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肿瘤分类及影像诊断思路

 凱風自南zzk 2024-03-0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作者:stari

来源:1影1世界

骨肿瘤分类及影像诊断思路

骨肿瘤发病率并不高,但是表现却较为复杂,有时诊断金标准的病理学也难以下决断。所以,骨肿瘤的正确诊断方法是: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结合,综合诊断。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非常复杂,所以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有按部位分的,有按肿瘤组织起源分的,有按良恶性分的,也有按原发继发分类的。
影像系本科教材《医学影像诊断学》第5版骨肿瘤分类
基本上是基于组织来源进行的分类,并列出了各类目下常见的肿瘤,见下表:

图片

WHO对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
WHO对骨与软组织肿瘤,有一个大的分类,也比较简单,共有4部分,这是骨肿瘤分类的前提:
  • 软组织肿瘤。
  • 骨与软组织未分化小圆细胞肿瘤。
  • 骨肿瘤。
  • 遗传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综合征。

WHO骨肿瘤分类
2020年第5版,共分8类,68种疾病:
  • 软骨源性肿瘤
  • 骨源性肿瘤
  • 纤维源性肿瘤
  • 骨血管肿瘤
  • 富含破骨性巨细胞的肿瘤
  • 脊索源性肿瘤
  • 骨的其他间叶性肿瘤
  • 骨的造血系统肿瘤

其他分类方法
  • 发生部位:髓内性、皮质内性、表面性、骨膜性、骨旁性
  • 良恶性:良性骨肿瘤、中间型骨肿瘤、恶性骨肿瘤
  • 分化程度:高度恶性、低度恶性
  • 组织成分:成骨细胞性、成软骨细胞性、成纤维细胞性、纤维组织细胞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小细胞性
  • 病灶数目:单发性、多中心性
  • 病程:原发性、继发性

影像学诊断思路
影像学主要依靠征象来认读骨肿瘤,并做出进一步分析。当然,必须重视结合临床。
1、判断是否肿瘤
    病史、病程、症状
    骨质破坏、骨质增生
    病变范围
    骨膜反应
    软组织改变
2、判断良恶性
骨质破坏:
  • 侵袭性骨质破坏:溶骨性、虫蚀性、筛孔样、渗透样、斑片状骨缺损,边缘模糊,境界不清,与正常骨没有明显的界限,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瘤骨融合成片。
  • 倾向良性骨质破坏:成骨性、膨胀性、囊状性、压迫性骨缺损、地图样(如骨梗死)。
软骨破坏:
  • 侵犯关节软骨,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关节间隙狭窄,宽窄不一,并见肿瘤影。
  • 侵犯骺板软骨:X 线平片或 CT 可见先期钙化带边界模糊,密度不均,中断消失;MRI 可显示肿瘤从干骺端跨越骨骺板侵犯骨骺,骺板软骨出现软组织影。
瘤骨形成:
  • 象牙样:密度很高,境界不清,无骨结构。
  • 絮状:密度较高,边界模糊,无骨结构。
  • 针状:垂直骨体,排列紧密,针状影。
肿瘤软骨钙化:
环状,弧状,点状具有诊断意义,大小,良性者形态完整,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恶性者相反。
残留骨及反应骨:
骨质增生,骨膜反应,良性者连续,局限,清楚,厚在2mm以上,恶性者间断,相对广泛。
软组织改变:
良性受压推移,恶性软组织肿块。
3、判断原发或转移
主要依靠病史,单发、多发,以及全身其它表现。
4、推断组织学类型
不同类型肿瘤,有其好发部位,好发年龄,结合临床,认读征象,综合判断肿瘤可能的类型或组织起源。这里还涉及到骨肿瘤分类,尤其是组织学分类,主要包括:
纤维源性肿瘤
软骨源性肿瘤
成骨源性肿瘤

图片

借用网上广泛流传的文献中一幅图,大致描述了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好发的肿瘤类型。

影像学征象解读
过渡区
  • 为了明确溶骨性病变类型,需要观察病变与相邻正常骨之间的过渡区,用于确定溶骨性病变良恶性。
  • 较窄的过渡区域导致了一个锐利的、明确的边界,是一个缓慢生长的迹象。硬化边界特别表明生物活性较差。
  • 较宽的过渡区,边界界定不清,有广阔的过渡区域,这是积极增长的标志。这是恶性骨肿瘤的一个特征。

