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论中国通史之道》--------元朝

 温情海洋 2024-03-08 发布于山东

       女真族衰落, 蒙古部落开始壮大 ,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地区。

      黄帝纪元三千九百六十九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朝,都城大都,颁布《建国号诏》,推行“行汉法”,经襄樊之战,分兵临安,灭南宋,出现大统一的王朝; 元朝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以儒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前期耶律楚材推动文治,构建“以儒治国”的方略,定制度 、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举贤良、劝农桑、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黜酷吏、崇孝悌 的主张,设立十路征收课税所,财政体系独立,耶律奠定了元朝立国之基,对元朝的各项发展及治国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蒙古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实行诸子分封制而分化,统治地区因民族矛盾而社会动荡。

       国家行政管理

       国家行政管理用内外官制,立中书省总管政务,废尚书省,门下省,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掌政、军、监察三权,实行行省制度,中书省直辖京畿地区,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及十个行中书省(分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形成行中书省(即行省或省)、行台、宣慰司、廉访司、路、府、州、县体系,规定京、府、州、县、司官吏的俸禄和职田前期因时立制、临事制宜而用格例,英宗时期用《大元通制》,文宗时期编《元经世大典》,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西南地区立段氏世袭总管,任酋长,用土司制度管理西南民族事务。

        阿合马财政审计手段钩考钱谷制度(经理),清算各地钱谷事项,杜绝欺隐,逃避赋税,健全财政税收制度;设平准库,钞一万二千锭,为钞本,买卖金银,维持物价平衡和保证纸币的信用,钞法以盐、铁,茶,官营专卖税收纸钞作信用,保证了纸钞流通的物质基础。吐蕃人桑哥置征理司,钩考百司仓库“以理算为事“。

     文化

         元朝在文化上采用宽松的多元化政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官方推理学为官学,弘扬“君臣大义”超越“华夷之辩”,理学朱陆二派合流;许衡行汉法,订礼乐典章制度,奎章阁学士院为贵族子弟讲授经,立国子学,倡导程朱理学,立朝仪而定官制,治生论而兴伴读,完善元朝官员品阶等级,广兴学校,形成教育体系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是大编辑、印刷图书的重要机构。燕京编修所负责编撰、出版图书,平阳经籍所主要负责刻印图书;耶律楚材修复孔庙,复立国子学,恢复科举取士,仁宗时期明确规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用书。其中,任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为官,有《东方见闻录》详细记述东方中国的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的市集、华美的丝绸锦缎、壮观的都城、完善的驿道交通、流通的纸币,等等风俗、地理和人情,打开西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认知之门。

        治史

    官方编纂《经世大典》;藏族贡噶多杰著藏族史学《红史》,达仓宗人编《汉藏史集》;蒙古族脱脱和阿鲁图先撰《宋史》夏文彦著《图绘宝鉴》;陈准撰《北风扬沙录》;潘昂霄有《金石文例》《河源志》;赵世延、虞集编修《经世大典》;耶律楚材著《西游录》;胡三省编撰《资治通鉴广注》,撰《资治通鉴音注》《通鉴释文辨误》《通鉴小学》《竹素园稿》;马端临以杜佑《通典》为蓝本,作《文献通考》,另有《大学集注》《多识录》;蒙古族扎马鲁丁编纂地理图志《至元大一统志》;朱思本绘制《舆地图》;李志常编《长春真人西游记》,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元好问编纂《杜诗学》一书,提出杜诗学,翻开杜诗研究新篇章;赵孟頫著《琴原》《乐原》;朱玉有《六研斋二笔》、《朱珪名迹录》、《昆新合志》、《瓯海遗文》、《历代名人画跋》;周德清有《中原音韵》专论戏曲曲韵;揭傒斯编《辽史》《金史》,发展历史垂训功能;欧阳玄私著《唐书纂要》《至正河防记》,编《宋史》《辽史》《金史》。

