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志远教授姑苏伤寒派特色

 心灵之窗120 2024-03-07 发布于河北

张志远教授姑苏伤寒派特色

自清代中叶以来,江苏武进地区成为中医名家汇聚之地,其中孟河医派更是名扬四海,其成员遍布大江南北。人们常说,武进的医者多为叶天士系统的时方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海的恽铁樵先生就是一个例外,他是经方伤寒派的杰出代表。

近代的吴门伤寒派传人,深受陆九芝、陆润庠父子的影响,他们在处方用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与传统的伤寒派别不同,他们主张用药量小、药味少。除了石膏外,麻黄、桂枝、干姜、黄连、葛根、柴胡等常用药物的用量一般不超过9克;吴茱萸的用量通常在6克左右;他们偏爱使用酒洗大黄;用元明粉代替朴硝;附子则选用炮制品,用量通常不超过15克;乌头几乎被弃用;甘遂、大戟、水蛭、虻虫、芫花、巴豆霜等峻烈药物更是被束之高阁。

1955年,张志远教授在一次会诊中遇到了一位来自北方的常熟医家,这位医家是伤寒派的高手。当时会诊的是风湿性关节炎,这位高手开出了麻黄6克、白术9克、汉防已9克、桂枝6克、炮附子、防风6克、老鹤草12克的方子。患者连服五剂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这表明这位高手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和技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鹤草在方中所占的比例几乎达到了一半,这种巧妙的使用方法充分展示了张志远教授深厚的医学功底和独特的用药视角。

若将张志远教授与巴蜀、岭南等地的老一代医家刘民叔、陈伯坛等进行比较,他的用药风格显得十分稳健,处方精细入微。尤其是在使用附子方面,张志远教授的用量更为审慎,这也是他与前辈医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对于阴盛亡阳的情况,由于他的用量较小,有时可能会出现杯水车薪的尴尬局面,这也是他用药的一个小小的不足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