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丨如何不断开发、放大和提升“班级公约”的育人价值?

 水木公717 2024-03-10 发布于浙江







班级是由同龄人组成的一个小型“社会”,班级生活作为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生活,一方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设一种“准公共生活”,被赋予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即在班级生活中培育现代社会需要的优秀后备力量。

班级生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度过的一段较长时间的制度化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从对规范的懵懂无知到自觉遵从,再到形成基本社会规范的价值取向,学生逐渐构建起自我的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并生成对社会公共价值的认同。

这一过程的实现与班级生活的教育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班级的制度规范——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基于班集体的生活样态和成员共同生活的愿景,为班级成员所共同约定并执行的认知、态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国家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在班级层面的个性化表达。

班级公约蕴含着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生存样态的预设,也是班级文化的凝练。

对于学生而言,班级公约决定着他们在什么样的生活空间过一种什么样的班级生活。因此,班级公约是一种具有班级特色的约定。

目前,中小学班级生活的公共性较为欠缺,班主任容易将班级视为自己的私人空间,以自己的立场控制班级生活。

班级的公共性被教师的私人意志所取代,体现在班级公约的制定往往表现为教师主导性较强,学生被动接受,甚至无条件地遵从。

如果班级公约沦为一种规训与惩罚的手段,学生对班级生活缺少话语权和全身心积极体验,只是功利性地求得技术性的成长,就难以成为班级的主人,更不要说做自我发展的主人。

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不同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悬殊,形成不平等的交往;同时,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挑战亦在增强,成为师生关系紧张的导火线。

因此,班级公约的育人价值,需要在其制定过程中不断开发、放大和提升。

图片

在比照分析中形成愿景:

放大班级公约的成长引领价值

制定班级公约需要做好前移性准备,即全面、深入分析班级及学生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其已有发展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这一分析不仅班主任要做,学生也要共同参与,这是构建班级发展共同愿景、提升班级公约针对性的前提。

对班级和学生发展的分析诊断需要建立相应的参照系,一般来说,可以有三个维度:

图片

01

纵向回溯:以班级为基准

开展班级学生成长经历回溯,通过纵向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班级的变化,为班级的进步高兴,为班级取得的成绩自豪,并在其中体验成长与发展的意义。

与此同时,正视班级生活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争取不断进步,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有改变和发展的愿望。

时过半年,常州市虹景小学四(1)班学生在梳理班级的成长记忆时,对体育节荣获年级第一名依旧欣喜不已。

学生们表示“这是班级在学校比赛中取得的第一个年级第一”“是同学们憋着一股劲坚持训练,互相鼓励获得的”“特别不容易,我为我们班感到自豪”“希望我们班以后年年夺第一”,也有学生说“如果我们班的学习也能得第一就更好了”……班主任陈老师和学生共情并互动,之后形成“团结拼搏,勇争第一”班级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承载了班级师生共同的经历和难忘的回忆,而且内涵解读也由体育运动拓展到了班级生活的其他方面,激励着班级和学生奋勇争先,全面发展。



四(1)四(1)勇争第一

同学有困难,我能伸手相助。

伙伴有矛盾,我能耐心劝解。

小队有任务,我能主动承担。

班级有问题,我能及时提出。

我们承诺:

运动场上,永不言弃。

学习努力,创造奇迹。

教室卫生,整洁无比。

尊敬师长,讲求礼仪。

流动红旗,永驻班里。

人人争先,全力进取。

学生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如果能够不断收获肯定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无论是针对集体,还是集体中的个体,都能产生自我内在价值的积极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班级发展共同愿景更具有成长的导引意义。

图片

02

横向比较:以年级为参照

以同年级的其他班级做参照,通过与同龄伙伴做横向比较,易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班级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有时是班级发展的“优势领域”,有时可能是有待发展的“弱势领域”,甚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二(1)班班主任整理了来自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对班级发展情况的评价和自己的观察,聚焦了班级存在的两大问题:

一是学生自理能力弱,独立性有待增强,对老师和家长过于依赖;

