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是:“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下联堪称经典

 长风文史 2024-03-06 发布于广东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艺术魅力一中语言,没有之一。

因为汉语的记录符号是独特的象形方块结构、多重声调语音,语法意义体系,以及拥有丰富体裁文例的汉字,因而才散发出多种多样的文化魅力。

对联,就是独属于汉字汉语文化中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瑰宝。


对联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上下两联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协调、结构相同、意思相关,非常具有趣味性以及包容性。

故而对联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也常常出现在百姓群众的口中。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副民间非常有意思的对联,起因是有一位大爷在给自己孙子办周岁酒时,忙前忙后,累到筋疲力尽后的有感而发。

血脉香火的延续,子嗣后代的传承,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别是在传统社会中更是盛行。

当时也有着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只有儿子才能传承血脉,一个家族要是没有生子,也就意味着断了香火,不仅脸见祖宗,也会在街坊邻居中抬不起头。

所以为什么会有“父母之命”的婚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娶父母觉得合适好生养的女子,更好的给家族添丁进口。

因为生不出孩子被婆家休掉扫地出门的情况大有存在。


在这样的风气下,年轻的男人只想娶老婆生儿子。当了父亲的人又想儿子娶媳妇生孙子。盼完了孙子,如果寿命足够长,还会盼重孙……

赵大爷就是如此,在他的极力催促下,他结婚不久的儿子终于给老赵家添了一个大胖小子,当上爷爷的赵大爷每天乐的合不拢嘴。

家里添了一个人,开心归开心,但让赵大爷更加忙碌了,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孙子转,就担心孙子有点闪失。

孙子满周岁办了酒时,赵大爷忙前忙后都脚都没有沾地,不免感叹道:

“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

这短短的13个字的上联,巧妙地描绘出老人对孙子的渴望,和有了孙子后的卑微地位,让人觉得心酸又可笑。


前三个“孙子”指实指真的儿子的孩子,真的孙子,想啊盼啊展现了老人渴望期盼的真实心理;

而最后一个“孙子”,则是对老人为自己的子孙而忙碌,忙得像孙子一样卑微地位的描绘。

这真是一副巧妙又真切的对联呀!一经传出,看到这对联的人扑哧一笑的同时,也有了较量之意,纷纷对上了自己的下联。

其中有当了婆婆的妇女对上“烦公婆,怨公婆,走了公婆变公婆。”

此联描绘了女性在婆家生活的辛酸与无奈,婆媳之间一直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在古代大部分的时间里,女性在婆家常常没有发言权,当人儿媳妇时,要处处看婆婆的脸色行事。无论受到怎样的嘲讽和辱骂,都只能默默忍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婆婆终会老去,而自己也将会成为婆婆,会有自己的儿媳妇。

这副下联就很好的揭示了婆媳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形成的恶性循环。


这个下联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一阵称赞。

还有人羡慕赵大爷当了爷爷,所以给出的下联是“喜当爷,乐当爷,当了爷爷才算爷”

这个下联表现出了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描绘了老人对孙辈的喜爱和付出,真心喜欢自己的后代孩子,也愿意为他们付出一切。

因为有了孙子,他们才能体会到当爷爷的快乐,哪怕是年纪大了,过得再辛苦和疲惫,只要是孙子孝顺,他们还是乐在其中的。

这个下联与上联中想要通过孙子传承家族的功利心态,有着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彼此的关爱和尊重。


不得不说,这个下联的确是上联的经典绝配,看完也不得不感叹,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

针对“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这个上联,你有相应的下联嘛?

END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总找不到长风文史?
这里还请大家将长风文史【设为星标】

每天一起读诗不迷路哦!

设置方式见下图,赶紧加星标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