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清朝王爷写的小楷,每个字都是教科书,这水平300年来稳居第一!

 墨品书法网 2024-03-05 发布于北京

古代的王公贵族,自小接受“名师”教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譬如唐太宗、武则天、宋徽宗的字,完全不逊于专业的书法家,独具雍容华美、雄伟恢弘的帝王之气。

当然,除了历代帝王,皇子王孙的书法功力,一样不容小觑,比如清朝时期,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乃“清四家”之一,统领书坛300年。

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曾记载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

上述一段话,详细描述了成亲王的学书历程,受到乾隆影响,成亲王钟爱书法,幼时临摹赵孟頫的法帖,形成了俊逸流美、清和端丽的书法风格。

之后,他取学了魏晋、唐宋法帖,强化筋骨的力量感,用笔的平稳性,掌握标准规范的“古法”和执笔方式,形成精巧雅致、遒和灵动的个人之风。

比方说嘉庆壬申(1812年)二月,用小楷抄写的《伯夷列传》,卷中字体端庄秀丽、劲健峭拔,每一个字都是教科书水准,结字上略带“欧楷”的方正肃穆之象,像“知”“曰”等字,转折处的折笔刚劲,尽显整肃峻拔。

“忽”、“没”等字,则具有赵孟頫、董其昌的绰约俊逸之姿,笔势弹性坚韧,“没”的三点水,笔丝略微相连,蕴含顾盼生情的流动感。

当然,还不乏趣味性,“天”字略带欹侧,整体向左偏,但右边捺笔写的浑实凝厚,于险中求稳,赋予书法生命力,这种水平300年来稳居第一,无人超越。

而且,根据文献记载,清朝时期,成亲王撰写的法帖风靡一时,顶替了“馆阁体”,成为官方范本,甚至当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

无愧于启功曾评价:“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谓其为爵所掩,亦无不可也。兹故不论”。

启功将“清四家”书法对比,认为成亲王的技法、艺术性更胜一筹,当为“清书第一”,由此可见,其字之精绝,此作更加出神入化,堪为“必备范本”。

时常临摹,首先可以强化用笔的精准性、力量感,夯实基本功,还能初步了解“二王”笔法,毕竟小楷点画精细严密,晋唐法帖的笔势内敛、繁杂,不易参悟。

恰好成亲王的小楷,取学赵孟頫,既有纯正“古法”,点画还简洁明快、干练率性,较之赵孟頫的筋骨更加刚健,易于上手临摹,还预防呆板、庸俗等问题

真迹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成亲王《伯夷列传》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