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队友能有多坑?!

 雨夜听荷yu 2024-03-07 发布于四川

⬆️点我 ⬆️












图片

1900年的越南河内,已经十分西化


01

1883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一大早,越南北部河内城,突然喧哗起来。
只见大队的法军和越南伪军,携带着几架怪模怪样的武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哈奇开斯”机关枪,列队出城。
法军的主帅,是刚被任命为法国远征军司令的海军中将孤拔,从军已有三十多年了,拥有非常丰富的战争经验。
此次从河内大举出击,正是孤拔精心策划的一次进攻战役—— 

   
02

三个月前,在法国远征军的大炮威胁下,越南阮朝被迫签订《顺化条约》,接受法国的“保护”,并将北圻(即越南北部)交由法国管辖。
越南原先的宗主国——大清,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越南,于是大举进入北圻,抢占了若干战略要点,准备同法国争夺北圻的控制权。
就当时北圻的战略态势而言,法军因为兵力有限,只能控制住河内到海防一线。
而河内以西的山西(越南地名)、兴化(越南地名),以及河内以北的太原(越南地名)、北宁等战略要点都掌握在清军手上。
尤其是山西和北宁,距离河内比较近,正好一左一右钳制住了河内。
不把这两个“钉子”拔掉,法国就始终处于危险中。

经过深思熟虑,孤拔决定,趁清军主力还没来得及全部进入北圻之前,先发制人,进攻山西。
为什么要先打山西呢?       
首先,山西在红河沿岸,法军的内河炮舰正好可以溯河而上,发挥优势。  
其次,清军在北宁的兵力有一万五千多兵力,而在山西只有清军5000多,外加纯凑人数的越南军2000多。
尤其,清军里的那三千人黑旗军(理论上还不算清军,但已经接受了朝廷的军饷,自然就得受朝廷管)是法军的死对——之前法军和黑旗军四次对垒都吃了亏。
所以法军纠集了越南伪军,共6000多兵力。
再火炮40多门,机关枪4挺,大小炮舰10余艘。
如此强大的兵力和火力,孤拔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一口吞掉黑旗军。   


03

黑旗军老大——刘永福很快得知消息,压力山大:
不只人数上,火力上和法军更是没法比:
水面上没有任何舰艇;
地面,火炮只有十余门,大部分还是老旧式的前膛炮;
枪支一半多,也都是老式的前膛枪;
机关枪这种东西,更是见都没见过。

图片
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

按理来说,如此强弱悬殊的情况下,应该主动转移,在运动中寻找机会。
但问题是,大清朝廷已经下旨,要求“如果法人前来攻逼,即着督饬官军,竭力捍御,毋稍松劲”,不允许擅自放弃汛地。
刘永福只得硬着头皮死守山西。
于是一面派人赶紧去北宁告急,让北宁的清军趁法军主力尽出之机围攻河内,“围魏救赵”,减轻山西的压力;
一面精心部署山西防务。

图片
山西之战部署示意图

战斗力最强的黑旗军部署在压力最大的城北红河沿岸和东门一带
清军部署在城西
战斗力最弱的越南军队,部署在压力相对最小的城南。

  
04

十一月十五日,法军水陆两路抵达山西外围,中法战争的揭幕战——山西之战由此打响——
战役一开始,法军利用炮舰优势猛烈轰击。
黑旗军构筑的工事纷纷被炸塌,人员伤亡惨重。
刘永福见状,马上命黑旗军后撤入山西城,避开法军炮火,吸引法军步兵前来攻城。
孤拔果然上钩,一看黑旗军后撤,马上命陆路法军从东门向山西发起攻击。
刚接近东门,埋伏好的1000多黑旗军立即杀出,和法军短兵相接。
法军的炮舰怕误伤自己人,也只好停止开炮。
这样一来,双方的白刃战就无太大差距了,法军顿时陷入了恶战之中。
孤拔这才反应过来,中计了,马上下令陆路法军回撤,然后用机关枪横扫黑旗军,硬生生扫出了一条隔离带。
接着命令水路法军步兵强行登岸,夺取了红河河堤。
刘永福指挥黑旗军趁天黑后发起反击,但因火力相差太大,最终未能夺回河堤阵地。   
第一天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黑旗军伤亡近四百人;
法军伤亡二百多人,光官伤亡二十多人。
        
