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发展趋势

 姜德峰 2024-03-12 发布于上海

本文接上篇“一网通办”现状分析,谈一下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发展趋势。近一年来,经常和一些政府部门讨论“一网通办”未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话题。本人基本上一言以蔽之,即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性、获得感为准则。虽然回答有点简单,甚至有点官方,但这是本人在第一线业务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同时我认为这也是政务服务创新的逻辑起点,也是数字化改革应该坚持的目标。

回顾“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过程,各省市也是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性为目标,但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由于惯性思维及多重建设任务的影响,有时已不能很好的聚焦这一目标了,经常也会出现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平台而平台的情况。所以,未来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的方向,一方面仍将遵循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性、获得感的目标导向,另一方面更将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逻辑及内生路径创新发展。为此,本文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分析总结了相关政务服务数字化发展趋势,仅供参考。

趋势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行政审批改革持续“化繁为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审批改革一直在持续推进。当前,为了积极应对经济发展压力,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必将进一步为市场准入松绑,行政审批改革也将进入“化繁为简”、审管协同的新阶段。不同于之前的行政审批权限层层下放,以及实施“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具体举措,未来减少审批内容、降低审批门槛等将是重点工作,如像“一业一证”、“多业一证”审批改革一样。同时,在市场准入“化繁为简”、“宽进严管”的情况下,自然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网创新融合工作也将加快推进。
趋势二:技术赋能步伐加快,政务服务进入智能化新阶段
AI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已全面显现,政务服务加快进入智能化新阶段已成为事实,本文认为智能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这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一是智能化即模型化,包括登录认证、证照识别、材料制作、审查审批等各环节都将模型化,实现解放人力、效率提升;二是智能化即标准化,包括“AI+一网通办”的全流程运行规则、受理审批规则等,都需要是确定的、标准的,这是实现数字化、模型化的基础,同时将倒逼政务服务更加透明,促进组织机构改革;三是智能化即平台化,包括服务入口、综窗服务、数据共享、中台支撑等,都将平台化、组件化灵活快捷构建,实现互联互通、安全高效。
趋势三:业务模式不断升级,主动服务将成为基本形态
随着“AI+一网通办”的应用推广,其创新示范不仅推动了服务理念的升级,且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动服务将成为政务服务的基本形态。首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将改变由群众查信息、看指南、备材料、理流程、去申报、等结果的传统服务模式及逻辑,转向只需群众提需求、做认证,其他都由工作人员或系统完成智能帮办及申报工作,实现角色转变、服务升级(参考前文“AI+政务服务”将带来哪些改变?)。其次,将逐步改变信息不对等、流程不合理、服务不匹配等传统被动服务模式,转向主动感知、自动提醒、智能帮办、智能审批等主动服务模式,回归政务服务的本原。
趋势四:服务链条持续延伸,交互服务将丰富生态体系
由于技术的赋能及业务创新、服务延伸,以人机交互、视频交互、虚实交互等为主体的交互服务需求不断增多,其不仅将突破“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的瓶颈,也将丰富整个服务生态。一是人机交互,主要是虚拟数字人、机器人将在政务服务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提供7*24小时咨询问答、事项办理等服务;二是视频交互,即通过“AI+视频办”线上“面对面”交互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远程帮办、全程网办等服务,彻底打破时空限制,解决“一网通办”存在不能办以及群众不会用等局限,真正实现“跨域通办”,以及多部门联合办等;三是虚实交互,如利用数字孪生辅助规划编制审批和工程项目审批,通过政务元宇宙构建多元化、更具体验感服务等等,都将得到广泛应用。
趋势五:服务理念积极转变,组织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
随着政务服务智能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智能服务、主动服务、交互服务等成为未来趋势,不仅促进政府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且带来组织机构的全面数字化转型。一是从注重平台建设、网办率等等指标,转向关注用户是否能用、好用等核心问题,将促进整个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发生改变;二是政务服务规则的标准、透明化,以及窗口工作人员从审查审批员到帮办服务员的角色转变,将使其工作内容由偏管理,转向围绕业务、服务为主;三是智能化的管理及服务工具,助力各级部门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形成新的业务协作方式,进一步促进组织瘦身、效率提升,将真正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
综上,技术引领政务服务创新,将在行政审批改革、智能服务、主动服务、交互服务,以及组织机构转型等方面带来正向影响,使我们快速进入数字政府2.0新阶段。为此,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展望未来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