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待春来

 铺开生活的纸 2024-03-07 发布于四川

静待春来

晚上伏案作业,仍然感到有一丝乍暖还寒的意味。尽管今日白天里阳光很暖,给人一种春天已经长住的错觉。这样剧烈的温差,不禁令人感到有些混乱,这种来回反复却也是冬天里的常态。至少在成都是这样——降温升温似乎更替地比较频繁,也比较突然。

所以,罹患感冒或流感的人很多。我和媳妇都曾很荣幸地“忝列其中”,而我更是三番两次,可以说是苦不堪言。刚放寒假没多久,我就中招,流鼻涕、头痛了将近一周,而那段时间恰逢宝宝每天晚上到两点之后才睡。可以说是在半血或残血状态下度过了第一段感冒周期。后来,宝宝睡得早了点,也给我们腾出了多一点的睡眠时间,慢慢恢复了一点体力。

这个时候,第二次气温周升骤降来临,抵抗力处于低值的我们再度感冒,柿子软了果然更容易被捏。又是一周的缓慢恢复,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好在,赶在开学之前恢复了精气神。这么说,感冒或流感病毒还算是识时务者,不至于把坏事做得太绝。

今天晚上从窗外刮进来的阵阵凉风,让我不禁心头一凛,连忙披上厚一点的外套,生怕再来个第三轮感冒。

这么说来,这个冬季似乎确实有些漫长。惊蛰都过去了,寒意还是有点赖着不走的感觉。难不成冬季和春节还没有完成工作的交接,只是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冬季拖堂,还是因为春季迟到?

地理学知识告诉我,这是一种“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的音译,是“小女孩”的意思。“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我国易出现冷冻,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这个冬季的“拉尼娜”特性基本上拉满了。

比起“拉尼娜现象”,我们似乎更熟悉“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El Niño”的音译,本意为“小男孩”。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这种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在我国东部地区,正常情况下的气候状况应该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而发生厄尔尼诺时:(1)夏季风较弱。夏季主雨带偏南,位于中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2)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的日期推迟。(3)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4)全国大部冬暖夏凉。(5)登陆我国台风变少。

这两种异常的气候现象发生得似乎越来越频繁了,我们似乎对此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我们的生活却真真切切地深受其影响。毕竟,从放到气候的尺度去看,人类是何其渺小。在很多其他的时空维度里,这种渺小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想到这里,便多了一丝敬畏之心。敬畏自然,也敬畏敬畏本身。

看了天气预报,发现接连几天的气温并没有很低,最低温度基本上都在8℃以上。按理说不应该带给我如此强烈的凉爽体感。但转念一想,这也很好理解:身体状态好的时候,抵御寒气的能力也强,自然不会觉得寒冷;身体虚弱的时候,寒气正好可以乘虚而入。于是,同样的温度下,就有了不同的感觉。这也本是情理之中。

不知何故,我此刻想到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觉得可以以这首诗中的句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

希望我体内的浩然之气,也可以助我抵挡住这波流感病毒的侵扰,迎接春天之淑气。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毕竟我已经在青城山下到处可以捕捉到春天到来的讯息。

无题

惊蛰过后蝶将来,窗外庚鸣久徘徊。

眼望向行路侧,青城山花处处开。

冬天要走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鼻息之中尽是鲜花嫩草之味儿,哪里还会有流感病毒驻足停留的空间?

且待春意更浓一些,再做一个满血复活的青春少年可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