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种桑葚病害防治方法

 止水拥云 2024-03-1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1.桑葚褐斑病

图片

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正反两面可见芝麻粒大小的暗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大为近圆形、暗褐色斑,病斑继续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中部色淡,直径约2—10mm。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要及时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防治,根据防治效果,可每隔7-10天。

2.桑葚花叶病

图片

病害症状:

(1)花叶型症状:病叶的叶面呈深绿浅绿和黄绿等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或斑驳状叶。

(2)环状叶型症状:叶片的上表面有大小不等的中间呈绿色、周围为淡绿色的同心圆状环斑。

(3)网状叶型症状:病叶的主脉、侧脉、细脉两侧绿色加深,叶脉间的叶肉褪色呈网孔状褪绿斑。

(4)丝状叶型症状:桑叶的叶片变小,叶片顶端的叶肉消失或整张叶片的叶肉完全消失,仅剩主脉而成丝状。

(5)桑葚花叶病的发生与温度关系密切,每年早春温度达15℃时,环斑症状便开始出现,温度达20~24℃时,环斑症状发病最重;而25~28℃的温度,则是花叶、丝状叶和网状叶等症状大发生的时期。月底4月初至6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温度高,病状消失,具有高温隐症特点,9月底至11月,在感病的桑树品种上又有少量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

(1)用100毫克/千克硫脲嘧啶液,就是1克硫脲嘧啶白色粉剂溶解于40毫升氨水中,再用清水稀释到10千克,每个月喷三次,可以隔10天喷一次。

(2)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杀灭媒介昆虫来进行的,第一次是在4月底,将80%敌敌畏乳油和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混合液结合使用;第二次是桑树夏伐后,桑园全面用90%晶体敌百虫3000倍液喷雾;而第三次则是在9月中旬,用40%辛硫磷乳剂1500倍液喷雾。

3.桑葚污叶病

图片

病害症状:主要为害较老的桑叶,嫩叶上很少见到。叶片发病后在叶背先发生煤灰色的圆形霉斑,随病情扩展,在对应的叶表面也产生同样大小的灰黄色至暗褐色变色斑。严重时病斑融合或布满叶背,造成整张叶片变色。该病常与桑里白粉病混合发生。

药剂防治:发病早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布叶片,苗圃地用0.7%波尔多液喷布叶片,防止病害扩展。

4.桑葚青枯病

图片

病害症状:桑树枝条上部叶片开始,继而全株叶片呈绿色失水萎凋,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逐步呈青枯、枯焦,直至脱落。  枝条外观正常,剥开皮层,轻度发病的木质部呈褐色条状病斑,严重的木质部呈褐色。  病株根部外观正常,剥开根部皮层,轻度发病的木质部呈褐色条状病斑,严重的木质部呈褐色;植株死亡速度较快。桑树枝条中上部叶片或叶片的叶尖、叶缘失水,逐步呈青枯后变褐干枯,并扩展到全株,部分桑树当年恢复生长,第二年逐步死亡。

药剂防治:在初期我们就需要用25%络氨铜500倍液;农用抗菌素120按3000—4000倍液;药剂进行灌根治疗,并且要把病株和其它健康桑葚隔离起来,以免出现疾病扩散的现象。

5.桑葚叶枯病

图片

病害症状:危害叶片,以嫩叶发生较多。春季发病来势快,发病叶缘发生深褐色的连片病斑,随着桑叶的生长多向反面卷缩,严重时全叶发黑、脱落,整枝新梢只留嫩芽。夏季顶端叶片发病时,叶尖及附近的叶缘变褐,渐次前半叶成黄褐色枯斑;下部叶片发病时,叶缘或叶脉间发生黄褐至灰褐色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边缘颜色较深,病、健部界限明显。病斑吸水而F·B,干燥时裂开。发病叶容易脱落。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暗蓝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夏伐后用波美4~5度石硫合剂进行树体消毒。

6.桑葚黑枯病

图片

 病害症状:

(1)黑枯型:病斑初期呈油浸状类透明斑,后渐变成黄色至黄褐色,周围叶肉稍退绿。病菌及气孔侵入叶片时呈点状黑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等伤口侵入维管束,叶片上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褐斑,病斑逐渐扩大连接成一片,桑叶变黄脱落。病菌从嫩梢侵入,嫩叶和嫩梢变黑腐烂,呈烂头状;病菌从枝条表皮侵入,病斑呈点线条状;病菌侵入木质至髓部呈棕褐条斑。

