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海曲上人 2024-03-05 发布于山东

(来源于: 诸城琅琊丁氏49支谱)

现存完好的明代三遗迹是丁耀亢故居、丁耀亢墓和丁氏家祠。这三处遗迹均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九仙山南麓丁家楼子村,柱史丁公石祠。

一 柱史丁公石祠

该祠堂在五莲九仙山南麓丁家楼子村内。祠为三楹, 才全部用石料雕琢而成。祠堂东西长9.1米,南北宽 5.13 千米,通高4.73米。内壁镶嵌九方大理石碑。其正堂一方,题“羲皇上人”四字,落款为“太原王稚登题。”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丁公石祠屋内

柱史丁公石祠记:

柱史丁公祠(又称石祠)位于山东省五莲山

西北部的丁家楼子村东,为明代万历年间诸城人丁耀斗为颂扬其父丁惟宁的功德,以昭后世而兴建。石祠背倚九仙山,东临五莲山,林木葱郁,景色秀丽,为当地一景。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丁耀亢读书的白云洞书室,曾经留下的石刻。丁超拍摄

丁耀亢早年读书之“白云洞书室”遗址在其西侧。丁耀亢《山下过白云洞书室》诗曰:“童年负笈地,岁暮远游过”。整个建筑由祠、坊两部分组成,祠内墙壁镶嵌九方碑刻。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篏入的石碑文

石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二月,历时9个月,年底落成,时为石室。万历三十九年(1611),丁惟宁去世,第二年,其子迎惟宁神主入室,故辟为祠,称“柱史丁公祠”,并在祠南10米处建石雕仰止坊一座。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石祠坐北朝南,全部用巨石砌筑而成,屋顶仿木建筑,抬梁式结构,硬山顶。面阔三间,一门二窗,七檩二梁,重梁双柱,柱头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龙形双鸱吻,东西长9.1米,南北宽5.13米,通高4.73米,总建筑面积46.7平方米。门楣之上横刻张凤翼题写的“柱史丁公祠”五字。沿墙一周原有用料石砌筑1米高、0.6米宽的二层龛台,以供奉丁氏世祖之灵位。今此台已毁。石室四面墙壁上镶嵌着大小不等的石碑。石碑的文献主要有:《柱史丁公石祠记》一篇,祭文一篇,诗28首。这些文献大都高度赞扬了丁惟宁高风亮节,个性高亢耿直,不与世俗俯仰,甘与山林鸟兽为伍,甘与海涛清风为伴,并不停在缀文的经历。碑文字体皆为行书。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石祠依山傍水,地势高阔,巍巍壮观,成为五莲山旅游胜地的一大景点。每逢清明节,方圆百里丁氏家族,扶老携幼,汇集石祠,祭奠先祖。石祠1992年被省政府核准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与“石祠”在同一中轴线、与石祠南北相对的“仰止坊”,距“丁公石祠”南十米处。“仰止坊”宽3.35米,高5.78米,构架为方形花岗石条。坊之左右各垫双层长方形雕云纹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柱之前后各辅石耳。石坊面额镌有“仰止坊”三个大字,前题“赐进士中宪大夫、湖广副使前巡按直隶监察御史丁公讳惟宁字少滨主人题”,后缀“万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男耀斗建”。坊额背面刻有“山高水长”四个大字。正面石柱刻有“少滨主人题”“不肖男耀斗述”的楹联:“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柱史丁公祠和仰止坊是一组风格独特的全石建筑,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虽历经近400年社会变迁和自然腐蚀,依然完好无损,壮丽如初,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和学者。该祠及碑刻对于研究鲁东南沿海地区明代建筑、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 橡谷山庄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诸城皇华镇相家沟村

丁耀亢在相家沟隐居期间,曾依山傍水建别墅一处,占地约4亩,自名为“橡谷山庄”。橡谷山庄主体建筑有“煮石草堂”和“东溪书舍”。“煮石草堂”有楼房一座,迎门为客厅,五开间,后为荷池,北盖居室,其后为厨灶、马厩和伺役住房。“煮石草堂”其名取自唐人“秋山扫红叶,归来煮白石”。《天史》一书就是在这里写成。楼房为二层木制小楼,俗称“八角子楼”。此楼在1960年代被拆除,另建为“大队委”大院。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翻建

“东溪书舍”为丁耀亢的书斋,内设藏书楼,跨溪建在“野鹤桥”以东。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文物了,400多年。

“东溪书舍”曾因故焚毁,后修作了娃娃庙,有五莲山光明寺和尚住持。娃娃庙于1947年改建村小学。为保护历史文化遗址,2002年将学校迁出。院内有两棵银杏树为丁耀亢少年所植,干粗数抱,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高耸云天。年年果实硕丰,树龄已400余年,为当地一景。丁耀亢诗序中云:“山中银杏树,少年手植,四十有五年,今秋得果二石。予年六十有八。”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树也400多年了。

“东溪书社”东南200米山巅的悬崖上,有“卧云阁”,系一砖木结构小楼,为丁耀亢晚年所建,是其养病、会友、吟哦之地。丁耀亢在《卧云阁九日落成诗四首》中道出了阁名的来由和登阁的好处:

草阁初成霜树边,淡烟微雨菊花天。

收来红叶千林醉,偷得白云一榻眠。

此日登高容泛酒,因时漫兴偶成篇。

老人不作悲秋赋,倚枕加餐付岁年。

可惜的是,此阁已久圮,现仅存遗址。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三 丁耀亢墓地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康熙八年(1669),丁耀亢殁后葬于相家沟村西 500米处的黄豆山之阳,傍山的平坦开阔地,人称“老爷林”。墓在中央,距墓约二百米左右各有一条小溪,水从山上流下汇入“龙湾”溪水,如今在两溪交汇处修小水库一座。传说此墓地是丁耀亢听从一位“海上仙人”指点卜葬于此,而丁自身精通“易经”,所以选此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墓冢坐西北面东南,朝向凤凰山。“文革”中,坟墓被挖开,棺骨抛于荒野,族人偷埋其尸骨。1997年,丁氏族人又寻骨、聚坟、立碑。墓前由旅居加拿大的丁氏后裔敬立的石碑,上以隶书镌刻“丁公耀亢之墓”六个大字,艳阳下,显得宁静而肃穆。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现每年清明时节,本村及侨居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丁氏后裔,在墓前聚首凭吊,场面宏大。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弘揚琅琊丁氏文化,发扬丁公精神

琅琊丁氏文化和丁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琅琊丁氏文化,发扬丁公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琅琊丁氏文化是指起源于山东省青岛市琅琊台的丁氏家族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琅琊丁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家国情怀。

丁公精神是指丁公在担任齐国宰相期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精神。他在政治上坚持以民为本、以德治国的理念,在外交上主张和平共处、友好交往的原则,为齐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五蓮九仙山前丁家楼子村

弘扬琅琊丁氏文化,发扬丁公精神,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忠于国家和人民。

丁氏家族的现存完好的明代三处遗迹。

2023年夏,五蓮九仙山丁家楼子村,采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