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之龙九子

 古建秦 2024-03-12 发布于重庆

图片

龙生九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龙

图片

 龙是中华民族崇高图腾和象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千年历史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影响到文化各个层面,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九子是龙生的九个儿子,各有不同特征,为中国文化传承增添了丰富的元素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讲述一下龙九子在古代建筑中的作用。







囚牛(qiú niú)








长子  囚牛(qiú niú),囚牛是龙的长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的特点是热爱音乐,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音乐,因此琴头上刻有它的雕像。囚牛的耳音奇好,能分辨万物声音,并以温和的性情著称。囚牛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还出现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

图片








睚眦( yá zì)







 次子  睚眦( yá zì),其相貌似豺好噬杀。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传说中睚眦性情凶残,爱争斗厮杀,且能吞兵器,还负责看护天下兵器,因而刀、剑之类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装饰在沙场上兵将的兵器上,也大量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

图片







嘲风(cháo fēng)








 三子  嘲风(cháo fēng),嘲风是龙的第三个儿子,它的特点是好险又好望,常被用来象征祥瑞,出现在殿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在中国民俗中,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同时也被认为有辟邪避灾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宫殿建筑装饰。

图片







蒲牢(pú láo)







 四子  蒲牢(pú láo),蒲牢是龙的第四个儿子,平生好音好吼,受击就大声吼叫,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助其鸣声远扬;薛淙《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

图片







狻猊(suān ní)







子  狻猊(suān ní),狻猊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它的形象似狮子,喜欢烟雾和坐着,因此常被用来装饰香炉。古书记载狻猊是一种威武的猛兽,外形与狮子相似,能食虎豹,也是威武百兽的领袖。狻猊常出现在建筑屋顶,佛教佛像,瓷器香炉上。紫禁城古建筑屋顶的小兽中,排名第六的即为狻猊。‍

图片

图片







赑屃( bì xì)







  赑屃( bì xì),长得很像乌龟喜欢背重物。左思《西京赋》曰:“巨鳌赑屃”;张衡《二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今天我们看到赑屃的神像往往遗存在显赫石碑之下,古人为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赑屃来做碑座,而实现千秋万代,永垂不朽;同时赑屃也象征长寿吉祥。

图片

图片







狴犴(bì àn)







 七子  狴犴(bì àn),狴犴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形似老虎,有着威力,被认为重义气、善于诉讼,能明辨是非。因此,它的形象常被用于狱门上,成为狱门的代称。狴犴的形象也常见于中国民间建筑的门柄上。

图片







负屃( fù xì)







八子  负屃( 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常盘绕在石碑头顶;负屃迷恋诗词歌赋、文章书法,便甘愿化做优美、典雅的图案去衬托世间的文学精品。他往往盘绕在木刻、石碑两侧,成为装点锦绣文章的图腾。‍

图片

负屃

图片







螭吻( chī wěn)







九子  螭吻( chī wěn),也叫鸱吻、鸱尾。螭吻的形状像无尾的壁虎,喜欢在险要处远眺,也喜欢吞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螭吻属水性,具有镇邪、避火的功能,并且据说此物能吞万物,因此在屋顶上安放螭吻饰物能驱邪消灾。紫禁城古建筑正脊(前后屋面坡的交线)的两端,就多有名为“螭吻”的龙形兽首,是紫禁城古建筑用于防火的镇物。

图片

以上龙九子是较为普遍的说法,除了这龙九子,还有其他龙子,在这里进行补充说明。







蚣蝮( ɡōnɡ fù)







 蚣蝮( ɡōnɡ fù) ,又写作虫八虫夏(音八夏)。《诸神由来》:“蚣蝮,好立,站桥柱。”据说平生最喜欢水,擅长游泳,所以大都被装饰在桥头柱、桥洞之上,或饰于石桥顶端以及建筑滴水上被称为“好水者”。又因嘴大,肚里能盛水,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在故宫、天坛等中国古代经典的宫殿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图片







饕餮( tāo tiè)







饕餮( tāo tiè),恶兽名。其形似狼好饮食。古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像作为装饰。因为是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该怪兽能吃能喝有首无身面貌狰狞也装饰在栏板上以防大水将桥淹没。

图片







椒图( jiāo tú)







椒图( jiāo tú),形像螺蚌性好闭,喜僻静,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辅首衔环为其形象。因性好僻静,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另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还因面目狰狞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

图片







貔貅  (pí xiū)







 貔貅(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百解,银行前面的两个石像,便是貔貅。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而兽之优,有嘴无屁股,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神通特异,且护主心特强,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图片







(chī)







 (chī),也称螭首,好险,勇猛,是一种没有角的龙。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

图片







麒麟( qí lín)







麒麟( qí lín),麒麟身似麝鹿,尾若龙尾,遍体龙鳞头顶对角。历代宫殿、庙宇多用麒麟装饰,秦始皇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北京朱棣长陵等,许多帝王陵墓都有麒麟的艺术形象。‍







( hǒu)







( hǒu),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蹬龙。据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上,两只面南而坐的石犼,叫“望帝归”。据说专门注视皇帝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归,它们就呼唤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楼后面北而坐的两只石犼,则叫“望帝出”,监视皇帝在宫中的行为,皇帝如果深居宫闱,不理朝政,它们便会催请皇帝出宫,明察下情。‍

图片

龙子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中国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龙文化。龙的形象、故事和象征意义充满了神秘和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和象征。广大民间处处是“龙子 的故乡人们对龙的追求折射出百姓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谐、祥瑞、公平、乐观的心理和求真、求善、求美、求安、求公、求福的社会需求。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