(2) 缩叶型:多发生在嫩叶和新梢上。若病原从叶片气孔侵入叶肉,则叶面散生油浸状圆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周围稍退绿变黄。随着嫩叶长大,病斑部坏死穿孔,叶片皱缩,进而脱落。若病菌从叶柄、叶脉侵入,则通过维管束扩展至叶脉,叶脉上的病斑初呈褐色,后变黑色,使叶片不能展开,叶片向反面卷曲呈缩叶状,易脱落。病原侵入新梢,受害部位呈黑色龟裂状梭形大病斑。

药剂防治:发芽前用1%波尔多液喷洒树体;霍用硫酸铜50克,加12%的铵水400~450克,兑水50千克,混匀后喷雾于桑园中,可控制发病。

7.桑葚芽枯病

图片

病害症状:多发生在早春枝条上的冬芽附近,围绕冬芽出现暗褐色、油渍状、菱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的枝皮干皱,在多雨潮湿情况下,皮层腐烂,容易剥离,并散发出酒精味。

药剂防治:发病严重的桑园,冬季或早春在枝条上喷洒波美5度硫合剂。枝干伤口用1%硫酸铜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消毒,然后涂抹20%石灰浆或波尔多液浆,进行保护。

8.桑葚萎缩病

图片

病害症状:

(1)化型萎缩病:初发病多从枝条顶部开始,叶小色黄而向背卷缩。随病势加重,下部叶瘦小,黄化、卷缩有焦斑。枝条节间密,侧枝丛生,形如扫帚头。

(2)缩型萎缩病:多复伐后发病,枝条细短、节间稍密、叶质粗糙硬化,枝条生长缓慢,甚至病枝枯死。

(3)叶型萎缩病:初发病叶片侧脉间出现黄绿色斑块,病重时叶小而卷起显著,质地粗硬,叶脉变褐,叶背的叶脉附近生出小瘤状突起。病枝有花椹。

(4)发病轻的叶片小、皱缩,裂叶品种叶片变圆,枝条细短,叶序乱,节间短缩。中度染病,枝条顶部或中部腋芽萌发提早,有的生出很多侧枝,全叶黄化,致秋叶早落,春芽早发,没有花葚。

(5)染病重的枝条瘦细徒长,病叶小,当全株所有枝条都发病时,顶端病叶长6cm左右,最后致全株枯死。一般自发病开始到末期症状的出现,要数年时间。

药剂防治:

(1)对于黄化型萎缩病和萎缩型萎缩病,可用土霉素进行防治,新植桑树用200×10-6或500×10-6土霉素液浸渍24小时,对防病有一定效果,轻病桑可用每亳升2500国际单位的土霉素药液浸渍根部,或在根茎部打孔注入药液的方法。

(2)黄化型萎缩病,在春季或夏伐后桑芽萌发刚显症状时,用100×10-6硫脲嘧啶对病株进行喷雾。次喷药后间隔10天再喷药一次,防治效果会更好。

9.桑葚赤锈病

图片

病害症状:叶片受害后,病叶正反两面产生圆形病斑,叶面为散发性点状病斑,叶背面多沿叶脉蔓延,呈网状病斑。新梢上的病斑,初为黄色椭圆形,后老化变为暗褐色坏死斑、凹陷,病斑木质部变黑、易折损和枯梢。病斑初时为带有光泽透绿的小圆点,以后逐渐扩大隆起如小泡状(青泡),后青泡变黄,突破表皮,产生橙黄色病斑(黄斑),散发出橙黄色粉状物(锈孢子)后,变为焦褐色(焦孢)。

药剂防治: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0%灭病威600倍液,可使锈孢子变焦死亡,5%己唑醇悬浮剂2000 液防治桑赤锈病效果最显著,春季防效可达95%以上,夏秋季防效可达80%以上。

10.桑葚晚疫病

图片

病害症状:

