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维度,全面解析“附子药证”

 高山流水cjl 2024-03-08 发布于陕西

胡希恕经方医学

附子之脉

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脉)微(而)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此点出明显的附子症候,前一条不加附子,本条加附子。

附子症候:脉微而恶寒。

2.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汤: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鞭,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可见,脉浮虚而涩,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疼痛交重),为附子症候。

3.干姜附子汤: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4.白通加猪胆汁汤:

【315】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5.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6.乌梅丸: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7.四逆加人参汤: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8.四逆汤: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附子之脉:虚、微(欲绝)、涩、沉。

附子之寒

1.桂枝加附子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症候:汗漏不止,恶风而不发热,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2.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此点出明显的附子症候,前一条不加附子,本条加附子。

3.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应症候:手足逆冷,身冷,骨痛,恶寒均为附子的症候。

4.真武汤: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附子症候:振振欲僻地(部分可理解为打寒战)。

5.芍药甘草附子汤: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发汗本该解除恶寒,汗后反而更加恶寒,是津液虚故也,附子症候:恶寒。

6.附子泻心汤: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症候:恶寒,汗出而不发热。

7.栝楼瞿麦丸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楼瞿麦丸主之。

方后注:以小便利,腹中温为和,附子症候:腹中冷、寒,腹中不温。

8.乌梅丸

【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9.干姜附子汤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附子症候:恶寒,脉微细,脉沉微,不渴。

10.四逆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11.通脉四逆汤

【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12.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之。

13.四逆加人参汤

【385】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14.附子汤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之寒:恶寒、恶风、手足厥冷、厥冷、振寒。

附子之痛

1.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此寒实结聚之症,当用温药下之,方中炮附子用量多大三枚,胁下偏痛为其典型的症候特征。痛是附子的典型症候。

2.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鞭,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疼痛之重)是附子症候。

3.甘草附子汤

【175】风湿相抟,骨节疼烦,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4.附子汤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5.桂枝芍药知母汤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6.桂枝加附子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症候:汗漏不止,恶风而不发热,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7.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相应症候:手足逆冷,身冷,骨痛,恶寒均为附子的症候。

8.真武汤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9.附子粳米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0.薏苡附子汤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11.乌头赤石脂丸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12.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13.肾气丸

虚劳腰痛(津液虚、痛症)。

14.四逆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附子之痛:肢体疼痛、四肢微急、身体痛、骨节痛、腹中冷痛。

《神农本草经》: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疲,寒湿,拘挛,脚痛不能行步。

附子辛温,能通达上下,可升可降,可表可里。王好古:其性走而不守,非若干姜止而不行。而究其原因,在于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所以从《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可见,附子可用于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附子是辛温的。寒则热之,所以治疗虚寒证即:三阴证。如用于太阴证的方剂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附子汤等;用于少阴证的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用于厥阴证的方剂有:乌梅丸等。

因此临床附子剂的应用可执简驭繁:凡符合阴证的诊断标准,又有附子的药证即可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