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头脑梦境回到当下现实就是觉醒,觉醒分2步走,助你活在当下

 抑郁那些事 2024-03-11 发布于重庆

觉醒就是从头脑制造的梦境中回到当下现实世界,与真实的世界链接。

在我们生命中,我们构建了两个世界,头脑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同时运行,但也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当我们无法弥合两者之间巨大的鸿沟,那么就会产生很多的心理的问题。

意行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本质上是疏离自我, 逃避现实,是无力承受现实的困苦,无法接纳自身的不足导致,是头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冲突,是理想世界与当下世界的巨大鸿沟。

所以,我们一生中看似在处理各种事情,完成各种目标,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是在维护头脑的正确,不断制造喧嚣来证明自我的存在。

所以我们是时候去思考:我到底是谁?是情绪思维欲望,还是名字身体身份?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存在的主体,从另一个层面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堆限制性信念的集合。

所以我们的心理和人格,都是在各种限制性信念的指令下,产生相对持久稳定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去改变一个人的观念难如上青天。

本质上说,心理的问题就是头脑的问题,是我们在头脑制造的梦幻泡影中,迷失太久!

所以,我们错误地把头脑制造的幻相当成生命的实相,并演出一场身不由己的剧情。所以我们不断压制自己,改造自己,攻击自己,无非就是去迎合头脑,取悦头脑。

在抑郁状态下,头脑塑造的受害者角色,人生变成了悲惨世界,我们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同被这个世界无情地抛弃。

所以满怀深深的怨念向隅而泣自怨自艾,到处去寻找别人的认同,到处去证明自己,去寻求集体无意识的接纳, 这本质上还是在兜售自己的不幸。

所以人们很恐惧孤独,不断寻找别人的理解,于是不断制造喧嚣冲突,将更多的人拉进他的生命故事里,来宣示自己的存在感,但越是这样,越是活不出自我。

在焦虑状态下,头脑塑造的不安全感,在思维情绪的催化下,不断把恐惧泛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焦虑演变为强迫,不断地绑架我们的身心。

我们身处的世界,是我们意识的产物,是心念的集合幻化,在佛学中描述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我们却执着于头脑的幻境,并不断去追求并不存在的永恒。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只是从一个梦境转向另外一个梦境的过程,而我们却身在剧情中,随着剧情的发展,情绪的反反复复,生命无法展现出自由的状态。而疗愈的核心是我们看穿了头脑的虚妄,从梦境中醒来,看着剧情的发展,没有批判,没有分别,没有认同,没有对错,没有好坏,这便是真正从梦境中醒来。

否则你越是沉浸于你的头脑梦境中就越难以醒来。你错误的把荧幕上的影像当成你生命的实相,你把自己当成了故事的主角,你牢牢被剧情掌控,不断演绎悲惨的人生。

我们不断地企图去改变外境来取悦头脑,而真正忘了问题出在投影源。

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这些东西并不真实存在于外面,只是你内心的投影,我们之所以抓住受害者的身份紧紧不放,不断导演自己悲惨的命运,因为那是你存在的唯一证据。

从头脑世界向当下世界切换的方法:首先重塑自己的感知能力,给头脑刹车。

我们需要重建自己的感知能力,停止漫无目的毫无意识的投射动作,我们重新去感知这个真实的世界,用心去感知春风拂面的温柔,用心去聆听每一束花开。

阳明先生说:用方寸之心去感知天下,提升感知能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接近自然,我们有意识地迈开自己的脚步,去拥抱大自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束花,一片叶也蕴含着宇宙的秘密,也蕴藏着疗愈的终极之道。

其次是有意识地行动,才能真正把自己带出泥潭。

我们永远无法通过思索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永远无法通过思考去获得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只存在于每个当下有意识的行动中。

抑郁症永远不可能将头脑的完美世界转为现实,所以只有继续龟缩在自己的头脑里,焦虑症永远不可能通过重复检查,来证明自己的健康,他要的健康不是真正医学意义上的健康,而是我要我觉得健康的“确性感”,强迫症永远无法用一个逻辑去证明另外一个逻辑的正确,这本质上是念头在相互愚弄欺骗。疗愈不会产生在逻辑中,而在反逻辑里。

不要试图用头脑去给人生价值定义,人生的意义在感知中,在体验中;不在标准中,不在他人的定义中,没有人能够定义你的价值,你的人生只有自己来定义。

并不只有艰苦奋斗才有意义,并不只有飞黄腾达才有意义,看星星,看日出,看蚂蚁搬家,看花怎么开,看水怎么流,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同样充满着意义!那些不经意的小小善行,同样充满着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