(1)本病主要有缩叶型、桑黑枯型和断柄型3种病型,以前2种较为常见,特别是桑黑枯型发生面积较广。

(2)春季发生危害的,多为缩叶型;夏季发生危害的,多为黑枯型。缩叶型桑疫病发生在嫩叶和嫩梢上,若病原细菌从叶片气孔侵人叶内,则叶面散生油浸状圆形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为黄褐色,周围稍褪绿变黄。随着嫩叶长大,病斑部坏死穿孔,叶片皱缩,进而脱落。若病菌从叶柄,叶脉处侵入,则通过维管束扩展至叶脉,常在叶背的叶脉上形成病斑,初呈褐色,后变黑色,使叶片不能展开,叶面反向卷曲。病菌从嫩梢侵入时,枝条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纵裂病斑。

(3)桑黑枯型桑疫病侵染桑叶时,叶片呈现褪绿转黄的不规则多角斑。侵染新梢发生烂头症,并沿枝条向中下部蔓延,在枝条表面形成粗细不等稍隆起的点线状黑褐色病斑,枝条内部呈现比外部更鲜明的黄褐色点线状病斑。有的病斑可穿过木质部深达髓部,木质部和髓部受害后发生畸形病变。有时病斑相连成块,在中央形成空洞,空洞周围的表皮组织向外突出呈隆起状。有的病斑能蔓延到桑芽的中轴组织、枝干和潜伏芽内。

(4)断柄型桑疫病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发病严重。在枝条上部、嫩叶叶柄中间部位的下方缢缩发黑,随后桑叶枯萎下垂,进而在叶柄缢缩处断裂脱落。影响春叶产量。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剪除病梢后,用300~500单位土霉素、100毫克/升盐酸环丙沙星或盐酸恩诺沙星药液喷雾防治,隔7~10日再喷1次(建议不同类型的药剂交叉使用,可以控制病害。

11.桑葚灰霉病

图片

病害症状: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的或叶缘开始,逐渐向叶内主脉扩展,病部由深褐色变成黄褐色叶缘多向叶面或叶背卷起。雄花发病后干枯。桑椹受害则易腐烂。湿度大时,以上病部表面均可长出灰色至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药剂防治:

(1)栽种前土壤消毒,同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将种苗浸泡10~12分钟然后再栽种,栽植时不宜过密,生长期间不要偏施氮肥。盆栽宜每年换一次新的培养土。

(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枝、芽和带病的花蕾,喷洒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治疗灰霉病时喷药重点除患部外,还有土壤表面。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2~3次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12.桑葚菌核病

图片

病害症状:

(1)分为三种: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

(2)其中肥大性菌核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桑花感染肥大性菌核病后,花被厚肿肥大,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发病桑葚膨大,每一小果中皆为黑色包裹白色的硬块(菌核),小果破后散出臭气,单独或随整个病葚一起掉落,花被部分脱离变成菌核,子房被菌丝侵蚀成大小空洞状。    

(3)桑花感染缩小性菌核病后,桑葚整体显著缩小,小果灰白色,质地坚硬,花被外生细微皱缩,表面散生暗褐色微细斑点。病葚落人土壤后,内形成坚硬的黑色菌核。  

 (4)桑葚小粒性菌核病是桑葚备小果染病后变灰白色,显著膨大突出,外观如爆米花,俗称为“爆米花病”,容易脱落入土壤而残留果轴,病小果花被不肥大,但子房特别肥大。  

药剂防治:

(1)掌握好用药关键时期,若不重视前期用药,在桑果发育期发病则防治效果不理想。一般在果桑初花期(开花量5%)开始第一次施药,防治效果事半功倍。初花期可喷施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1000倍稀释液等抗菌剂,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各用药1次,用药间隔5-7天。以上几种药剂应轮换使用,不可随意提高用药浓度,不然会产生抗药性。

(2)具体用药时间根据各地气象条件观察花期确定。喷药时间应选在晴天进行。喷药时应上下左右均匀喷洒在雌花上。采果前15~20天禁用农药,确保桑果无农药残留。

13.桑葚炭疽病

图片

病害症状:主要在秋季为害枝条中下部叶片。病斑初为浅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斑,四周暗褐色至红褐色,中部灰黄色或浅褐色。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喷湿枝条中下部病叶的正反两面。

14.桑葚黑斑病

图片

病害症状

(1)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约3-15毫米。

(2)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可致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

药剂防治:用4%氟硅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20%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80%代森锌[代森锌为保护性有机硫杀菌剂。]500倍液,7~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15.桑葚黑星病

图片

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黑色小点,随着病情发展,点状坏死扩大,融合形成不规则坏疽,直到全叶坏死,导致死亡。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60%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40%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45%可湿性粉剂300~45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300~5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16.桑葚黑穗病