        艺术

     平民文化发展,大众化的戏曲进步,元曲分散曲与杂剧,散曲有诗歌倾向的体裁,杂剧有戏剧生命的体裁,北方以散曲,南方以杂剧,杂剧后与温州发展的南戏融合而有传奇,继而有昆剧和粤剧等剧种,有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乔吉《金钱记》,周德清有《中原音韵》(北曲);南戏有施惠《拜月亭记》,高明《琵琶记》,书会才人《刘知远白兔记》,柯丹邱《荆钗记》,徐𤱥《杀狗记》。诗词文有戴表元,刘因,杨载,揭傒斯,范梈,虞集,黄溍,柳贯,杨维桢,萨都剌,刘秉忠;书法有赵孟頫书画诗印四绝,强调“书画同源”,师法自然,以楷书、行书为最,创“赵体”,行书《圣教序》,楷书《洛神赋》,绘画山水画有《鹊华秋色图》《重江叠嶂图》《洞庭东山图》《吴兴清远图》;蒙古族康里巎巎,工行草,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鲜于枢工草书、有《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钱选长于工笔花鸟画(用特制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熟宣纸或矾绢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的特殊的画种与技法),提倡绘画“士气”,倡导戾家画,有《山居图卷》《牡丹图》《卢仝烹茶图》《浮玉山居图》;高克恭工山水画,《墨竹坡石图》;黄公望擅画山水,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把山水画意境尽致表现,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吴镇擅竹石,有《洞庭渔隐图》《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盛懋善人物,有《秋林高士图》《沧江横笛图》;曹知白,有《松林平远》《良常山馆图》;唐棣有《林荫聚饮图》《霜浦归渔图》;王振鹏擅人物画,界画,有《伯牙鼓琴图》《江山胜览图卷》《阿房宫图》;王渊精于花鸟,以勾勒与渲染画法尽其妙,有《花竹禽鸟图轴》《竹石集禽图轴》《桃竹锦鸡图轴》《秋山行旅图轴》《牡丹图卷》;张逊善画竹,有《画双钩竹》;王冕善画梅,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周朗事宫廷画,有《拂郎国献马图》《杜秋图》;小说传奇,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由罗贯中《三国志》和裴松之注本基础上,著《三国演义》,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施耐庵有《水浒传》;杨维桢善吹铁笛;壁画有山西运城永乐宫,山西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为代表;界画延伸出建造图纸。

      农业

      立劝农司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实行编户制度,废除扑买课税;郭守敬修浚古渠,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发展南北交通和漕运同时促进农业灌溉,农业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设木棉提举司,广泛推广种植棉花;葡萄酒业出现鼎盛时期 (元朝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葡萄园。  

       官撰《农桑辑要》是司农司撰写编成后颁发各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以前的农耕技术经验加以系统总结研究(农学五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王祯有《农书》论中国北方农业技术和中国南方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中国农学的传统体系。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器图谱》收录的却有100多种,绘图306幅官方辑《农桑辑要》,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屯田,农业开始推广使用翻车(王祯《农书》翻车结构为:车身成矩形长槽,长槽一端装一齿轮轴作轴,两端各安四个拥木为踏板;另一端装一齿轮轴,两个齿轮轴之间有龙骨叶板作木链条,上拴上串板,过长槽。木槽斜置在水边,小轮轴端浸入水,人站在架子上,踏动拐木,带动大轮轴,串板就会在槽中刮水而上,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端返回水中,水从低处送到高处,实现连续灌溉),进行联系灌溉,提高农作物亩产;耕锄、镫锄、耘荡,镰刀种类增多,水力机械和灌溉器具改进,水轮、水砻、水转连磨更完备,作物选种、肥料、灌溉、收获取得发展。

