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人能否成为探矿权人?与自然人签订的探矿权转让合同效力如何?|法客帝国

 智能改造人 2024-03-11 发布于广东

本文选自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书籍:矿产资源案件胜诉实战指南——疑难案件办案思路和实务要点详解》欢迎点击书名查看详情或立即购买。

自然人不能成为探矿权人,探矿权人与自然人签订的探矿权转让合同不能获得批准,合同未生效

作者 | 唐青林 李舒 杨巍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阅读提示

自然人能否取得探矿权,成为探矿权人?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而根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探矿权人是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

鉴于上述规定的不一致,本书作者建议自然人拟受让探矿权时应事先向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咨询具体政策,或者出资设立企业法人作为受让人,以确保顺利取得探矿权。

裁判要旨

探矿权人与自然人签订探矿权转让合同未经矿产资源部门批准,属于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且由于自然人不能成为探矿权人,即便当事人向矿产资源部门提出申请,也不能获得批准。

案情简介

一、天府公司拥有某金矿《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2011年6月,天府公司与朱为亚签订《合作探矿合同书》,约定双方进行合作探矿。合同签订后,朱为亚按约向天府公司支付了补偿费1900万元、保证金80万元及协调费90万元。

二、朱为亚向甘肃高院起诉,请求判令:确认《合作探矿合同书》无效;天府公司返还朱为亚补偿费2000万元,保证金80万元,协调费90万元,及利息损失210.8万元。本案审理期间,甘肃高院就有关问题征询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意见。该厅矿管处答复:通过设立合作、合资法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应申请办理矿业权转让审批和变更登记手续;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

三、甘肃高院认为,我国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对合作探矿行为的界定是探矿权转让,而本案探矿权的转让未经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故《合作探矿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因此甘肃高院判决天府公司返还朱为亚补偿费1900万元,保证金80万元,协调费90万元,合计2070万元。

四、天府公司不服甘肃高院判决,上诉至最高法院,经最高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天府公司退还朱为亚1135万元。

裁判要点

第一,《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矿业权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第四十二条规定:“合作勘查或合作开采经营是指矿业权人引进他人资金、技术、管理等,通过签订合作合同约定权利义务,共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法院据此认定我国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对合作探矿行为界定为探矿权转让,因此本案当事人签订的《合作探矿合同》属探矿权转让合同。

第二,根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而本案的《合作探矿合同》并未向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申请批准,故本案的《合作探矿合同》属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

第三,由于不允许个人成为探矿权人,即便本案当事人就涉案合同向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也不能获得批准。鉴于涉案合同尚未生效,双方当事人基于合同约定取得的权利和财产应相互返还。


实务经验总结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唐青林律师、李舒律师的专业律师团队办理和分析过大量本文涉及的法律问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量办案同时还总结办案经验出版了《云亭法律实务书系》,本文摘自该书系。该书系的作者全部是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战斗在第一线的专业律师,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该书系的选题和写作体例,均以实际发生的案例分析为主,力图从实践需要出发,为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寻求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避免未来发生类似败诉,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自然人能否成为探矿权人,2009年《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探矿权申请人应是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而根据《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自然人可以成为探矿权人。鉴于上述规定的不一致,本书作者建议自然人拟受让探矿权时应事先向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咨询具体政策,或者出资设立企业法人作为受让人,以确保顺利取得探矿权。

二、关于合作探矿是否应认定为探矿权转让,目前尚不存在统一的裁判标准。

(我国并不是判例法国家,本文所引述分析的判例也不是指导性案例,对同类案件的审理和裁判中并无约束力。同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司法实践中,每个案例的细节千差万别,切不可将本文裁判观点直接援引。我们对不同案件裁判文书的梳理和研究,旨在为更多读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察的视角,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本文案例裁判观点的认同和支持,也不意味着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对该等裁判规则必然应当援引或参照。)

图片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第三条第三款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但是,已经依法申请取得采矿权的矿山企业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为本企业的生产而进行的勘查除外。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第十条  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转让的决定,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

准予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领取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

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不准转让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说明理由。 

《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第三十六条  矿业权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

矿业权的出租、抵押,按照矿业权转让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管理,由原发证机关审查批准。

第三十七条  各种形式的矿业权转让,转让双方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二条  合作勘查或合作开采经营是指矿业权人引进他人资金、技术、管理等,通过签订合作合同约定权利义务,共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失效)

第九条  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第八十七条、第九十六条第二款所列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法院判决

以下为法院在裁定书中“本院认为”部分对该问题的论述:

关于本案的性质问题。本案中朱为亚主张涉案合同系探矿权转让合同,天府公司认为该合同未涉及探矿权属,仍是合作合同范畴,但双方对合作探矿的约定均未否认。2000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矿业权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第四十二条规定:“合作勘查或合作开采经营是指矿业权人引进他人资金、技术、管理等,通过签订合作合同约定权利义务,共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对合作探矿行为的界定是探矿权转让,故本案当事人签订的《合作探矿合同》属探矿权转让合同。由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将因探矿权转让、抵押、继承、出租等引起的权属纠纷,统归为探矿权纠纷,而本案合同不涉及探矿权权属争议。因此,本案的案由应定为探矿权转让合同纠纷。

关于本案合同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暂行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各种形式的矿业权转让,转让双方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第六十一条规定:“未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矿业权或违反本办法规定出租矿业权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依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结合前述《暂行规定》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说明在甘肃省区域内进行的矿产资源合作勘查工作,须向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申请批准。但天府公司所举的证据证明,其与朱为亚的“合作探矿”,并未向主管部门申请批准。未经批准的探矿权转让行为,违反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暂行规定》不属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范畴,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虽属于行政法规,但其规定属于管理性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因此,虽然本案中《合作探矿合同书》的约定违反了以上行政法规和规章,但并不能导致该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产生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依照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之规定,本案的《合作探矿合同》属未生效的合同。朱为亚主张确认该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矿业权属于行政许可权利,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涉案石管子金矿的探矿权需经过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其中任何一项权利未经批准,其探矿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本案探矿权的转让未经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本院认定涉案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该合同条款对双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故也不产生违约责任。由于前述行政法规和规章都对矿产勘查作业实施主体的资质进行了规定,且明确不允许个人成为探矿权人,也就是说,即便本案当事人就涉案合同向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申请,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也不能获得批准,因此本案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不可能得以实现。鉴于涉案合同尚未生效,朱为亚亦明确表示不愿履行,因此双方当事人基于合同约定取得的权利和财产应相互返还。

案件来源

朱为亚与甘肃天府雨子沟金矿有限责任公司探矿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甘民二初字第2号]|甘肃天府雨子沟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因与朱为亚探矿权转让合同纠纷二审民事调解书,[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一终字第150号]。

*此处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为作者完成文章写作时所在工作单位。

主编简介

李舒律师、唐青林律师,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领衔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中心及专业律师团队专门办理来自全国各地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团队“十大金刚”全部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著名高校,均取得法学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曾代理多起在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疑难复杂案件并成功获得胜诉,参与办理的各类案件总金额累计达百亿元。

团队深度耕耘的业务领域公司法(含公司并购及公司控制权)、合同担保纠纷、金融、土地与矿产资源法、工程建设与房地产法、高端婚姻家事纠纷、重大财产保全与执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