二是同伴交往不会合理表达自己的诉求,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犯了错误担心老师和父母责怪,不敢承认甚至编造谎言为自己开脱。

找准了问题,才能和学生一起明晰努力的方向,才会创生出富有班级独特性的公约,于是这个班产生了下列班级公约:



自己的事儿自己做:

勤动手,多动脑,心灵手巧才能长本领。

自己的错儿自己担:

做错事,不着急,及时纠正就是好孩子。

当学生清晰了班级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后,也会主动关照自己与之的差距,并对其后续班级生活的参与产生影响:优于班级整体发展的学生,会有更多的担当,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暂时落后于班级整体发展的学生,也会形成努力追赶、不给集体拖后腿的积极愿望。

图片

03

聚焦成长:立足新时代学生发展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在一定意义上也改变着学生的生存状态,社会转型对教育的挑战和需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参照。

陶行知先生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1]只有在明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的基础上,才能清晰班级学生的发展方向、问题和潜能。

地处城郊结合部的原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外来务工子弟居多。

一位班主任新接手了一个三年级班,发现学生对课外阅读缺少兴趣,学习、交往不够自信。

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到班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家庭缺少阅读的书籍和氛围,而且由于家长忙于生计,支持学生参加校外兴趣班的不多。

于是,班主任提出了“多读好书不会输”的班级口号,并以此作为建立书香班级、组建班级读书小社团的目标引领,在此过程中还创生了班级公约:



1.每个同学带2本课外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如果有新书,在每月第一个周一到图书管理员处进行置换或新增。

2.每个同学每次只能借1本书(生日当天除外,可以借2本)。每本书最多借一周,如果还没读完要重新登记。

3.每个同学都要像爱护自己的书籍那样爱护同学的书籍,借阅时做到不损坏、不折角、不乱画。

4.每个月评出的读书积极分子,可以成为班级图书管理员。

5.每学期每个同学都要在班级故事会、朗读者或好书推荐活动中承担一次任务。

上述“团结拼搏,勇争第一”“自己的事儿自己做,自己的错儿自己担”“多读好书不会输”等班级公约,是班级在某一阶段以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价值追求的班级愿景的个性化表达,也是班级特色文化的魂魄所在。

图片

在协商议事中建立规范:

放大班级公约的民主启蒙价值

学生道德观念的发展需要伴随积极体验。

在班级这样一个“准公共领域”中,其成员即这一领域中的公众,他们是班级的主体;以班级公约为代表的班级文化类似于一种公众舆论,引导着班级的日常生活;而教室等班级生活空间可视为班级的公众场所。

由此可见,班级具备哈贝马斯对于公共领域的三要素界定[2],班级生活是学生公共生活体验的重要场域。

涂尔干认为,在世俗性质的学校道德教育中,纪律精神是构建道德的一个基本要素。[3]

但这种纪律并非是压制性的,而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之上。

因而,教育即是引导学生对规则本性的反思,阐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班级公约为学生建立学生身份的基本规范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奠定了良好基础。

班级公约的意义不仅在于被接受,更在于为学生建立价值感受,并以这些规范为起点,确立自我的角色定位与价值观念。

图片

01

尊重儿童参与的权利

理想化的班级公约应是一种柔性控制,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班级公约具有普适性,它面向该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个个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其次,班级公约是班级成员公意的反映,尊重每个个体的利益;

最后,班级公约具有民主性,它是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共识,并为组织成员自愿接受与认可。

因此,班级公约应在公开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其制定过程是班主任权力下放的过程,也是学生民主参与、积极谋划班级发展的过程。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指出,学校应结合学生特点,组织班级成员以民主讨论的形式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健全实施教育惩戒的具体情形和规则。

由此可见,班级每一个成员在班级公约的制定过程中,都具有平等地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平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使每个人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4]

班级公约的制定同样需要平衡不同社会文化群体的利益。唯有如此,基于不同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学生才能通过班级生活增强公共生活的意识与能力。