         制造业

      设官办织绣作坊,江南丝织业最发达,蜀中十样锦,织金锦为代表纺织、印染、刺绣工艺技术有所进步棉花大范围推广,棉纺织业,毡纺业得到发展,以黄道婆织造技术为代表景德镇陶瓷业出现大发展,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青花以氧化钴料在瓷胚上绘纹样,上釉后还原焰烧成;釉里红以氧化铜呈色的釉下彩,单色釉瓷发展到一个高度,其他窑口开始没落日用工艺品业发展,官营和民营工艺美术得以发展,珐琅器(传自西方的珐琅与金属的复合工艺品,分金、铜两种胎骨)发展,颜神镇琉璃(属钾钙玻璃)有地方色彩设金玉局,,大都与杭州为金玉工艺生产南北中心;漆器工艺涌现戗金,雕漆新技术金、银器制造和使用,得到推广;文房四宝工艺得到发展,吴兴制笔为代表,端歙砚有名,徽州造纸精良,湖笔,端、歙二砚,宣纸,徽墨成为文房四宝的标准;印刷技术,活字印刷术不断改进,有锡活字,木活字,套色版印刷,用于刻转轮排字架印刷;航运发展推动造船业发达,广泛使用起碇用轮车和罗盘针导航;兵器制造以复合反曲弓为强(弩趋向没落),后制造大型折叠弩,神风弩,床弩(用于在攻防战),在南宋突火枪基础上制造管式金属火器火铳。

       刘秉忠对大都城规划设计,奠定北京市城市雏形 。元代建筑因与周边部落和地区的交融,在建筑营造方面,中原建筑中斗拱逐渐简化、跳数减少,中梁跨度及断面不断增大,梁柢逐步替代斗拱,建筑沿用金代移柱、减柱基础上,更大胆地减省木构架结构,多用白色琉璃瓦(中原建筑遵从《营造法式》,涵盖三种结构形式层叠式、厅堂式,柱梁作。层叠式运用于殿阁,厅堂式用于正式建筑营造,柱梁作建造一般房舍)。

       商业

       海运大开,河运通畅,促进城市得到建设和发展,沟通南北大运河,开辟河运和海运的航线,实现河海联运,完善驿站系统,交通的便利和快捷,南北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推动商业繁荣和对内对外贸易;卢世荣提出设立舶都转运司,垄断海外贸易阿合马承继大运河兴铁冶、铸农器、药材,酒课,盐课专卖,促进元朝财政税收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元代更向前一步,实行完全的纸币制度。元朝的中统元宝交钞在发行之初即是财政税收可以接受的货币。“省府钦依印造到中统元宝交钞,拟于随路宣抚司所辖诸路,不限年月,通行流转;应据酒税醋盐铁等课程,并不以是何诸科名差发内并行收受”

        阿合马承继南宋推行纸币制度设交钞库,掌金银钞互换及收换昏钞,纸币正式作为法定货币,金银被剥夺作为流通货币资格,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兑现至元宝钞和中统钞卢世荣立规措所,专事营钱谷,促进纸币的流通,商业发展,完成资本积累,资本市场涌动,出现通货膨胀,出现高利贷管控问题;卢世荣针对钞法虚弊,提出钱钞并行,即增加金属货币流通量以代替纸币发行量;设立平准周急库,轻其月息,以贷贫民。

     易学

        雷思齐著《易图通变》、《易筮通变》、《老子本义》、《庄子旨义》,用象数之学,图说合于筮法,以图为象,象中有数,合于阴阳卦象探讨宇宙生成;萧汉中著《读易考原》,推行于邵雍之学,阐释卦序之义六人的易学思想;张理著《大易象数钩深图》、《易象图说》,解说“龙图三变“(一变天地未合之数,二变天地相合六分而四象,三变为龙马负图);刘牧著《卦德通论》,新注《周易》,《周易先儒遗论九事》,《易数钩隐图》,对易数阐发,复活象数易学的图书之说(《河图》《洛书》)胡方平有《易学启蒙通释》,传承朱熹易学;耶律楚材撰《玉钥匙》、《插泥剑》,后人于此撰《玉函地学全秘》,开玄空飞星风水学的源流;易学流派已然分成汉易学派、象数易学派义理易学或朱子易学,图书易学、道教易学

