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味地黄丸,“止抖”常用方!一张治“手乱抖”的成功案例,请您体会

 ABC328 2024-03-11 发布于中国香港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治疗手抖的一则案例。

手抖,这是常见现象。文老师从前有一个亲戚。他和我一起吃饭的时候,端起酒杯,手就轻微颤抖。当时我就说,你将来务必预防脑血管病。他不听,说抖就抖呗,又不耽误什么。

结果,前几天,消息出来,他外出走路都费劲了。坐公交车,臀部很难准确地坐在椅子上。

来吧,我给你说说其中的因由。

先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说有一个男子,当时46岁。什么毛病?手抖。右手震颤抖动2年,左手1年。

图片


最近这段时间,他的颤抖尤为严重。右手已经无法正常握笔写字了。情绪较为激动的时候,抖动会更加厉害。但是等入睡了,那就不抖了,两只手都不抖。如果睡醒了,该抖还是抖。

这怎么办呢?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

当时看的是谁呢?是江苏的一味杏林前辈,姓董,叫董爱玉。

刻诊,患者脉弦,苔薄黄,头晕,自述平时腰酸失眠。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生地黄30克,淮山药25克,山萸肉15克,黄精30克,杜仲25克,川芎20克,丹参20克,桃仁9克,红花12克,生薏苡仁50克,炒酸枣仁25克,夜交藤25克,党参3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这个方子,中间略有加减,前前后后治疗53天,病情痊愈。手抖的现象彻底没了。其他症状,也大有好转。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7年的《国医论坛》上。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非常明确,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首先,我们得知道,肢体的震颤抖动,中医讲,是由于风邪引起的。风吹过,树枝摆动。人也一样。人如果有内风,肢体也会颤抖。

那么,这个内风是怎么引起的呢?其中一条,就是肝肾阴虚。肝,属木。肾,属水。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阴受损。肝肾阴虚,就好比植被没了水源,日久荒漠,风沙四起,这内风就起来了。这个病因病机,中医归纳为“水不涵木”。

上面这个医案里的患者,脉弦,主肝气失和。腰酸,这是肾阴不足而失养。苔薄黄,这是阴不足而生热。头晕,那是肝风内动,清阳之地受扰。情绪激动的时候,肝气失和加剧,所以内风更甚,颤抖就明显。晚上睡觉的时候,血归于肝。肝阴肝血暂时相对充足,所以手暂时不抖。等醒来以后,肝血又输布到身体各处了,肝阴肝血不足,于是又抖上了。

图片


因此,综合来看,这个患者的问题,就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内风扰动。

你看当时董师的配伍:

生地黄30克,淮山药25克,山萸肉15克,黄精30克,杜仲25克,川芎20克,丹参20克,桃仁9克,红花12克,生薏苡仁50克,炒酸枣仁25克,夜交藤25克,党参30克。

这里头,生地、山药、山萸肉、黄精,用于滋补肾阴肾精。杜仲,强腰膝,改善患者腰膝酸软。要想止风,必须活血,这就是血行风自灭。故而,用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来活血。薏苡仁和党参,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夜交藤和酸枣仁,用于安神助眠。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六味地黄丸,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以滋补肾阴为主。所以,它是治疗肝肾阴虚所致肢体颤抖的常用方。临证,常有加减。医案里,就是把泽、苓、丹去掉了,加上益气活血、扶正安神之品。

读者朋友,肝肾阴虚所导致的手颤手抖,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见。这类人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除了手抖,还可能脑袋颤抖,腰膝酸软,睡眠不佳,嘴里头总发干,耳鸣头晕。看舌脉,多脉弦,略数,舌干红,苔少或苔薄黄。血压,比较高。性情,相对急躁。

这个情况出现了,你记住,一定要想方设法滋补肝肾之阴。同时戒酒戒怒,控制好血压。否则,很容易出现脑血管病。哪怕说,你这个抖,仅仅在夹菜的时候出现,不影响其他事情,也要高度重视。因为,这是肝肾阴虚,肝风在体内吹起来的征象。你的体内,已经有邪气了。放任不管,是要吃大亏的。滋阴的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等,这时候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一些。

总之,肝肾阴虚,意味着身体下盘的稳定性,动摇了。下盘不稳,则全身不定。这个规律,我们得认识清楚啊。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