图片

02

创设协商议事的时空

在班级公约研制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交流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协商议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班级公约的制定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是开学初专题讨论,学生先提出个人想法,然后小组讨论,再将小组汇总意见交班会集体商议,通过归类、合并、筛选,完善,商定班级公约;

二是基于原有班级公约进行调整,以班级公约升级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需要保留、删减、修改或新增的内容,在群策群力中完成班级公约的修订;

三是在班级生活展开的过程中,针对具体任务或问题改进形成相关举措或要求。

以下是常州市北郊小学祁老师所带班级的两份班级公约:


二(3)班班级公约

上学不迟到,放学不早退。

课堂守纪律,作业能完成。

眼操认真做,午餐要光盘。

游戏讲文明,岗位我能行。



三(3)班班级公约

上学不迟到,学具都带齐。

课堂守纪律,作业不拖拉。

眼操认真做,午餐要光盘。

岗位能合作,地面常保洁。

游戏讲文明,活动乐参加。

三年级班级公约是在班委提议下师生一起对二年级班级公约修改完善后产生的。



生1:我觉得“放学不早退”放在班级公约里一点意思都没有,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班从来没有同学无缘无故提前回家的。所以,我觉得可以把这一句话去掉。

生2:我同意,就算把它放在公约里面,同学如果有特殊情况也还是要早退啊!

全班学生笑并一致同意删除“放学不早退”。

生3:我建议加一句“积极参加活动”,因为每次小队活动总是有同学不积极,不肯承担任务。

生4:“积极参加活动”放在里面好像不配套。

生5:可以说“活动要积极”。

师: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这里老师有个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先说一说要修改或增加什么?然后再来讨论怎么写进班级公约?

生:好!

生5:每次我们把教室扫干净后,总会有同学乱扔纸屑和垃圾,所以经常被值日生扣分,我强烈要求把每个同学要负责自己座位附近的卫生写进班级公约。

生6:把“作业能完成”改成“作业不拖拉”,可以提醒大家快点写作业!

生7:还有的同学美术课经常忘记带油画棒。

……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祁老师一边听,一边把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自由发言后,祁老师带着学生先对建议进行了筛选与归类,然后组织小队讨论具体如何表达。全班合议后,形成修改后的班级公约。

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在体验班级公约价值的基础上组织集体商议,最终形成决议。

经历这一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多方反复讨论商议还可以使得许多问题从理念到具体实践形成共识,学生后续执行公约也会自然生发出一种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责任感。

图片

03

形成公共生活的规范

日本教育社会学家片冈德雄指出:班级的规则应该是体贴人的,促进学生的自省,积极的形象化了的目标。[5] 

对班级公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约束学生行为的准则,更要为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主动、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保障和机会。

所以,班级公约除了理念性的发展愿景,还要把愿景转化为班级日常生活实践,即学生在班级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班级日常事务的协作分担。

(1)班级公共生活的行为规范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了以契约为基础的公共社会秩序形态。“人们试图建立得到共同认可并具有公共约束力的规则来限制成员的行为,形成约定的自由,使共同生活得以可能。”[6] 

这同样也体现在班级生活中。班级公共生活需要商议并形成指导、规范师生行为,协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规则,如,《班级一日常规》针对学习、卫生、交往、活动或阶段问题提出行为的参照等。

(2)班级日常事务的协作分担

公约作为规范系统,基本功能是稳定秩序、保障运转,也为特定时期特定组织发挥特定功能而设。

班级公约的存在打破了传统班级组织结构的精英化现象,给予班级中的每个个体拥有参与班级生活的权利。

师生共同商议班级岗位的设置、职责、竞聘、评价及轮换等,不仅要确保班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还要引导学生在角色分配时积极面对自己的责任,在履行岗位义务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责任依从关系”。

图片

在同伴互助中促进自律:
放大班级公约的自主管理价值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建设,教师权威式的一言堂限制了学生自我意识、自律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当班级公约作为道德规训的一种手段,在保证班级生活的有序性和制度性的过程中,导致学生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的缺失,使得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和追求比较模糊,班级公约的管理价值未能充分凸显。

