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 横络起什么作用

 louis6711 2024-03-08 发布于瑞士

引用格式:李薇薇,满斌. 针刺联合横络解结法治疗气滞血瘀证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J]. 中国针灸, 2023, 43 (12): 1433-1434.

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图片

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病机特点为“筋骨同病、以筋为先”。由于颈椎局部的筋膜、韧带发生病变,导致动力性失衡。肩胛骨内侧缘为筋膜附着处,平素活动较少,病邪久留不移,最易形成结节、条索,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最终形成横络。证型以气滞血瘀证常见,伴有上肢麻痛的同时常痛有定处。在经筋治疗上,《灵枢·经筋》提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祛瘀生新则诸症皆除。因此,在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基础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横络解结”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联合横络解结法治疗1周后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治疗2周后患者基本痊愈

治疗过程中对“横络”的选取尤为重要。医者以右手拇指指腹在患侧肩胛骨内侧缘进行由上向下、由浅入深的按压,寻找其结节、条索,痛有定处并放射至肩背部即横络。

选取“横络”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可直达病所,刺激局部软组织,疏通气血,化瘀通络。研究表明,刺络拔罐法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抑制炎性反应,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减轻临床症状;刺络拔罐法可清除皮下组织中的乳酸,以及血液中的丙二醛和一氧化氮,从而提高氧饱和度。

治疗方法

(1)刺络拔罐横络定位:肩胛骨内侧结节、条索伴压痛点。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者以右手拇指指腹在患侧肩胛骨内侧缘进行由上向下、由浅入深的按压,若多处疼痛,以存在结节、条索为准。按之疼痛较剧烈并放射至肩背部即横络(取1~2个压痛点)。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采用0.55mm × 20mm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局部点刺出血,然后进行拔罐,出血量为5~10mL,停止出血后5min起罐。

(2)针刺取穴:主穴:双侧风池、完谷、天柱、颈夹脊;配穴:患侧肩髃、手三里、合谷、养老、后溪,双侧申脉。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mm × 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风池向下颌方向直刺20~25mm,完谷、天柱均直刺20~25mm,3穴均行小幅度(<90°)、高频率(>120r/min)捻转补法;颈夹脊沿斜方肌外侧缘向脊柱平刺20~25mm,行捻转平补平泻法;肩髃向三角肌方向斜刺20~25mm,行提插平补平泻法;手三里、养老、后溪、合谷均直刺10~15mm,行大幅度(>90°)、低频率(50~60r/min)捻转提插泻法,使针感向上传导;申脉直刺 10~15mm,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得气后每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保暖,刺络拔罐处注意清洁、避风寒,治疗当日放血部位避免沾水,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刺络拔罐隔日1次,每周3次,针刺每日1次,每周休息1d,均治疗2周。均由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针灸主治医师进行操作。

治疗后,30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1、2周后 PRI、VAS、PPI评分均降低(P<0.05),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升高(P<0.05);治疗 2周后,患者 PRI、VAS、PPI 评分较治疗1周后降低(P<0.05),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1周后升高(P<0.05)。

治疗后,痊愈25例,显效4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 100.0%。在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晕针、过敏、皮肤感染、皮下血肿等情况,患者未诉明显不适症状。

本研究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穴为风池、完谷、天柱及颈夹脊穴。风池、完谷、天柱可通调太阳、少阳之气,具有散风止痛、益髓健骨、益气升清的作用。3穴治疗手法采用石学敏院士的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颈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处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两经脉相伴行,平刺可疏通督脉和膀胱经的气血。诸穴合用配合刺络拔罐可行气活血、益髓健骨、通络止痛。综上,针刺联合横络解结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及临床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