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物家中站,富贵不相欠,这句俗语中的“一物”是指什么呢?

 关山听风 2024-03-09 发布于湖南

“一物家中站,富贵不相欠”,是一句过去在我国农村流传较广的俗语,它所蕴含我国农村的一种传统风俗,是过去乡村农家对家庭财富和生活品质的一种理解和追求。那么,这句俗语中的“一物”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有没有道理呢?

“一物家中站,富贵不相欠”中的“一物”,并不是实际指具体哪一种物品,而是泛指,也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多件,但至少在一件以上的物品。这种物品只要能有够表示吉祥就行了。

正因为如此,这句农村俗语在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变体,比如,“两物家中站”、“三物家中站”、“四物家中站”、“四物家中站”等,后面搭配的仍然是“富贵不相欠”,并组成一句有地域物点的农村俗语。

我们在理解此类传统俗语时,不要被俗语中诸如“一、二、三、四、五……”这样的数字所迷惑。不同的人因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知识层次、生活环境、人生际遇,甚至当时所处的心情等,对这些数字中所指的物和事,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国农村传统习俗以为,在家中摆放一件以上的吉祥物品,或者民居含有某种吉祥材料,以及在房屋的装饰上雕刻吉祥图案、贴吉祥画等,能够家里驱除家里的厄运,从而带来富贵和好运。

这种习俗,与我们在过年和红白喜事时,说一些吉祥话的寓意,一脉相承。这也是农村民众常说的“借他人吉言,可使时来运转”。希望能够通过别人的吉言,给自己或家庭带来富贵和好运。“吉言”,在我国民间也称“吉言吉语”或者“吉利话”,在民俗研究方面称为吉祥话。

也因为如此,在我国农村习俗中,既有吉祥话,也有吉祥画,还有吉祥物品。吉祥话是通过吉利的口头语言或者文字来表达,吉祥画是通过各种吉利的图案来表达,吉祥物则是通过一些人们认为吉利的特殊建筑形状、装修材料、摆件等具体的物品来表达。

在“一物家中站”这句话中,实际上“一物”就是指一种吉祥物品,现在很多民俗学者将雕刻物件、摆件、宅院各种造型,包一些特殊建筑物和装修材料等吉祥物,都纳入吉祥物品的范畴。

过去,在农家住宅中,人们往往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认为有吉祥寓意的,能给家里带来富贵和好运的雕刻物件、摆件、宅院各种造型、装饰品等,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宅院中有了这些吉祥物品,就是所谓的“立于家中”,也就是俗语中所说的“家中站”。

这些吉祥物品一般来说不是暂时性的,而是比较长久且稳定的,可以是任何比较固定的东西。比如,住宅装饰的各种造型和材料、装饰品、室内的摆件、大门前石刻摆件、栏杆的装饰物、家具的雕刻造型等。

那么“一物家中站”有哪些具体的民俗寓意呢?

不管是吉祥画和吉祥物品,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的方式来诠释和表达,才能具有传统的含义。下面就举一些实例来说明。

实例一

在农村传统建筑中比较常见的是,雕刻了蝙蝠、梅花鹿、桃子或南极仙翁、喜鹊的图案的窗花。

蝙蝠,取蝠字谐音为福,即幸福。

梅花鹿,取鹿字谐音为禄,也有福的意思,又因禄古指官吏的薪水,指“当官”,古代以官为贵,因此,禄即福和贵,也就是富贵。

桃子或南极仙翁,桃子在我国民间代表长寿。其民俗来源,据说是因为汉代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录了这样一个传说:

“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方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

南极仙翁,我国古代神话仙人,民间称为寿星。

喜鹊,取喜字,繁体字为禧,在古汉语中有三种含义:福;吉祥;喜庆。

以上四种用语言来表达是“福、禄、寿、禧”,这四个字历来都是农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实例二

在家里摆件中,过去农家喜欢就地取材,把自己家里中的葫芦或摆或吊,作为家里的装饰物,取葫芦的谐音“福禄”,寓意家里有“福禄”,或者家里能够获得“福禄”。

实际上,这里农家一举三得的做法,一方面是家里的装饰品,另一方面是为了来年种葫芦留下种子,或摆或吊是为了防虫蛀和防霉变,最后一劈两半后,取出种子,可以做在葫芦瓢,用来舀水或装东西。有一句成语说“依葫芦画瓢”,虽然含贬义,但也说明制作瓢的材料就是老葫芦瓜。