     医学

      危亦林擅外伤骨科,著《世医得效方》,论述麻醉药物的使用,对骨折、脱臼、跌打损伤、箭伤的整复治疗;齐德之精外科,著《外科精义》,发阴阳失和、气血凝滞所致痈疽疮疡外证滑寿针灸之道,著《十四经发挥》,通考腧穴657个,考正其阴阳之往来;蒙古族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专论食物疗养问题;李鹏飞长于养生,编《三元延寿参赞书》论述养生理法理;窦默长于针灸,以“流注八穴”学说而名,有《疱疡经验全书》《针经指南》;刘完素三传弟子朱震亨,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儒教学,道教学,佛教学

     儒教学有 赵复著《传道图》、《师友图》、《希贤录》、《伊洛发挥》,建太极书院,传播儒教理学,由此北方广泛传播;赵复传刘因,提出“诗、书、春秋皆史”之说,有《静修文集》《四书集义精要》黄泽撰《丘甲辩》、《易学滥觞》、《春秋指要》、《礼经复古正言》、《六经补注》《易春秋二经解》、《二礼祭祀述略》,明经学道;吴澄转益多师孜孜于理学,有草庐学说,注释《孝经》,校订《易》《书》《诗》《春秋》,修正《仪礼》《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撰写《五经纂言》,张大朱熹之说;许衡著《读易私言》《鲁斋遗书》,通过私学模式潜心教育,伴读而生,潜移默化;杨恭懿著《潜斋遗稿》,志于用世,耻于章句而复有关学之风。

        道教学有 全真陈致虚合儒释道三教为金丹之道,南北二派合并为金丹法统全真道,或有五祖(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或有七真(北七真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与符箓派正一道共发展。

       佛教学 尊西藏佛教为国教,忽必烈确立元朝皇帝入王位,先接受佛陀戒律九次方正大宝,帝师帕思巴造蒙古族文字,编《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以北京妙应寺白塔为标志,寺院经济发展,其他天台、华严、慈恩、戒律诸宗余绪皆萌,有白云宗、白莲宗新派出现。宗教多元化,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本土萨满教其他类别都有所发展。(佛教和道教之间辩论,北魏时期佛教、道教辩论先后;北齐时期佛教、道教辩论方术;北周时期北周佛教、道教辩论洁净;隋文帝时期佛教、道教辩论教化;唐高宗时期佛教、道教辩论生;唐武宗时期佛教、道教辩论学;元宪宗时期佛教、道教辩论来;元宪宗戊午之败,道教除《道德经》《道藏》外,其余皆毁,大批道观改为佛寺,导致道教对佛教的降级。改变全真道教在北方传播的情况。这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深远的一场宗教辩论,对中国社会形成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现状开始改变,对宗教文化发展产生了分水岭般影响)。佛教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有所发展,以阿尼哥,刘元为代表,以前佛像手法为汉式佛像,阿尼哥后为梵式佛像。

         墨学

      薛景石著《梓人遗制》(唯一一部古代织机专著,载有“华机子”(即提花机)、“立机子”“小布卧机子”“罗机子”等纺织机械,绘有零件图和总机装配图等);朱世杰著《四元玉鉴》,《算学启蒙》,开创四元术(以天、地、人、物四元表示四元高次方程组,其求解方法和解方程组的方法);李治撰《益古演段》;许衡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修建27所观测台,进行实地观测;郭守敬著《推步》《立成》《历议拟稿》《转神选择》《上中下三历注式》《时候笺注》《修历源流》《仪象法式》《二至晷景考》《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新测二十八舍杂坐诸星入宿去极》《新测无名诸星》《月离考》,制造景符、仰仪等天文仪器中反复运用了针孔成象原理,进行四海天文观测,拓展物理学光学成就,提出地理学上“海拔”概念;齐履谦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为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十二种宝山漏,大明殿灯漏,灵台水运浑天漏,柜香漏,屏风香漏,行漏,赤道经纬仪,简仪;王恂编制《授时历》,用高间距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五星的运动和位置根据“平、定、立”三差,创用三次差内插公式,在天文历法中吸收阿拉伯天文学技术,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司天台,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测定黄道和恒星;蒙古族扎马鲁丁,把波斯、伊斯兰教天文历法,阿拉伯的天文历算科学传播到中国,《四擘算法段数》、《忒毕医经》《诸般算法段目仪式》典籍的传入,建立研究天文学的中心,创造新式天文仪器,撰《万年历》。

