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 )敦煌飞天:蕴藏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美学

 梁科收藏 2024-03-06 发布于北京
如果有机会打开中国的文化遗产分布图,那你一定会发现在这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名片。

那可能是坐落在古都的故城遗址,也可能是千年后与人们重逢的历史文物,又可能是传百代而不绝的工匠技艺。

而向中国的西北行进,这里有一座城。

古道之上羌笛悠扬,夕阳之下驼铃回响。东西文明亦是曾于此交汇。

这就是敦煌。

图 | 敦煌 | 选取自敦煌研究院

提起这座城市,你一定会想到敦煌石窟与敦煌壁画,其以饱满繁复与精湛卓越的艺术手法闻名于世界。

而在这之中,“敦煌飞天”甚至已成为一个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专用名词。它由多种文化共同孕育,历经数个朝代,留给后世价值极高的美学思考。

那就我们一起来欣赏敦煌飞天的壁画世界。




图 | 五代·散花飞天,位于莫高窟第61窟 | 选取自敦煌研究院

继承了唐代画风的散花飞天图,现位于敦煌莫高窟61窟,画中两个形象横向飞天,轻巧矫健。


图 | 五代·散花飞天(局部)


上方的这身形象,穿着华丽的服饰,雍容华贵。受唐代风格影响,这幅散花飞天,色彩艳丽,兼容并蓄,彰显了独特的审美特点,突显了时代恢弘的不凡气势。


图 | 五代·散花飞天(局部)

下方这位梳着双髻的少女虽衣着较为简朴,但面相丰满,点点红色晕染双颊与肌肤,双手散花衬托腾空之姿。


云舒霞卷间不难见清晰流畅的线条,精美极致中尽显古代绘画遗韵。



位于莫高窟158窟的持璎珞飞天图,绘制于中唐时期。


画中形象手持璎珞,彩带飞舞,衣裙飘扬,双脚倒悬,凌空翱翔。


图 | 中唐·持璎珞飞天,位于莫高窟第158窟 | 选取自敦煌研究院


唐中后期的敦煌飞天图,虽没有盛唐之时的潇洒自由,但依然有各异的形态。在中唐第158窟西壁的壁画中,有的形象捧着花盘,有的手擎香炉,有的如这幅图手持璎珞,也有的吹奏乐器,亦有扬手散花。


他们的衣饰淡雅轻薄,姿态神情甚是传神。



悬空飞天,直飞云霄。


敦煌飞天的壁画图中的形象姿态各异,神态万千,衣着色彩各有不同。


这幅位于榆林窟第25窟的起舞飞天图也是创作于中唐。


画中形象飞天挥臂,以轻盈仪态起舞。其绕树飞翔,脚踩彩云,长巾带呈对称的圆环形。其肉体以线条勾勒,衣饰淡雅,神情庄严。


图 | 中唐·起舞飞天,榆林窟第25窟 | 选取自敦煌研究院


敦煌研究院曾研究唐代艺术,将其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初唐和盛唐的敦煌飞天奋发进取,豪迈而有力,自由且奔放,尽显飞动之美。唐中后期的飞行姿态与前期不同,但他们依然昂首挺胸,轻盈飘落,长带飞舞,缎带飘旋,双目清秀从容




图 | 张大千临摹《晚唐·伎乐菩萨》,纵80.8厘米,横162.6厘米 |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古代伎乐形象和乐器图像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大量存在。据统计,仅莫高窟会有伎乐形象的洞窟就200多个,乐伎更是超过3400身。


著名画家张大千也曾被敦煌飞天的神圣吸引。这幅画作临摹于敦煌榆林15窟窟顶。画作中两个乐伎形象缠绕长带随乐飞舞。


图 | 张大千临摹《晚唐·伎乐菩萨》(局部)

左侧的伎乐身着天衣,手持拍板,腾空而飞。其头上的飘带和绕肩的长带于空中摇曳,眼神中透露的专注,似乎世间万物都已容纳于手中的拍板之中。


图 | 张大千临摹《晚唐·伎乐菩萨》(局部)


右侧的伎乐高髻垂后,头戴宝冠,手抱曲颈琵琶,飞升长空,与黄色长裙相衬的飘带似是感受到了古音的高雅与腾空的轻盈。


张大千以巧妙的技艺临摹出这幅敦煌飞天的壁画,两位乐伎形象于画中腾飞,足以想象位于石窟中的原画有多么的震撼人心。

结语


无论是不同朝代绘制于墙壁上的敦煌飞天图,还是后人临摹的飞天之姿。漫漫历史长河中,敦煌壁画都彰显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感内涵,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美好愿景。


观敦煌飞天,思文化传承。

以敬畏之心欣赏先人之作。

跨越时代,贯通古今,

敦煌飞天以气势磅礴的艺术之作,成就可撼动的地位


承载中华文明珍贵的内涵精髓,千年不衰,启迪华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