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周处除三害》的隐喻和《世说新语·周处》对我们的启示

 一堂国学 2024-03-09 发布于山东

阮经天靠演罪犯拿下金马奖,他主演的《周处除三害》又爆了。

电影《周处除三害》的名字,引用了《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中的历史典故。该电影讲述了通缉犯陈桂林,以为生命将尽,却发现自己在通缉名单上只排名第三,于是立志除掉前二名通缉犯然后自首,想要成为当代周处的故事。

一、《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历史上,周处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义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南)人,他出生于三国时期,自小勇猛过人,是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世说新语》记载:周处年少时,横行乡里,有人说乡里有三害:白额猛虎、水中蛟龙和周处,而且周处害处最大。

周处于是去山中射杀猛虎,水中剑斩蛟龙,谁知蛟龙(可能为巨型鳄鱼)很厉害,周处和它在浪里搏斗了数十里,三天三夜都没回来,村里人以为周处死了,于是大肆庆祝,当周处回到村里,眼见此情景,很是惭愧,他就去东吴拜访陆机和陆云两大名士,请求解脱。

陆机说:“古人贵朝闻夕死”,你的前途还满有希望,再说,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有了坚定的志向,还担心什么呢?

从此,周处改过自新,三害得除。

于是留下了“浪子回头”、“迷途知返”等成语和“周处除三害”的典故。

二、历史上周处的结局和启示

三国东吴灭亡后,周处出任西晋王朝,拜新平太守,转广汉太守,安定一方。迁任御史中丞,因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出任建威将军,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最后战死沙场。

周处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清流亭侯,并赐予他“孝”的谥号。千余年来,他倍享哀荣,在南宋、元、清三次被加封为王,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

房玄龄在《晋书·周处传》中称赞周处“克己厉精,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亡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这个故事给我们如下启示:

  •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

  • 要有自我救赎的精神,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

  • 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轻易放弃。

  • “利他”思维,才会成就不凡的人生。

三、电影《周处除三害》“贪嗔痴”的隐喻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周处除三害》中,“贪嗔痴”的隐喻是通过“猪、蛇、鸽子”来体现的,它们分别代表愚痴、嗔恨、贪欲,称为“三毒”。

电影故意将“贪嗔痴”的顺序调整,因为这三者分别代表了其中不同的人物,按出场的前后来排。

1.猪(愚痴),代表的是陈桂林,他在得知自己患病不久于人世后,准备轰轰烈烈去干票大的,在所有人的心中留名。他对留名这件事的痴念一直很重,开场时就特别纠正自己叫“陈桂林”而不是“桂林仔”。唯一的亲人离世之后,陈桂林对张贵卿说,本来担心自己被抓时上了新闻奶奶会伤心,如今终于能借此契机去干点大事,让“道上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谁”。并强调自己并不怕死,只是怕没人记得他存在过。

2.蛇(嗔恨),代表的是香港仔,他身上有一个毒蛇纹身,似乎在暗示他就是毒蛇。

3.鸽子(贪欲),代表的是林禄,他伪装成尊者,以为牛头没在自己的墓碑上写名字,应该属于淡泊名利的人,比看重“扬名”的自己境界更高。后来发现全是假的,所以才在被抓时又回到了让自己的名字更有价值的初衷上。

看了电影《周处除三害》,我感受到,传统文化惩恶扬善、知恩图报的要义始终流淌在华夏子孙的血液当中。人性的善恶在不断的变化浮沉,而伪装成“救人”的白色之恶,比堂而皇之的恶,危害更大也更恐怖。

这是我对该片粗浅解读,不知道你看过会有什么感受,欢迎交流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