图片前两幅图可见病骨内病变边界清晰,过渡区较窄,均为良性。后两幅图,病变边界不清,有较宽广的过渡区,一个是骨肉瘤,最后一个是慢性骨髓炎。

骨膜反应
  • 骨膜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当骨膜受到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感染或创伤刺激时就会发生。
  • 可分为良性骨膜反应,和侵袭性骨膜反应。
  • 有关骨膜反应,可参阅前几天的一篇专题《骨膜反应类型》
皮质破坏
  • 骨肿瘤会破坏骨皮质,良恶性都会出现,所以单看皮质破坏很难区分良恶性。
  • 良性、低度恶性病变皮质骨破坏更趋均匀。
  • 恶性骨肿瘤,皮质破坏多不规则,常伴侵袭性骨膜反应。如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
  • 但,也有部分恶性骨肿瘤骨皮质完整,肿瘤只是在哈弗氏管内渗透生长,如骨淋巴瘤等。
  • 气球样骨质破坏,是一种特殊的皮质破坏,骨内皮质骨的破坏和外新骨的增加,以相同的速度发生,导致膨胀性生长。如骨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
发生部位
骨病变的位置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线索,不同肿瘤有其好发部位,但某些部位,如肱骨或膝关节周围,几乎所有骨肿瘤都可发生。

图片

肿瘤基质
骨肿瘤基质是指肿瘤细胞间的结构,多由骨肿瘤细胞产生,影像学表现特点可反映肿瘤基质的类型。
骨内钙化或矿化,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的骨肿瘤。
瘤骨:
也叫肿瘤骨,是骨肿瘤细胞形成的骨样基质。
良性肿瘤的瘤骨与正常骨质相似, 如骨瘤。
恶性肿瘤的瘤骨为一些排列紊乱、生长无定向、组织分化较差的骨组织,有三种基本形态:
象牙质样瘤骨,X 线平片或 CT 表现为高度致密的骨化阴影,呈象牙质样,无骨小梁结构,呈团块状聚集在肿瘤的一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此种瘤骨细胞分化较好,所形成的骨小梁排列密集,在骨旁肉瘤中表现最明显。
棉絮状瘤骨,X 线平片或 CT 表现为斑片状,分布于骨内或软组织肿块中,其密度较低,边缘模糊,无骨结构如棉絮样。
针状瘤骨,X 线平片或 CT 上针状瘤骨位于骨皮质外,垂直于皮质,细长而直,平行排列,像阳光样放射排列。
瘤软骨:
软骨瘤和软骨肉瘤等,肿瘤中产生的软骨样基质.
瘤软骨为软组织密度,未钙化时,主要通过 MRI 检查显示。富含水分及粘多糖的透明软骨构成,故 T1WI 呈偏低信号,T2WI 或 PDWI 呈明显高信号,被低信号的纤维间隔分开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主要是纤维间隔强化,瘤软骨强化不明显之故。
CT多表现为弧形的、扇贝形的,低密度钙化。
纤维样基质
肿瘤的纤维样基质成分,主要由梭形肿瘤细胞和细胞间大量的胶原纤维构成。多见于良性的纤维性肿瘤。
X 线平片及 CT ,不能明确肿瘤的纤维基质成分,但其内如果有散在钙化或矿化,可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如骨纤维结构不良。
在 MRI 上,富含胶原纤维的肿瘤,如韧带样纤维瘤在 T1Wl 和 T2WI 上均为低信号。
黏液样基质
肿瘤内含有大量的黏液基质,在 MRI 上有一定特征性,T1WI 等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呈渐进性的云絮状强化。
常见肿瘤有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黏液纤维肉瘤、黏液软骨肉瘤和脊索瘤等。

图片肿瘤基质,A为骨肉瘤,肿瘤边界模糊,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周围肿块内可见棉絮状瘤骨形成;B为内生软骨瘤,瘤软骨,MRi表现为T2WI高信号,被低信号的纤维分隔开呈分叶状,或扇贝状;C为骨纤维结构不良,X线平片可见纤维基质,多形容为丝瓜瓤样改变;D为脊索瘤,黏液样基质,T2WI高信号。

囊液
指骨囊性肿瘤,囊壁细胞分泌的液体。
X 线平片表现为骨破坏区密度较低。
CT 表现为水样密度。
MRI 为典型的液体信号呈 T1WI 低信号和 T2WI 高信号。

CT 和 MRI 增强后均无强化。

病变数目
大多数骨肿瘤为孤立性,单发的肿瘤性病变。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骨肿瘤或瘤样病变,是多发的,如非骨化性纤维瘤,骨纤,内生性软骨瘤、骨软骨瘤、尤文氏肉瘤、淋巴瘤、白血病、转移瘤等。
高龄患者,出现多发骨肿瘤,多考虑转移瘤,须结合全身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