所以,在班级公约制定及执行的过程中,应通过岗位督促、团队协进和评价激励促进学生自律,放大班级公约的自主管理价值。

图片

01

团队协进

正如福柯所言:“一种人为的秩序也是由可观察到的自然进程规定的,即儿童成长和能力发展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也是一种准则。”[7]

因而,班级公约中的学生立场不可缺少,制定班级规则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然而,现实中的班级公约通常采用“命令式”口吻,“不准……”“杜绝……”之类的表达方式不仅缺少温情,而且把学生视为“管”与“督”的对象,甚至成为教育的对立面,失去了班级公约应有的学生自育和同伴互助成长的意义。

“命令式”的班级公约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而且无所适从,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对于学校教育、班级生活憧憬而懵懂,更需要有简单明了、易读易记的班级公约,即便是“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这一看似简单的规范,也蕴含着礼仪教育的萌芽,而且非常具有操作性。

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班级公约以生动,有时甚至有些俏皮、时尚的语言形式呈现,学生更乐于接受、理解和对照。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还可给班级公约的表达赋予更多创造:如创作三句半;给班级公约谱曲或用耳熟能详的歌曲曲调填词演唱;设计班级公约书签、课程表、铭牌等,团队协进,让班级公约时时陪伴、引领学生成长。

图片

02

岗位督促

班级公约蕴含着教育自由与规则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班级生活中的自由是有限度的,只有在班级生活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平等交往的条件下,个体才能拥有自由、自主的个性化发展。

合理的规则约束同样也是自由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班级生活中的规则约束也应该是有边界的,缺乏学生立场的班级公约往往会压制学生的自主发展与生命活力,从而有悖于真正的教育宗旨。

因此,班级公约的执行要在引导学生体验教育自由与规则约束关系的同时,确保班级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

班级公约本身是一种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其执行要发挥好班级小干部、小岗位的督促指导作用。

一般来说,每个班级都会设立纪律部、学习部、体育部、劳动部、组织部等部门,或组建由若干委员组成的班委,还有的设置类似领读员、课间小巡警、路队长、餐厅小卫士等班级岗位,通过班级组织机制建设,保障、推进班级公约的具体落实。

此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岗位职责,对岗位责任人履责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干预,并能督促提醒;另一方面对生成的新问题组织讨论,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学生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愿望,不断建立班级生活新的秩序。

图片

03

评价激励

在班级生活场域中的公平,指每一个学生主体在班级生活中可以得到相同的对待以或取得相近的结果。

班级公约中的公平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公平对待”,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在班级生活中都受到班级公约的约束,即过程的公平;二是“平等结果”,任何一位班级成员违反了规约都应受到相应的规训。

因而,班级公约除了要有具体的阐释,还要集体制定配套的奖惩方案,对于自觉遵守班级公约的学生给予肯定与奖励,对于违反班级公约或者不遵守班级公约的学生要集体给予警示,并指出其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对于班级公约执行的评价,为了确保其公平公正,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可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一事一评,让班级公约成为一种教育的手段与力量,帮助并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主动发展。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创新评价激励的方式,采取能级式、进阶式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内省,不仅关注结果性评价,更体现过程的激励与人文的关怀。

可以通过评选“班级之星”,推出“班级形象代言人”,榜样引领,让学生在争先创优中促进共同成长,凸显班级公约自我教育、伙伴教育的独特价值。

综上所述,班级公约作为个体的学生与班级生活之间建立的具有互动性的、反思性的、建构性的联系,其价值绝不仅仅是形成一个文本,而应充分关注其过程属性,发挥其过程价值。

班级公约文本形成后,不仅需要在实践互动中检验,还需要随着学生成长需求的提升,不断完善。

可以说,制定班级公约不仅是“成事”的过程,更是一个“成人”的过程,每一次班级公约的修订或升级,都是班级发展的重新定位,也是学生成长的新的起点与参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132.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02.

[3]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3.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出版社人民教育,2001:27.

[5]片冈德雄,吴康宁.班级社会学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03):37-42.

[6]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9.

[7]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202.

图片图片

栏目:理论与实践

作者夏宇清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编魏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