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干燥综合征,冯老常用这个合方

 公众号医经 2024-03-08 发布于河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冯世纶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医案
案一
刘某,女,47岁。2009年10月22日初诊。
患者口干、眼干、乏力二年,曾去苏州上海、南京诊治,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时方诊断为燥证,但中西医治疗皆无显效所服中药多以养阴清热或益气抗邪为主,如生地、麦冬、元参、黄芪等。托亲友求诊症见:口干、眼干、乏力,早晨口苦,晚上烦躁失眠,胃脘胀,四逆,月经后期量少,大便干,2~3日一行,舌苔白根腻,舌暗,脉沉细弦。六经辨证为厥阴太阴合病兼血虚水盛,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花粉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桂枝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泽泻18g,生白术30g,茯苓12g,炙甘草6g。

结果:一周后,大便日一行,其他症状皆稍有好转,嘱减生白术为18g继服,服一个半月,诸症基本消除,停药。

原按:某“西学中”医生跟诊冯世纶教授经历本案治疗,非常感慨,撰文“妙药始自经方来”,发表于《人民政协报·健康周刊》,并记录冯世纶教授感言:“所取得疗效是受益于胡希恕先生对六经的解读,能正确读懂《伤寒论》,应用经方。”

案二
李某,女,55岁,2011年3月30日初诊。
患者诉确诊干燥综合征已3年,服用糖皮质激素两年,口干欲饮无唾液,眼干无泪,鼻子干,左脚大小拇趾晚上痛,手关节痛,后背痛,乏力,胃脘不适有不消化感,手脚白天凉,晚上手脚如冒火伸出被外,无汗,纳少,早上痰多吐不出,小便可,夜尿1~2次,大便1日2~3行,质稀,偶尔成形。舌红瘦少苔,脉沉弱无力。辨六经属厥阴太阴合病证,辨方证为柴桂干姜加龙骨合当归芍药散证。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桂枝10g,干姜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苍术10g,茯苓12g,泽泻10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龙骨、牡蛎同煎,日1剂。

结果:左脚大小拇指及手关节痛减,体力增,手脚凉减,睡觉手脚冒火感减,大便1日1~2次,半成形。

原按:脉症合参,患者症状寒热错杂、复杂多变,病在半表半里,为半表半里厥阴证:口干欲饮无唾液、眼干无泪、鼻子干、晚上手脚灼热、无汗、舌红瘦少苔,为半表半里上热证,虚热伤津所致,手关节痛、后背痛、胃脘不适有不消化感、手脚白天凉,为半表半里寒下证;早上痰多,夜尿频,大便次数多、质稀,脉沉弱无力,为血虚水盛之太阴证。患者见四肢厥冷、口干、胃脘不适有不消化感,正是柴桂干姜汤的适应证,因血虚水盛合用当归芍药散


六经八纲认识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以淋巴细胞增殖和进行性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口干、眼干、严重龋齿、乏力、低热、关节疼痛等。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对干燥、疼痛、疲乏或脏器损害的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本病属中医“燥痹”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最新发布的《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将本病分为阴虚津亏证、气阴两虚证、阴虚内热证、燥瘀互结证、燥湿互结证共6个证型。

冯世纶教授临床实践发现,本病症状复杂多变,表现为寒热错杂者不在少数,故本病病位一般在半表半里。临证见口干、眼干、鼻干等上热症状,又多兼见四逆、关节冷痛、纳差、便溏等下寒表现,脉多沉弱、细弦;因此,干燥综合征多表现为半表半里阴证,即属厥阴病,故柴胡桂枝干姜汤可用于本病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马老师曾讲本病口干的特点是“但欲漱口不欲咽”,也是厥阴病的特征表现之一。

此外,冯老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发现,柴桂干姜汤方证多伴有血虚水盛证故在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时,每每合用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利水,收效甚捷。此合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半表半里,天花粉、牡蛎清热生津、解津伤之口渴,龙骨、牡蛎敛浮阳、镇静安神,姜、苓、术温中利水,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养血、推陈致新。这一合方正是胡老、冯老所揭示的仲景辨证论治,重在八纲、六经,再辨气血、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因素之辨证论治思想的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