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讲太极推手(擖手)的人很少见了?原来有个尴尬的“梗”!

 tjboyue 2024-03-11 发布于四川

太极拳,全民健身的首选传武技艺,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关内关外,甚至天涯海角鹿回头也有太极修习者的身影。

可谓无人不太极,盛极一时,远播海外,为健身开拓了一条宽阔无垠的康庄大道。

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王宗岳说:“太极拳(十三势)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是习练太极拳的入门,固基,提高的三个必走程序,可惜“着不熟”、“不懂劲”、“没神明”的半瓶水的师傅如过江之鲫,徒有其表,诸如“✘✘五连鞭”之类的,不及一个照面,就干趴下了,真是给传武丢人,更让练习之人增加了困惑。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英雄所向无敌!试看这一句,太霸气了!说出了习武者的内心腑脏之言。

王宗岳对太极拳的习练已经炉火纯青!因为气沉丹田,一羽不加蝇虫不落,是太极拳极深境界的文字表述,自创立太极拳以来,这是最为明白的标准!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王宗岳批评的是还算练出了些功夫的笨汉子,不懂“擖手”(陈鑫公语),只知蛮力,大压小,那种本能,跟太极修练无关,真正的江湖乱道,不能视为习学太极精妙拳法之人。

他又告诫习武者“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这是王宗岳说出的实战(技击)诀窍!可叹自古以来识得此宝的人如晨星,故知真传难求!明明放在眼皮子下面,还是让人熟视无睹。

冯志强先师也说过“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也是这个意思。

理论家又不怀私藏,揭示和指明了改正就正道求正宗的灵药:“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这一段话其实还是总结和反复指示,请读者结合前文自己领会。

说了这么多,回到“为什么讲太极推手(擖手)的人已经很少见了”?这个问题上来,我给出自己的答案:

的确,这里面有个很尴尬的“梗”!

因为古太极拳是技击(搏击拼命)第一的!那时高明的镖师大多数都会太极推手(擖手)试力,以武会友,不像小说和影视剧(戏说剧)中那样无视人命的光图一时感官上的刺激的,那是戏文,不是真事!

一时万人空巷的白鹤门与太极门二位掌门人在澳门“生死擂”以不分胜负永载中华武术史册,建议读者查看一下真实影像资料。

那时不戴拳套,无护裆,可击身体任一部位。但醖酿这一生死战则历时很久二位才下决心的。

我们可以合理分析还原古人传武争斗万不得已才见真章,这才是练武防身的最原真的含义。

谈了古,再论今。

早已逝去的武林,让人可歌可泣,留下了多少冷兵时代的荣光!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让人以健身观赏为主的传武,不得不向“杂耍”靠近,因为时代在改变,“祖宗之法不可变”证明被时代所扬弃,祖宗之法的精义自然要传承下去,但文明演进中势必抛弃的,就不要再拘执下去了。

为什么讲太极推手(擖手)的人很少见了?原来有个尴尬的“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