  
05

第二天——
法军又以强大炮火猛轰山西城,并以步兵发起强攻。
山西城墙到处崩塌。
黑旗军将士拼死,以很大的代价,又顶住了法军的进攻,还生擒法军二十多人。
第三天——
孤拔集中全部炮火,将城墙轰出一个十几丈宽的大口子。
上千法军步兵蜂拥而入。
又是一场白刃恶战,西双方士兵血流成河。


06

仗都打到这个时候,北宁方面的一万五千清军只眼睁睁看着山西被法军围攻,却没有任何动静。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朝廷下达的旨意是如果法军前来进攻,才能还击,没说清军可以主动出击。
刘永福心里明白:山西不可能守住了。黑旗军再继续打下去,只能白白把老本全部拼掉。
于是他咬咬牙,下令全军趁夜色掩护撤出山西,向西北方向的兴化转移。
就这样,十一月十七日夜间,枪炮声停息了下来。
三色旗也终于插上了山西城头。   

图片
法随军记者绘制的攻击山西城的场景

这一战,黑旗军以弱敌强,血战三天,伤亡一千多人,但也让法国人付出了近千人的惨痛代价(其中法军三百多人,其余为越南伪军)
法国的随军记者也不禁赞叹:“他们(黑旗军)的武器虽然落后,但战术上设计非常聪明,战斗精神也足够强悍。”


07

山西之战的消息传回北京,慈禧太后大怒,马上下旨:
命云贵总督岑毓英率滇军大举入越,增援刘永福;
命广西巡抚徐延旭立刻率桂军主力入越,增援北宁;
命两广总督张树声马上选拔得力将领,编练二线部队,屯驻镇南关,作为在越清军的预备队。
张树声收到旨意,立即开始物色合适人选。
他把两广将领的名单翻了又翻,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退休在家的原任广西提督冯子材。

张树声深知,冯子材戎马生涯三十多年,战争经验极为丰富,而且去过越南,熟悉那里的地形民情,又和刘永福是老相识。
虽然已经66岁高龄,不适合上阵杀敌了,但用他来编练预备队还是非常合适的。
马上派人去请冯子材出山。   
来人把情况一说,老冯血管里流淌的那股军人的热血一下就燃起来了。
马上让家人给自己简单收拾下行装,随即动身前往广州面见张树声。
张树声激动不已,立刻委任他为编练总办,招募义勇,编练成军。
因为冯子材号“萃亭”,队伍就叫“萃军”。


08

冯子材编练人马,得花时间,所以越南战场上暂时还指望不上他。
真正的关键人物,除了刘永福,还得是岑毓英和徐延旭。
岑毓英一直非常欣赏和支持刘永福,得到旨意,马上率一万滇军入越。
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二十六日,岑毓英率军抵达兴化,和神交已久的刘永福见了面。
据记载,两人见面的场面非常感人,身为大清从一品大员的岑毓英主动伸出双臂,同昔日的“天地会股匪”刘永福热烈拥抱,就像是分散多年的亲兄弟。      
岑毓英深知黑旗军自去年四月纸桥之战,就同法军连续激战,损失很大,马上下令把军械和饷银拨发给刘永福,让他招兵买马,恢复实力。
刘永福十分感动,当即表示,黑旗军将士完全听命于岑大人,誓为保卫大清的南大门而死战到底!
岑毓英当即表示:山西失守,法国人下面肯定要去打北宁,希望刘将军率部前往支援,务必守住北宁!
刘永福当即领命,率1500黑旗军,赶往北宁。


