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吴山上,有三个字很绝!见过的人都忘不了……

 grandy3hz 2024-03-11 发布于浙江
'

杭州自古文风鼎盛,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历代名人逸士。

说起杭州的历史名人,很多杭州人会首提苏轼,其实,与苏轼并称为“宋四家”的米芾也与杭州颇有渊源。今天的夜读,就一起走进这位爱在杭州“刷字”的米博士~

'

米芾刷字山水间  岳珂勒石英光堂

米芾是宋徽宗封赏的书学和画学“博士”。

米芾曾形象地说,“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他自己是“刷字”。

乍听这“刷字”,当是不入流的涂鸦之作,却道出了米字的爽快利落、挥洒自如。

很多杭州人是从吴山摩崖石刻“第一山”认识米芾的。

图片

第一山 石刻 摄影/姚伟新

这是典型的米字书风,龙跳虎卧动感十足,亦欹亦正收放自如。

其实,这并非米芾为吴山所题。

明代徐霞客游武当山,就邂逅了米芾大书“第一山”摩崖石刻。从万历时候开始,米芾“第一山”仿佛一位登山达人,到处留痕,这其实反映了米字是多么地讨人喜欢。

因为有可以远眺山水胜景的大观台,又有米字“第一山”的加持,不足百米高的吴山非常出名,连见多识广的乾隆都点赞了“吴山大观”

图片

摄影/唐吉坷德ALEX

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赶在正月元宵节前的一天,米芾长子、也是书学博士的米友仁泛舟来到临安城(今杭州),在吴山七宝山仁王寺东侧寻得一处居所,以便应召参拜官家。

吴山真可谓是米家福地!打从迁居七宝山后,米友仁屡屡喜出望外。先是靖康之变(1127)时被偷窃的他父亲米芾的长篇记文《净名斋记》,居然失而复得。继而在绍兴二十年(1150),李清照突然造访,将一卷米芾大字楷书《灵峰行记帖》送上门来。

图片

米芾《灵峰行记帖》宋拓本

这是徽宗崇宁三年(1104)五月十六日,时任勾管(主管)洞霄宫的米芾,与同僚邵篪、胡端修、吴亮等人同游杭州灵峰宝刹时留下的题名记。

靖康之变,米家跟李清照家一样,累年收藏的名人字画、珍籍古物一朝散佚殆尽。今日能与暌违二十多年的先人遗珍意外重逢,恍若隔世。米友仁道:“今之数句,可比万金千两耳!呵呵!”喜极而泣,又破涕为笑。

此后这件书帖一度流散了。直到理宗宝庆二年(1226),岳飞孙子岳珂于在京口(今镇江)收得《灵峰行记帖》。他对李清照在流离兵革时,仍对先贤遗珍收之不弃,大为敬佩。

图片

宋拓岳珂刻本《英光堂帖》收入的米芾写给杭州净慈寺守一禅师的《郡官帖》

岳珂是超级“米粉”,绍定五年(1232),他将自己收藏的米芾墨迹汇刻成《英光堂帖》五卷。至今宋拓《英光堂帖》已是残卷,但《灵峰行记帖》有幸保全于其中,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这件书帖共12行24字,字大盈尺,在米芾传世墨迹中非常罕见。因为实在太大,原来两字一行的墨迹在刻入《英光堂帖》时,为帖石尺寸所限,只得改为逐字横排。好在刻工不失原迹纤毫,米字的洒脱生动,尽在其中。

图片

摄影/爱飞的小蘑菇

那么,米芾其他的书迹在杭州还能见着吗?

今天杭州孔庙碑林中,存有民国初年镌刻的《米芾诗碑》一组三石,其中第三石前六行为他的《求监庙作》:“窃禄江湖事不撄,微词旧足代深耕。敢为野史摅幽愤,待广由庚颂太平。”(很荣幸我能担当那些个没啥大事的地方官,偶尔写点小文章日子过得很滋润。但我现在斗胆想替黎民百姓说点话,更想多为天下太平唱赞歌)。在那般岁月里,他从没奢想掺和党争,只想痛快“做自己”。

图片

民国刻《米芾诗碑》 前六行为《求监庙作》杭州孔庙藏

净慈寺背后的南屏山上有一幽居洞,在此抚琴吟咏,音响效果极佳。米芾施展榜书之功,大书“琴台”二字,在附近摩崖刻石。两字字径有80多厘米,借南屏山之势,糅合唐楷,使这“琴台”气象直追唐风,成为湖畔一大观。

图片
米芾书“琴台”位于南屏山“小有天园”南山亭附近

米字沉着痛快,不受羁络,看他字,学他字,满是一种自在自如、心情放飞。是以谁能不爱大米?

图片

“与君细话杭州事,

为我留心莫等闲”

杭州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仿佛都在诉说着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名人与杭州的轶事

欢迎留言区分享

图片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