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首方证解读汇要》073

 FyssqzhOk 2024-03-13 发布于湖南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药物组成: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散剂比例:茯苓 4 甘草 3 干姜 3 细辛 3 五味子 3 半夏 4 杏仁 4

经方病理:里寒 里虚 水实

图片

金水堂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

加夏、加杏、加大黄

草味干姜细辛三

茯苓四两有里寒

水饮内停口不渴

痰饮咳喘又胸满

半夏四两再加入

头晕呕逆吐白痰

血虚头面四肢肿

杏仁四两去皮尖

大黄三两再加入

面热口干大便难

名家解读


胡希恕:“水去呕止”,吃了这个药,水就去了,也不呕了。“其人形肿者”,形肿就是身体有浮肿了。“加杏仁主之”,上面那个方子再加杏仁就行了。为什么这样呢?里头解释了,“其证应内麻黄”,麻黄是去水肿最好的药,应该上面的方加麻黄才对。“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照顾头前,还没有忘记那个人手足麻痹,痹是血虚,所以不能再用麻黄夺取津液了。“若逆而内之者”,念 na 也行,念 nei 也可以的。“必厥”,他本来就血虚,你再夺其津液,更使得血液虚,所以不但手足痹,而且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根据头一条,回头照顾这个。所以才不用麻黄而拿杏仁来代替。杏仁这个地方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它也是去水的药,你可知道,但是他不是大发汗,这个地方就很好,不但我们对于药物更能有一些应用方面的认识,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这个人,属于外界那个溢饮,溢饮要发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之”,都是用麻黄呀。可是有不可用的,那这个人有手足麻痹,这是血虚,血虚不能多汗。那怎么办呢?所以就得想法用一个不大发汗的药而来代替。这个地方就好了,所以在临床上,有时候也常犯错误,就是在这个地方。到这里你们看看,哪一段讲的不是去水饮呐?全是去水饮而用药都是个个不一样。这是在一个方剂组成,对于水饮的药物反应里头的,你看,悸是茯苓;眩冒,苦冒眩,是术和泽泻。这地方都动人深思啊,不然的话,你不知道。这都是水饮所作,但是用药他都是不一样。 

李冠杰: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这个方剂也比较特殊,它治有里寒的咳喘。我治过一例,时不时的咳嗽,喘,但没有明显的别的症状,有点里寒,但是其他的,表证,半表半里证都不明显。后来以这个方子为主,很快就消失了。也是咳喘了好多年一个病人。

丹波氏:按水去者,心下之水去也,故呕止,是半夏之效著也。然内水溢于外,以为形肿,故治犹遵前法。而表水非麻黄不能驱除,盖杏仁与麻黄,其性虽有紧便之别,而其功用稍相类似,以其人血虚,故以此易彼。其人遂痹者,前段之手足痹也。厥者,亦即前段之手足厥逆。倘得麻黄亡其阳,则更甚矣。血虚者,尺脉微之应也。

汤本求真:若无呕证,则以瓜萎实代半夏亦无不可。但此证有时不可代用瓜萎实,余每以本方用于老人之慢性支气管炎(尤以并发肺气肿者)得伟效。

图片

医案



     胡希恕:

    [验案]:黄某,女性,38 岁,病历号67951, 1966 年2月12日初诊。咳嗽已半月不愈,咯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鼻流清涕,颜面浮肿,大便溏稀,日1~2次行,苔白腻,脉滑右寸浮。

     此属寒饮内盛、外溢于表之咳证,治以温中化饮,稍佐解表,与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茯苓12克 炙甘草10克 五味子10克 干姜6克 细辛6克 半夏12克 杏仁15克

      结果:上药服-剂咳即止,三剂后浮肿消,他症也渐好转。

    编辑:剑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