别扭,是个啥官呢?

最早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人——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看,首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里,就有名叫同的人——魏玄同。

同,我们能理解,就是等同、相当于和什么什么一样的意思。重点和难点是这个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意思呢?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断句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咱们拆开来,从后往前说,因为难点在最后。

一、【平章事】

说到平章事,最早跟“哪吒”的老爸托塔李天王“李靖”有关。其实哪吒是神话的,托塔李天王是传说,他们都是虚的。而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则是著名兵书《唐李问对》的主角。

唐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自然就是大唐代国公、尚书右仆射李靖了。

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廖,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新唐书-百官志》

这就是说,尚书右仆射李靖因身体原因辞职了,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大哥,你别辞职,等身体好一点了,两三天去中书门下这两个单位处理一下军国大事就好”,平章事得名就从这里开始的。

可这里的平章事不是职务,而是处理军国大事的意思,成为职务则是以后的事。对于平章,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如果您看过胡军主演的《朱元璋传奇》,朱元璋拿下金陵城之后,小明王就册封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从此大家都喊他为朱平章。

(1)平章的发音

电视剧里平章平章的叫,听着很好听,看着很专业,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平章的发音并不是平章,你说奇怪不奇怪。

正如仆射不叫仆射(shè)而叫(yè),平章不叫平章而叫平(pián)章。

仆有驾车之意,后来引申为“主管”、“掌管”的意思。

《唐六典》有语“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因所领之职以为号。”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遥远的古代,国家重武,令主射者掌事,所以诸官之长,就被叫做仆射。仆射的“射”原本读作(shè)《广韵》里发音“神夜切”、“羊谢切”,《集韵》的发音“寅谢切”,其实它们发音都是(shè),只不过在唐朝时,陕西人把(shè)发成(yè),久而久之李世民他们也发成了(yè)。仆射就这样“oh yeah”了!

仆射发音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但平章的(pián)却正音,而|(ping)音反而是错误的。“平章”一词很高大上,出自《尚书》。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尚书·尧典》

要想知道平章古代的标准发音,就必须要查大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令人遗憾的是,这本书里没有记载。经过反复查询,还是在《尚书》和《诗经》里,结合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查到了发音。

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书·洪范》

《释文》:平平,婢绵反。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诗经·采菽》

《释文》:平平,婢延反,辩治也。

无论是“婢绵反”还是“婢延反”都是(pián)音,而且在《广韵》里也得到了证实。对于《尚书》里的“王道平平”的发音,《广韵》给出的发音就是“房连切”。 “房连切”的发音依然还是(pián)音。

惠栋

至于清朝惠栋认为,孔子写错字,把“釆(biàn)【看清是“釆”不是“采” (cǎi)】”写成“平”,而且“釆”与“辨“、”便”因同,而可以通假。

可是惠栋却忽略了一点,釆(biàn)在上古的韵母是“an”而“辨“、”便”的韵母发音是“en”,音都不同,如何通假呢?

(2)平章的职务

胡军版的朱元璋,听到小明王册封是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很开心很激动,就问他的大智囊李士元(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善长,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元”而改为李善长)。李善长在这方面很擅长,就告诉朱元璋,你就是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的丞相了。

电视里的李善长说的并不严谨,最初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行中书省的最大领导不中书令,不是省长,而是正一品的丞相。

到了1286年,废除各省丞相而设立平章政事为一省大员。后来,一些省份又允许设立丞相。

在1320年又废除各个省的丞相,还是以平章政事为一省之长。1324年之后,又允许一些省份设立丞相。慢慢发展成一省的长官配置如下:正一品的丞相一名,从一品的平章政事两名,正二品的左右丞各一名,从二品的参知政事两名。

二、【门下】

门下省

门下其实就是门下省,门下省在南北朝时刘宋时所建立,称为集书省,也叫散骑省。其主要职责就是“掌规谏、评议、驳正违失等事”。

说白了就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幸福安康,王朝的千秋万代,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对于皇帝的政策、诏令什么的尽管找错,以便于尽善尽美。

这个部门权限可不小,但有个部门比它权限更大,那就是中书省。

三、【中书】

中书省

中书就中书省,在元朝甚至明初有两个中书省,一个就是中央中书省,一个就是地方的中书省。地方的中书省就是行中书省,也就是行动的中书省。

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朱元璋吗?他的职务就是行中书省的平章政事!在中央,中书省最大的官就是中书令!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掌管制令决策,是典型的宰相机构。

我个人认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不如叫做尚书省、中书省、集书省,这样三省就是三书,多文雅多好听啊。您怎么看呢?然而您所熟悉的三省六部,并非真的历史哦!且看我下面为您详细道来。

四、为何是同中书门下而不是同尚书呢?