旧时,一些富裕的人家,就不会放这种没有经过加工的葫芦,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福禄”,并想要保住这种“福禄”,最大的愿望就是祈求平安如意。于是,家里最常见的摆件就是各样大大小小的花瓶。

摆花瓶,口语中也叫安放花瓶,简称“安瓶”,倒装过来就是“瓶安”,谐音为“平安”。瓶内放入竹片、木片或玉等材料制作的如意,寓意就是“平安如意”了。

如意的来源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来源于古代的搔杖,也就是用于后背搔痒的工具。后背发痒时,自已的手够不着后背,就用搔杖来搔痒,不用借助别人的手,就可如自己所愿了。直到现在,民间还把这种搔杖称为“不求人”。这种说法在古代书籍中多有记载,比如,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爪杖即搔杖。

另一说法是来源于古代记事于上的“笏”,又称朝笏、手板。我们在现在的古装剧中可看到,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手里拿着一块狭长板子,这就是朝笏。大臣朝见君王,为了在朝堂上不忘记自己奏之事,或者随时回答君王的问话,就把所奏之事,或估计君王要问询的事,都写在板子上,就像现在上级准备给上级的汇报材料一样,到时能够如所愿地回答出来。

当然,现在有些学者认为,如意是兼以上两者而用之。

到后来,如意的用处分而化之,一是保留了原用途,该用搔痒的还是用来搔痒,该用来作朝笏还是用来作朝笏。二是成为了一种吉祥用品。到了随着不断的演化,到了明清时期,如意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功能,并转化具有祈福禳安等寓意的礼品。

比如,过去农村,女婿给岳父祝寿时,就必须得送上一双竹子做的如意。

到后来,如意进一步演化,比如,灵芝、祥云图案、花朵等都可以视为如意,于是,花瓶插上花以及雕刻有灵芝、祥云图案也就寓意平安如意。

实例三

风水作为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一物家中站”也占一席之地。

这“一物”可以是任何一件物品,比如一块石头、一个花瓶、一个摆件、一堵墙等等,人们认为,只要这“一物”符合所谓的风水布局和寓意,或者可以起到驱邪镇宅,调理风水的作用,就能够为家庭带来好的运气,使家庭走向富贵,过上富裕的生活。

农家正屋的屋顶上,屋脊正中置有一大叠瓦或三大叠瓦(有的用砖和瓦砌出花格造型),屋脊的两端为翘角。民间相传这种造型为一个人的形象,这个人就是姜太公。正中的叠瓦或造型为姜太公的头颅,两端为翘角为姜太公两肩的肩坎翘角。

这种造型的含义就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这一民间习俗来源于《史记》封禅书:

“八神将,太公以来作之。今凡人家门上多贴'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盖本来此也。后又改为'诸神退位’。”

后来,风水由宫廷传到民间,并与这种习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民俗,由此,“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也就改成了“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民间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镇宅,可以驱邪纳福。

除此外,民间过年时,还要屏门上、堂屋的门楣上,或屋梁上、楼楞上以及猪舍牛舍的门上,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条幅。

农村民宅中还有砌照壁的习俗。照壁原为堂屋门外正对大门作屏障的墙壁,后来受风水习俗的影响,照壁成为对住宅的直射物体的屏障,就像一块盾牌一样,阻拦矛和箭的进攻。因此,照壁也就移到了大门外的门正方向,或者大门的两侧拐角处。

旧时农村还有在住宅安放石敢当的习俗。石敢当,作名为泰山石敢当,是一种小石碑,上面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普通人家不太讲究,只是刻字,而富裕人家比较讲究,还要在碑额上雕刻狮首、虎首等浅浮雕。

石敢当原来通常置于城镇街巷和村庄巷子之中,后来,人们受风水习俗的影响,置于住宅的冲射之处,如路冲、水冲、桥冲、墙冲等,所谓凶位的墙上,也有放在大门口的两侧,院内、室内的角落等。

到后来,住宅物品的摆放和布局进一步扩大,比如,在庭院养寓意吉祥的鱼、摆放种有寓意吉祥植物的盘景、摆放寓意吉祥的物品等,民间认为,这些摆放和布局能够改善住宅风水,对人的运势和气场产生影响,增强家中的正能量和生气,提升家庭成员的运势和健康状况。


那么,“一物家中站,富贵不相欠”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现在对旧时农村俗语,要理性看待。

宅院装饰、造形以及物品的摆放和布局,主要是一种心理作用,其功能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一种对向往美好生活,并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对家庭财富和富贵的获得,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家庭的财富和富贵更多地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勤劳、智慧、机遇和努力程度等因素,是要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行动中寻求成功和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