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说中粟裕身边四大台柱子之一通信科长李景瑞

 铁血老枪 2024-03-12 发布于上海
传说中粟裕身边四大台柱子之一通信科长李景瑞

李景瑞将军

传说中粟裕身边四大台柱子之一通信科长李景瑞

季凌

传说中粟裕身边四大台柱子之一通信科长李景瑞

原华东野战军特级报务员、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电台台长季凌接受严晓燕的采访

军政全优、德才兼备的好领导

--深切怀念李景瑞将军

季 凌

李景瑞将军长期在新四军一师、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担任通信部门主要领导,并兼任通信科、处的政治委员和司令部直属党委副书记,不仅在通信部门、部队、分队中享有很高威信,亦深得军区、司令部领导,尤其是粟裕司令员的器重和高度信任。由于他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从十六岁起,即在李景瑞将军直接领导下学习、工作,由于他的亲切关怀和培养教育,使我不断成长,历时整整十年。往事犹新,历历在目:

一、跟随李科长,挺进苏浙,鏖战天目山1944 年冬,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执行党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战略决策,率苏中3个主力团,首批渡江南下,并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任军区司令员,李景瑞任通信科长。遵照粟裕司令的指示,李科长在这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前,作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1、从敌占区(主要是上海)采购了大批通信器材,组装了10余部性能良好的电台。南下部队统一配备了新电台,支队(团)配5W电台,纵队配15W 电台。

2、调集无线电通信干部20 余名,组建了军区司令部无线电区队,下属三个台: 一台负责党内文件收发;二台保障作战指挥(我在二台工作);三台负责无线电技术侦听。

另外,还组建了有线电分队(排),配10门总机2部,20门总机2部。

为了确保无线电通信顺畅,特别是要搞好同延安党中央的联络,军区机关到达浙北长兴地区后,李科长要机务房朱培章主任,给二台组装新的发信机。朱主任精心设计,改进电路,把输出功率提高到20W左右。同时李科长又从苏中给二台抽调来一部当时最好的手摇马达。因此二台的信号十分强劲,受到属台一致好评,同延安联络困难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在无线电通信的组织方面,李科长根据军区的实际情况和作战需要,组织了一个大的指挥、协同网(有近20个电台参加),这给日后大规模运动战的指挥、协同带来很大好处,在当时人员器材匮乏、联络对象多、报量大的状况下,尤为科学、实用。这充分显示出李科长在通信联络组织方面的才干。

1945年2月,第一次天目山反顽自卫反击战开始,粟司令率前指(二台随行)亲赴前线指挥。时值江南雨季,阴雨连绵,道路崎岖泥泞,我们从苏中平原来的同志很不适应,加上电池受潮,担运零件的同志掉队,问题不少。粟司令对此十分焦急,担心电台出问题贻误作战指挥,立即电令李科长速来前指(粟司令对1935年浙南挺进师遭国民党保安团伏击记忆犹新,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次伏击给我们最大的损失是把我们仅有的一部电台打掉了,从此我们就同党中央和上级失去了联系”)。李科长日夜兼程,长途跋涉,赶来前指。此时二台发信机电流表大幅摇摆,信号严重不稳,已无法正常工作,联络双方都十分焦急。李科长立即作了细致检查,凭他丰富的经验,确认为发信机受潮漏电。他立即组织我们用炭火慢慢烘烤,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架机试用,性能恢复正常,大家都十分高兴,钦佩李科长经验丰富。

事后,李科长用他随身带来的银元,就地购买了油布、雨伞(每人一把),很好地解决了防雨、防潮问题。另外他还同大家研究,改进了电台运输方法,取消了人挑担子,改为人背肩扛,以适应山区的地形、道路条件。

第三次天目山自卫反击战于6月上旬开始,顽方倾其三战区大部兵力,向我孝丰地区大举进犯,其第一线兵力就近10万人。苏浙军区动员了全部兵力仅3个纵队(9个团)约两万余人。在100余平方公里的天目山山区、双方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运动战,这在新四军战史上尚属首次。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情况十分险恶,但由于粟司令的高超指挥艺术,用兵如神,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个个歼敌,经数日恶战,歼敌万余人,敌全线溃退。在整个战役中,部队快速转移运动,无线电通信顺畅及时,使粟司令的歼敌决心得以顺利执行。战役结束后,粟司令对战役的通信保障工作十分满意。实践证明,李科长组织的无线电指挥、协同大联络网,是十分优越的。