09

北宁原有清军15000人驻防。
加上徐延旭的10000桂军大部分都加强在了北宁,北宁的兵力达到20000以上。
兵是派来了,但老徐自个儿没来,他一直待在镇南关不肯动身。
退路都想好了,朝廷要是责问,他就说自己旧疾屡犯,无法行动。
北宁前线的防务,他一股脑全扔给了广西提督黄桂兰。
黄桂兰,戎马生涯二十多年,身经百战之将,但眼下北宁这个局面,他也是束手无策——

一方面,山西之战后,法军继续向北圻增兵,据说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一万五千人以上,还有海军舰队若干配合作战。北宁将面临比山西大得多的压力;
另一方面,北宁的桂军大部分都是最近半年多紧急扩编而来的新募之兵,不但缺乏训练,而且武器弹药都配不齐,很多士兵手里只有一杆老掉牙的前膛枪,甚至只有刀矛之类的冷兵器。
老黄几次向徐延旭求援,要求赶紧调拨新式枪炮给他,但老徐总是回复说,广西库存军械不足,朝廷调拨的军械还在路上。你先暂时将就一下,等朝廷调拨的军械一到我马上就发给你。   

除了兵员素质和军械的问题外,指挥方面也是个大问题。
本来黄桂兰作为广西提督,理应执掌三军,但老徐又给他派来个道台赵沃,名义上是“军务帮办”,实际上是“监军”。
这个赵沃,不仅不太懂军事,还仗着有老徐撑腰,对老黄的部署指手画脚。
现在刘永福又来了,又多了一张嘴,老黄更加觉得头大,不知道该怎么搞了。    
就在这样一塌糊涂的状态下,北宁迎来了法军的攻击。


10

二月初十,河内的12000法军(法军8000人,其余为越南伪军)在新任远征军司令——陆军少将米乐指挥下,分水路两路向北宁扑来。
按照米乐的战役部署,他计划以陆路6000人渡过新河,从正面进攻北宁的态势,吸引清军注意。而以水路6000人溯太平江而上,攻击清军防守相对薄弱的左翼。
两路合击,一举拿下北宁。
中法战争第二场大战——北宁之战拉开了序幕。

二月十一日,水路法军抵达太平江和新河交汇的扶朗,率先对驻防的2000清军发起攻击。
此时,在扶朗以北的三江口,有清军副将党敏宣统率的4000清军驻防,本该立刻救援扶朗,没想到党敏宣一看法军来势凶猛,立马撒丫子了。
扶朗守军被迫孤军奋战,同时向北宁告急求援。
可法军的火力实在太猛,黄桂兰派出的援军还没到达,扶朗已经失陷。   

扶朗失陷,北宁的防御圈左翼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紧接着,陆路法军也从北宁东南方向渡过新河,准备向北宁的南大门——春水发起进攻。      
黄桂兰五内俱焦,他怕两路法军会师,北宁压力更大,于是把黑旗军派了出去,想反击一下水路法军。
结果,黑旗军刚派出去一天,老黄又觉得还是把兵力拢在一起死守北宁为好,又把黑旗军调了回来,去守北宁东北方向的制高点涌球。
等黑旗军跑到涌球,哼哧哼哧刚在山顶挖好工事,老黄的命令又来了,又调他们去南面的春水抵挡陆路来的法军。
就这样,黑旗军在四天之内,被三次调动,人困马乏、怨声载道。


11

就在黑旗军被从涌球调走的第二天,水路法军开始围攻涌球。
驻守的清军只有1000多人,根本抵挡不住,没撑到一个小时就被拿下了阵地。
接着法军把火炮拖到山顶,居高临下朝着北宁城轰击。
此时,黄桂兰正在春水指挥清军作战,听到北宁城中传来爆炸声,知道这仗肯定打不赢了,于是赶紧向北宁西北方向的太原逃跑。
他这一跑,清军完全崩盘,各营全都疯狂跑路。
刘永福眼也只得带着黑旗军且战且退,向兴化方向撤退。 
 