       元朝十帝-----世祖(忽必烈),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文宗,明宗,宁宗,惠宗,昭宗。

      

           附录--------中国建筑与中国美学

         

       中国式美学传承着中国文化所孕育的社会意识形态,启迪着不同类型的人文精神  中国式美学内涵包含了道家美学思想和 儒家美学思想,形成了东方社会人文思潮的海洋。其中, 道家文化美学思想,以老子认识论为起点,经列子系统论初论,杨朱专论,在庄子发展系统论的天人合一的物化论,概括出道家文化美学思想体系,厘正道家文化的美学特征,即美的自然形态,美的审美内涵,美的虚静物化境界,即美在自然,美在朴素,美在天人合一。而儒家美学思想,以孔子建立社会学体系中“仁,义,礼”三原则,形成儒家文化美学思想的三个元素:仁之美,义之美,礼之美;仁即人人,天地存仁,容纳万物之姿;义即义理,物理规矩;礼即内质外文而彬彬,外敬内和而中庸;后由孟子发展儒家文化提出智,形成仁义礼智的人之四端,智之美,智即生而有之真,诚,善的知性;再有董仲舒发展儒家文化提出信,信之美,信即准则和功用,形成仁义礼智信的社会五常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仁之美,义之美,礼之美,中庸之为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中国式美学如何体现在传统建筑中,任何一个都城的选址,设计,建造,都遵循以阴阳五行为源头,以易经为基础,以周官为形制,以周髀为术理变化的文化体系。都城选址,在国之阳位,设一取象天地而上圆下方、四周圜水,为布政之宫,四户八牖,声教四达,而有明堂,《考工记·匠人》郑氏注:“明堂者,明政教之堂。”都邑建设布局多“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东、西两宫并置,待以乾坤,以西汉长乐与未央为代表取国之四象之城,中有洛阳,西有长安,东有北京,南有金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慢慢浸透出的中国式美学思想的脉络和底蕴。

黄帝纪元二千九百一十八年(公元220年),魏文帝继位定都,变雒阳为洛阳;洛阳居天下之中,山南水北为阳,处洛水之阳而得名,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王城和成周城,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东周;东汉光武定都雒阳。三国时期曹操列谯、许、邺、长安、洛阳五都,以邺城为基,建邺城,跨漳河,定东西南北,列中轴对称,分北,南二城,北城为主,东西七,南北五,设七门,列三台;南城为辅,东西六,南北八,设二市,三门,分列里坊,形成一种崭新的以中轴对称作核心的城市布局,影响后世城市规划和布局;魏文帝立国定都,仿邺城造洛阳;西晋代魏,后有北魏孝文帝再建洛阳外郭城(规模约为南北东西各十),夯实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根、祖脉之所魏文修洛阳城改变前期都城两宫并置样式,采用以“建中立极”为布局,策应北极,以宫城正殿,城门,金墉,太学辟雍,观天灵台的五行中轴设计;都城分为宫城、内城,外郭三重,以宫城正殿太极殿为核心的宫城形制,并列东西二堂,正殿设三门、宫城三主殿,辅以回廊、 院墙、 宫门,形成南北纵列的五门样式,列十二门,北二,西三,东三,南四,仿邺城三台有西北小城金墉,以易学之用,阴阳定位,五行开拓出宫室及都城布局的新格局。洛阳城明帝时期造芳林园(华林园),开拓园林艺术一种;以山水,行仁智之乐,借山,林,苑,池,台的五行布局,凿池堆山出景阳山,有天渊池,一池三山的自然物化的园林意境。

洛阳城和芳林园的整体布局充分体现道家美学思想的美在自然,美在朴素,和物化的天人合一审美意识形态,影响后世人居人文思潮,城市布局多效法洛阳,仿邺城华林苑,有建康华林园

