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想清楚,才能干明白——一名市委办年轻干部的发言

 yxzxyz15 2024-03-08 发布于河南

秘书长一直强调,事前要反复推演,事后要及时复盘;主任也反复讲,写稿子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思考者。“推演、复盘”、“思想、思考”,两位领导强调的核心观点,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想”这个字。

经验和教训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小平同志讲,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自己进入委办已有8个年头,如果说分享经验,对标各位前辈,这点时间还稍显单薄;如果谈教训不足,对照自己存在的短板弱项,或许可以作一汇报。

回过头来看,自己在工作中踩过的“坑”、触过的“雷”,绝大多数都跟“想”有关,有时“想不全”,有时“想当然”,有时又“想当年”:

第一个是“想不全”。这可能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2014年8月1日,作为一名29岁的大龄青年,我懵懵懂懂进入委办。

当时的分管领导让我起草一个方志工作总结材料。当时觉得自己是历史专业,写修志工作也算专业对口,便信心满满地接了下来。

一周以后稿子交给领导,现在耳边还会响起他对我的教诲:“稿子总体还可以,但是……”久在机关,大家都明白,一旦一句话里有了“但是”,那么“但是”之前的话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领导说,“但是,方志工作不是就是修志,而是以志为主,史、志、馆、网九业并举,你这3000字啊,多少给别的也匀点啊。”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干工作不能只见主峰、不见群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旦想不全,必然干不好。

第二个是“想当然”。2015年3月,我从方志办转岗到督查室,后来又来到文字综合条线,从懵懵懂懂开始觉得摸到了门道、有了些心得。这个时候,“想当然”这个坑很快出现了。

2018年,在一次平安建设大会上,由于会议议程临时调整,部门直到会议前一天的下午,才把汇编材料送到处室。按照以往经验,我把重点放在部门交流发言材料校对上,想当然地以为,后面都是表彰文件,都要发文了,还能出什么错。

但我还是想当然了,文件不会错,但排版会出错。就是在临会前的最后一次校对中,发现个人嘉奖表彰文件1人的名字错了。获奖者的名字是两个字,但排版人员把他单位的第一个字排到了名字里,两字的名字变成了三个字,差一点闹出大洋相。

这件事时刻警醒着自己,不能因为前面99次都对了,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次一定也对,可能错的就是这一次。

第三个是“想当年”。每个条线都有年年写的常规文稿,写多了就会常常“想当年”,看看以前怎么写的、当年怎么做的。

按照惯例,每年5、6月份,政法系统都会举办一次专题研讨班。2019年5月中旬,研讨班如期而至。接到文稿任务后,我对2012年以来的所有文稿作了系统研读,然后按照当年的传统套路,围绕“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三方面,又在标题上下足了“旧酒新瓶”的点缀功夫。成稿以后,自认为还可以。

会议结束后,领导评价这个稿子说,材料里的话说得都对,但就是跟当天的场景没有“对上”。事后复盘发现,2019年的研讨会背景相比往年,自己忽略了两个“新元素”:首先,这是首次在外地举办;其次,这是首次将平安和法治两个主题合二为一。而自己还抱着“老黄历”,对着“平安”大书特书。

这件事警醒自己,我们需要经验,但不能陷入“经验主义”。当年的经验,有时候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手里的旧地图保存得越完整,可能南辕北辙得越厉害。

以上是自己在工作中踩过的坑、触过的雷,虽然绝大多数,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得到了及时纠正,但现在想想依然感到脸上火辣、后背发凉。

有一句话说得好,失败和挫折并不是否定你的能力,而是告诉你可以做得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按照办公室“服务质效提升年”工作要求,真正做到想清楚、干明白,想完整、干完美,想到位、干到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