二、深入电台,具体指导,确保电报及时收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随着胜利到来,形势急剧变化,二台报量激增,几天下来已积压电报近10多万字。李科长采取果断措施,将二台人员一分为二,又开设了一部电台(使用二台的联络文件),以求加快电报的收发,但几天下来并无明显效果。因为,我们虽增设了一个台,但对方仍是一个台同我们工作,而且对方工作又很忙,无济于事。此时粟司令亦十分焦急,问李科长,为什么积压那么多电报发不出去?李科长向粟司令如实报告:“我们已增加了一个电台帮助收发电报,但对方还是一个台工作,而且又很忙……建议将失去时效的和不重要 的电报清理取消,同时今后适当控制报量。我们也设法将其他的积压电报尽快发出去。”粟司令同意李科长的意见,并要机要科田科长和李科长同去电台清理电报,田、李二科长来到二台,经一上午逐份清理,取消了近2/3的电报,但仍有近3万字的重要电报。李科长要求二台同志和对方台搞好关系,千方百计尽快将积压电报发出,特别是浙东纵队积压电报最多,有近万字……。

第二天轮到我值夜班,我一上机就和浙东台顺利沟通,但他抄了我一份报后就说工作很忙,下次再收。我听出对方上机的是张友天同志(该同志技术熟练,我们虽未见过面,但在机上交往甚多,相互尊重),加上当天天电干扰较小,机不可失,于是我同他再三商量、恳求,并表示先收完他的报后,再发我方电报,他终于同意,于是我俩连续工作十余小时,将双方积压的13000 多字电报全部收发完毕。第二天李科长来二台查询情况时,看到浙东台积压的电报已全部发出,高兴地表扬了我们。

三、高瞻远瞩,紧跟形势,立足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通信干部,满足了战争的需要。

李景瑞将军从抗日战争初期在苏中军区工作时就开始举办电训班(第二期电训班他亲自指导、任教),一直到抗战后期的苏浙军区,从未间断,前后共办了四期,培养了通信干部100多名,大大缓解了当时通信干部奇缺的矛盾。在此期间他还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和培养了一批机务干部,使我们能够组装性能良好的电台,大大改善了我们通信装备匮乏、落后的情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不失时机扩大培训规模,到解放战争胜利前,又培养200多名有、无线电技术干部,基本满足了通信分队、部队不断扩大的需要,圆满地完成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十分繁重的通信保障任务。

四、李景瑞将军在长期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干部、战士关心、体贴,谆谆教导,要求广大通信干部、战士要又红又专,思想好、技术精。1943年在苏中军区,他倡导了轰轰烈烈的“争创模范技术人员”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当形势变化,他都亲自上课、动员,教育 战士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积极工作,努力完成任务。

李景瑞将军作风朴实,平易近人,热情诚恳。他虽是位通信干部,但上上下下一致公认他是一位军政全优、德才兼备的好领导,深受广大通信兵指战员的爱戴和尊敬。

李景瑞将军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他的光辉业绩永垂史册,他的光辉形象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季凌 2009年1月30日

粟裕文选《现代战争中的参谋工作》一文有这样一段话:“参谋机关是军事的首脑机关,全军的发动机。假如这发动机不能搞得很好,那就不能使全军很好的发挥他的力量。正如火车一样,火车头开得不好,火车就要出轨。打仗也是一样,这个头带得不好,就会多死人,多伤些人,甚至于有被敌人消

灭的危险。

战斗的胜利,除了政治保障外,要依靠我们参谋工作来很好组织战斗,把各种力量组织起来,配合调节得很好,使首长能很顺利的遂行作战决心,胜利的完成战斗任务。这是参谋工作的中心,也就是参谋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传说中粟裕身边四大台柱子之一通信科长李景瑞

粟裕的夫人楚青阿姨与严振衡的女儿严晓燕在交谈

楚青阿姨对严晓燕说:“小燕,你那本书写得很好。你要把书改编成电视剧,让更多的年轻人看。但是,你不要写成战争是靠某一个人取胜的,战争是靠那个集体,是靠那一代人的精神取胜的……”

粟裕在战争年代知人善用 ,新四军第一师的指挥机关非常精干,在危险的战争环境中,临危不惧,工作井然有序。

严晓燕 2024年3月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