黄帝纪元三千二百八十年(公元582年),隋朝鲜卑人宇文恺学墨家之学,通于技能,修大兴城(即唐朝长安城,在大兴城禁苑造大明宫,后皆毁于五代朱温),再建洛阳。在规划设计大兴城中,改汉朝长安城而用新都大兴循形制天圆地方,定都城以长方,阴阳相合,东西两立,南以终南龙首原,北依渭水,西傍沣水,东依灞,浐,二水,引龙首东西二渠,永安渠,清明渠,经宫苑,形成八水周遭格局,由宫城、皇城、郭城三分而成;宫城人居策北极,中太极,东子,西坤,呈四门皇城列府寺绕太微辟五门有大街东西七,南北五郭城环以民卫而拱,开门十二,大街东西南北交错二十五,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东西,东有五十五坊,西领五十三坊,合一百零八坊,东,西两市,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的外郭城,内皇城,绕宫城的布局。

洛阳城原址东去一十八里,再建洛阳,北接邙山之气,南临伊阙之口,洛水贯西东而有南北,生河汉之象,由宫城、皇城、郭城三分,周遭合五十五里;宫城立于西北,宫城紫微,代以北辰,以乾阳殿为阳,以西苑会通为阴,用月陂,绕以龙鳞沟,引涧水成海,出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作十六院;皇城太微接西北,左宗庙,右社稷,府寺居中,列南北七街,东西五街,东列含嘉城;郭城列城门十,南北街十一,东西街十四,分里坊一百零八个,里坊格局,大者四门,列东西南北街,小者二门,列南北街,定里一百三市三布局,以成星宿环卫格局。

黄帝纪元三千九百六十四年(公元1266年),元朝刘秉忠以《易》“大哉乾元”,取义“大元”,进而规划设计京城大都,修建开平上都基础上,在原燕京城东北区域设计建造大都城,经一十九年,奠定了北京城的城市雏形。大都城设计,以《周礼·考工纪》为参,以“南朝北市,左祖右社”四至为定法;北依燕山,西接太行,东向渤海,南定平原,太行之首龙脉之脊的西山玉泉之水为流,东流入太液池,太液池之水为龙气之运,通惠河为水,沟通通州运河为源;在城市东西南北几何中心位置,建“中心之阁”,置钟楼、鼓楼作全城报时机构,以中心之阁至太液池延伸线为中轴,定城市格局。天五地六,周遭六十,定郭城辟十一门,南、东、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各城门命名取《易》:东为文明门,丽正门,“文明以健”、“其德刚健而文明”,“日月丽乎天”;西为顺承门,“至哉坤元,万物滋生,乃顺承天”;东垣正中为崇仁门,取东方属春而仁;南为齐化门,合“齐乎巽,巽东南也”;北为光熙门,“艮,止也……其道光明”;西垣正中为和义门,西方属秋、属义;南为平则门,北为肃清门。北垣东为安贞门,“乾上坎下……安贞吉”;西为健德门,“乾者健也,刚阳之德吉”)。列宫城紫禁,皇城,郭城(内城,外城)为都城样式;宫城以太液池为点,列四门三殿置东西大内宫殿,以金水河,钟鼓楼为界;中心之阁以南绕以皇城,南面,东南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府衙官署,东面太庙,孔庙、国子监、西面社稷,郊祭坛庙,佛寺;郭城内城,列街巷五十坊大街二十四,小街十二步; 东区为有商市,东市、角市、文籍市、纸札市、靴市,北区因积水潭成运河码头,成商业区各种歌台,酒馆,商市,米市、面市、帽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鹅鸭市俱全;西区为外来人口聚集区,有骆驼市、羊市、牛市、马市、驴骡市,牲口买卖集中;郭城外城即金都旧城,三门外为水陆交通之汇,新旧二城交接。   