图片

病害症状:叶片和果实上会出现黑色的斑点,叶片变黄、枯萎,果实变形、裂口、腐烂。黑穗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水分传播,所以在高湿环境下病害最容易发生。

药剂防治:用40%苯醚甲环唑,30%烯唑.多菌灵交替轮换用。

17.桑葚白果病

图片

病害症状:每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大量的真菌孢子,真菌孢子在桑果开花时传播到桑花上,从而产生病果,桑椹呈现白色。

药剂防治: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对果桑的枝干、叶片、果实、地表全面进行喷洒,每星期喷洒两次,直到果桑由青变红时停止喷洒。

18.桑葚白粉病

图片

病害症状:为害叶片,在桑叶背面开始散生白色小霉斑,逐渐扩大,并常连成一片,最后布满叶背。霉斑表面呈粉状,是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药剂防治:用波美4°~5°石硫合剂、50%硫磺胶悬剂、硫菌灵、苯菌灵、氟硅唑等。此外,还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150克,针对桑葚白粉病,也可以使用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等农药进行防治。间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洒2次,能有效地抑制病害蔓延。

19.桑葚膏药病

图片

症状:有灰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两种,大都在桑树主干的上中部和枝干基部表面为害。桑枝干被害后形成菌膜。菌膜是由菌丝密集交错而成,圆形,表面平滑,外观似膏药。灰色膏药病一般在丘陵山区桑园发生较多,菌苔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最外缘有一圈灰白色老菌膜,表面有龟裂现象,整个菌膜有轮纹,但比较平滑。

药剂防治:冬季刮除菌膜,然后涂抹波美4~5

度石硫合剂或20%石灰乳。

20.桑葚果腐病

图片

病害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上一年被感染了的干枯花荚、落叶所感染的病菌。感染的果实最终变成黑色软烂,不适合食用,同时也会给附近桑树造成传染风险。 

药剂防治:

(1)在开花前喷洒50%多菌灵或25%九零零药剂进行预防。

(2)及时刮除病斑,涂“402”抗菌剂200倍液,或白涂剂(生石灰5千克、硫黄粉0.25千克、食盐100克、兽油100克,水适量,以调成糊状为度)保护。

21.桑葚纹羽病

图片

病害症状:此病病菌侵染桑树根部。发病初期,根皮失去光泽,逐渐变黑褐色。严重时皮层腐烂,只剩下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桑根的表面缠有紫色的根状菌索,以后在露出地面的树干基部及土面相集成一层紫红色的绒状菌膜,于5-6月生出子实层。在腐朽的根部除菌索外,并生紫红色菌核。桑根受害后,树势衰弱,叶形变小,叶色发黄,生长缓慢,病情加重后全株死亡。

药剂防治

(1)栽植时对感病或怀疑苗木带菌的用45℃温水浸泡20~30分钟;用0.3%漂白粉浸泡30分钟;%6%硫酸铜100倍稀释液浸泡1小时;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

(2)发现病株及时挖除,连同残根一起烧毁。同时要挖一条深1米、宽30厘米的隔离沟,挖出的带菌病土堆在病区,或喷洒2%福尔马林液,密闭半月后种桑。

(3)土壤处理用氨水浇灌消毒。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5千克拌土撒匀翻入土中。

22.桑葚轮纹病

图片

病害症状:此病病斑多在中下部叶片出现。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从叶面看有淡黄色和红褐色鲜明的同心轮纹,轮纹数有1-5道;叶背病斑的同心轮纹不太明显,淡褐色,中心紫褐色,密生着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边缘有白色菌丝。病斑扩大后会产生龟裂、穿孔。

药剂防治:

(1)预防性防控上年已发生桑轮纹病的桑园必须进行预防性防控。采用800~1000倍苯甲丙环唑(或多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甲基托布津),用蚕房消毒的含氯制剂,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于桑树夏伐后疏芽完成时喷一次。喷药时要做到桑树整株和桑园地面均面面俱到,避免遗漏病原的潜伏地。

(2)发病期间防治一般在6月底和7月初是桑轮纹病的高峰期,采用800~1000倍苯甲丙环唑(或多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甲基托布津),每次间隔8~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喷药时,做到整株桑树叶片正反两面喷洒均匀,以叶面不滴水为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