唐承隋制,设六省六部,您没看错,不是三省六部,而是六省六部。六部我们知道,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六省:殿中省、内侍省、秘书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前三省属于内朝,后三省属于外朝。外朝的权力更大,于是人人才习惯称为三省六部。

唐朝六省六部制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的明白三省的职权,中书省相当于立法机构,门下省相当于监督机构,尚书省就是执行机构。正如六部看起来一样大,其实吏部最大一样,三省最大就是尚书省。尚书省的长官被称为尚书令,唐朝首任尚书令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的秦王李世民,后来的天可汗唐太宗!

皇帝曾经担任过的官职,谁还敢担任,于是尚书令一职基本空起来了,而尚书令的副职仆射成为了长官。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尚书省的权力越来越小,而中书、门下的权力越来越大,中书省仍有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一开始就不是门下令而是武德初的纳言,后来纳言又改为侍中。

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其品秩都是正三品。既然尚书令职务无人担任,而尚书省左右仆射权力又日趋下降,于是中书令的权力慢慢上升。自然而言,同尚书就不如同中书了,更何况是同中书门下呢!

一个政令的发布,往往需要经过门下省审核才行,免得起草的政令被驳回。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三省协调,故而唐初三省有什么事都在门下省决定,这门下省就改为了政事堂。出席政事堂的领导,有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

随着中书令的权力上升,他们慢慢将政事堂的办公地点搬到自己的衙门——中书省。公元683年,也就是大唐高宗二年七月,中书令裴炎把政事堂的办公地点挪到了中书省。这里需要说一句的是,裴炎之前是当过门下省的侍中的。

到了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 年),中书令张说搞两个改革,一个是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战斗力得以提升;另外一个就是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就连官印也是中书门下了。也就是说,从此,再无政事堂而只有中书门下。

五、同中书门下三品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五品

早在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贞观十七年(643年)开始,参与政事堂的官员们就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一职。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龙朔二年(662年),中书门下改为东西台,于是也就有了同东西台三品。十年后,又恢复唐太宗时期的称呼,到了684年又改了一个更高大上的称呼同凤阁鸾台三品。705年再次恢复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中书门下三品生命力真强,到713年唐玄宗又改为同紫微黄门三品,到了720年再次改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高宗与武则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政事堂里的官员们是有级别区分的,有的是参议朝班,有的是参知机务,有的是参知政事,有的是专典机密。可以说,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应该是学习唐朝的。清朝军机处,分为领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领班军机章京、帮领班章京、军机章京等级别。

在唐朝初中期,实施的就是集体宰相制,也就是群相制,跟后来军机处级别差不多。比如参议朝班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而参知机务则是同中书门下四品,参知政事则是同中书门下五品。同中书门下五品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不过,这个同中书门下五品是在唐高宗时期才有的。在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成为五品知政事者的头衔。

也就是说,唐高宗为了进一步削弱相权,扩大群相人员才将四品、五品官员加入。只不过正式官名,很少称呼同中书门下四品,同中书门下五品,毕竟当初中书、门下的长官都是三品的嘛!

六、同中书门平章事超过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高宗、周武皇(武则天)、唐中宗,政事堂里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越来越少,而同中书门平章事越来越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一样,中书门下怎么改,他们就怎么改?所以在武则天时期,同中书门下三品改成了同凤阁鸾台三品,同样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五品)也就改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号称唐朝的东方神探的狄仁杰也就担任这一职务,这一职务越来越火,而同凤阁鸾台三品却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到了唐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皇帝授予李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从此之后,再无同中书门下三品。取而代之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中晚唐乃至后唐宰相的唯一称号。

之所以平章事这么火,我想跟他的高大上有关吧。毕竟,前边我们说了“平章”可是出自《尚书》的!

同中书门下二品的冯赟

可在唐明宗长兴四年时,这个中书门下五品的平章事,一跃改成了同中书门下二品。当时,冯赟为宰相,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可身为一国之相的他却不开心。究其原因,他爹叫冯璋,章、璋同音,犯了亲讳。

唐朝宗室郑王李亮之后诗鬼李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因为晋、进同音,从而不能参加科举,使他郁郁而终。冯赟不像李贺,他位高权重,直接将中书门下平章事改成了同中书门下二品!既能避免了犯亲讳,又大大提升了中书门下平章三个级别。

到了北宋,又恢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毕竟平章事很高上大吗?可这一职务的含权量大大降低,这一职务和节度使一样成为了虚衔。耐人寻味的是,宋朝的节度使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了南宋,除宋孝宗外,终南宋一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没有设置。到了元朝,中书省、尚书省以及地方行省设置平章政事。

中书省、尚书省的平章政事其实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的级别已经不是正二品了,而是从一品了。级别高也然并卵,属于副丞相,而且在至顺元年(1330年)编制有四人。

至于地方上最有名的平章政事,就是韩宋时期的朱元璋了。朱元璋开创大明后,在洪武九年也就是1376年废除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与行省有关的平章政事也就彻底成为了历史名词了。

结语

由此可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是唐太宗取的,而是唐高宗取的,其职务就是同中书门下五品的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起于唐高宗,亡于宋光宗,彻底绝迹于明太祖!其级别也从五品而上升到从一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