黄帝纪元四千一百一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成祖时期以应天府故宫为蓝本再建北平城,经一十五年而成北京,代以星宿拆大都旧殿建景山,成五行之镇,改宫城为紫禁城,用前朝后寝形制,奉天殿为核心,列中宫三,东宫六,西宫六,领一十五宫,置五门,接中心之阁以景山为起点,形成以景山,奉天殿,承天门的中轴;围以皇城,周遭十八,列六门,左祖右社位置,承天门前延伸御道带,形成中轴延伸线位两侧格局,东太庙,列五部衙署,西社稷,列六府府寺。郭城(内城)列门九,以大都旧址,周遭二十四;街道格局,以通各门为干,定东西、南北,东区以里坊,西区以铺牌,民居为四合院制;嘉靖时期筑郭城外城,列七门,周二十八,东、西、南、北、中五城,三十三坊,外以从内,承中轴兴建天地坛,山川坛立重城,城卫民。其中在太液池基础上改建成南海,北海,中海,积水潭码头形成西海﹑后海﹑前海的三海水道(十刹)

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二年(公元1644年),清朝顺治定鼎燕京,易名而袭明制,立宫城,皇城,郭城内城,外城。宫城以紫禁城太和殿为中心,布中,东,西,三宫,列四门皇城循礼制,东祖西社,北苑,沿中轴布王宫府第,六部府衙,列四门,周一十八;内城依中轴延伸,周五十,列九门,八旗居内城,多府寺成民居;外城分五城三十三坊,居汉民;街道分、街、巷、胡同样式,内满外汉的格局;乾隆时期通惠河丧漕昆明湖,依万寿山,分东湖、北湖,南湖,立三湖三岛,成以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杨春园、清漪园园的皇家园林

北京城筑造建立在道家美学思想的美在自然,秉承天地会合,阴阳交泰;使用过程中体现儒家美学思想,仁之美而纳四海中成,抚万民齐政;义之美而用礼仪形制,定中轴之端,分前后,形成空间制置的内质而外文中正对称的样本格局;智信之美而以功用皇权至尊,封建伦理体系的和美之态。

黄帝纪元四千零六十六年(公元1368年),明朝定鼎金陵,经二十六年建应天府南京刘基取象钟山之阳而为镇钟山有东,中,西,华盖三峰,接生龙之气而旺,取钟山之阴而作厚,后阴而北水,号玄武引长江而源,先天一池三山格局,列于龙山,覆舟,鸡鸣;填燕雀湖而筑新城,依山就势,都城以三垣二十八宿星宿布局,分城,皇城,内城,城郭四重,紫微、太微,天市三区,引钟山龙气经子山,接奉天殿,出承天门,至内城洪武宫城以北极紫微垣而有紫禁城,坐北朝南,前朝后寝,列四门,以奉天殿为核心,开设午门建筑制度皇城绕宫城,以太微应东太庙,西社稷,以承天门御道列五部,右六府,张七门,以东西长安街为辅弼;内城周五十五,列门一十三,分东西二水关,以城北设三法司策天市,以斗星七宿分左右;城郭周六十,列一十八门东包钟山,南包聚宝山,北包玄武湖,西包幕府山太祖设太平门,立中湖,断玄武之水而不流,玄武成为皇家园林,置四岛于玄武,以成天枢之地。

六朝建康,东接钟山,北引玄武,南兴秦淮,西以清凉山建石头城,以堪舆先天山水相通格局;都城东西南北各四十里,宫城三重,神龙殿为核心,周八里,列五门,北设华林园,乐游苑;接皇城宣阳门,布御道,左右以官署府寺,辟九门,秦淮河北岸设为官署区,南岸设干平民区;周遭设西州城、东府城、白下城、南琅邪四城相卫;梁朝建设为重,兴起文教朝天宫总明观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以星象布局,东钟山,北玄武,南临聚宝山秦淮河,西建石头城,绕长江之环流,而有山川、湖泊、河流地理 ,应自然之然;依南斗与北斗聚而右为旧城,左出新城,柄立于金位,屯兵,于建筑语言中秉承天人合一之道,于形制设立以遵礼教皇权喻天,策应天象。临秦淮,兴学而有江南贡院,兴商而建十六楼,桨声灯影,繁华一时。秦淮河十折,一折入东关,二折汇青溪,三折连运河,四折五折进城郭,六折七折接渎水,九折兴商地,十折出西关,后再历史不同时期,或疏浚于流,或制闸改道,或合断分流,河道因世而变,不复代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