图片
北宁之战示意图
          

12

米乐只留少量兵力占领北宁,而以大部分兵力分水陆两路大举追击清军。
清军兵败如山倒,一直从北宁退到谅山。
紧接着米乐又乘胜挥师向西,攻向岑毓英驻防的太原和兴化。
岑毓英一看这架势,自己手里就10000多滇军,装备也没比桂军好多少,黑旗军也独木难支,还是赶紧后撤保存实力吧!
于是乎,岑毓英下令主动撤出太原和兴化,和刘永福的黑旗军一起撤到了保胜,在中越边境一带据险固守。
至此,红河三角洲平原地区全部被法军占领。     
北宁惨败的消息传回北京,慈禧震怒,下旨将徐延旭革职拿问(后判处斩监候)、黄桂兰赐死、党敏宣军前正法。


13

除了这几个倒霉蛋之外,慈禧还趁机收拾了她昔日的盟友——恭亲王。
三月十三日,慈禧突然下旨,以“萎靡因循、举措失当,致北宁败绩”的罪名,撸掉了恭亲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头衔。
同时下旨,把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大臣都贬出了军机处。
就这样,当年和慈禧联手干掉八大臣、帮助慈禧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奕䜣,只因为在很多大政方针上和慈禧不能保持完全一致,终于尝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滋味。
而之前一直徘徊在最高权力层边缘的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靠着跪舔慈禧,成为了军机处实际上的领头人。
这件事,历史上就叫“甲申易枢”。


14

恭亲王是踢开了,可是越南的烂摊子还得有人收拾。
又调湖南巡抚潘鼎新代理广西巡抚、湘军名将王德榜代理广西提督。
这时候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了折子,说粤海关的税务司英国人德璀琳愿意为中法两国牵线调停,又说法国人现在正在调动舰队,随时准备攻打广州、福州、上海等地,是继续打还是赶紧谈,请太后赶快决断。
慈禧一听头就大了,万一法国舰队真打来了,就大清那海防实力,肯定顶不住啊!
赶紧问李鸿章:李中堂你不是前两年在德国订购了两艘头等铁甲舰(即“定远号”和“镇远号”)吗?赶紧让德国人交货啊!
李鸿章回复说:跟德国人催了几次了,可德国人说现在中法交兵,德国必须奉行局外中立的政策,军火战舰概不能交付任何一方。

图片
1884年在德国基尔港的“定远号”和“镇远号”,此时尚未交付中国

慈禧下旨命李鸿章赶紧去上海和法国人谈判讲和——哪怕只是临时停战,起码也能给大清整顿海防争取一点时间啊!
李鸿章跑到上海,和法国代表福禄诺谈了十多天,到四月十七日,双方终于签署了《中法简明条约》。  
条约规定:
对法国和越南签订的所有条约,中国“概不过问”;
中国将在北圻的军队全部撤回,法国则承诺保证滇桂两省的安全;
法国不要战争赔款,但中国要向法国商人开放滇桂两省,并且在税率上给予最大优惠……

这等于中国要放弃整个越南。
满朝上下也是群情汹汹,每天都有一堆骂李鸿章是“卖国贼”的折子递到慈禧的案头。
慈禧知道:如果批了这个条约,肯定引起朝野上下的巨大不满。自己刚刚踢开奕䜣,独揽大权,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乱子!
于是下旨斥责李鸿章:

“越南世修职贡,为我藩属,断不能因与法人立约,致更成宪……倘办理不善,或伤国体,或滋后患,朝廷固必执法严惩,且贻天下万世之訾议!”


15

李鸿章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朝廷不肯批准条约,可法国已经照着条约的规定,开始要求清军撤军了......
在这种矛盾局面下,一场新的冲突很快将在北圻爆发,从而将中法战争带入一个新的阶段……

-未完待续-

刘永福不禁仰天长叹:
“之前黑旗军的血也全部白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