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彩色老照片:国民党运黄金往台湾;胡适老照片;民国经济崩溃下的民众

 杂家馆藏 2024-03-12 发布于四川

1949年,国民党在逃亡前夕抢运黄金等重要物资去往台湾。

1950年12月17日,台北的台湾银行金库中,藏有大量的黄金。这些黄金被放置在圆桶内,而圆桶外部的封条上赫然印着“金圆券准备金”的字样。这一发现,无疑为国民党政府将国库黄金运往台湾的事实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1913年,胡适身负第八届世界学生大会代表的重任,在华盛顿参观了国会。参访结束后,他与一同前来的同学们与时任美国国务卿共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1946年7月,胡适结束了在美国的旅程,踏上了返回北平的归途。在北平,他受到了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以及李宗仁等一众重要人士的热烈欢迎。

1938年10月4日,胡适抵达华盛顿,正式就任驻美大使一职。当他走下汽车,美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亲自出面迎接,表达了对这位新任大使的热烈欢迎和尊重。

1948年9月15日,北大校长胡适与众多贵宾齐聚孑民堂前,共同出席泰戈尔画展的盛大活动,并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前排右五徐悲鸿,右六胡适,左一季羡林,左二黎锦熙,左三朱光潜;第二排左三饶毓泰,左七郑天挺,左八冯友兰,左九廖静文;第三排左五邓广铭。

胡适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多次在学生集会上发表演讲。他的演讲总是充满激情和智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

上海解放前夕,外滩的国民党中央银行门前,人头攒动,一片混乱。挤兑黄金的人群犹如潮水般汹涌,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他们手中紧握着钞票,急切地想要兑换成黄金,以此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时局动荡。

1948年8月,上海市民纷纷涌入银行,急切地想要兑换国民政府新发行的金圆券。那时的上海,正处于经济动荡的漩涡之中,市民们对于货币的信任度已经降到了冰点。

国民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法币体系,决定发行金圆券。然而,这种新货币在发行初期就未能获得市民的广泛信任。因为在这之前,国民政府已经多次发行货币,但每次都未能有效地稳定经济局势,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1926年,陈立夫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作为北伐军总司令部的机要科科长,陈立夫负责处理大量的机密文件和情报信息。

1948年8月20日,蒋经国以上海经济管制区副经济管制督导员的身份抵沪。他调来“勘乱建国大队”组织“上海青年服务总队”,作为实行紧急措施的基干队伍。提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打祸国的败类”、“救最苦的同胞”的口号。8月23日和27日,他两次指挥上海6个军警单位,到全市库房、水陆交通场所进行搜查。图为上海经济警察配合蒋经国的“打老虎”行动,前往商家查访。

1934年11月28日,在伦敦的小剧院内,一场引人入胜的戏剧《王宝川》首次与观众见面。

这部戏剧是由才华横溢的剧作家熊式一精心改编而成,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故事融入现代戏剧元素,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图为《王宝川》中抛绣球招亲的一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