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前所见纪年最早的北魏壁画墓 沙岭壁画墓

 Michael430 2024-03-13 发布于中国香港

沙岭北魏墓葬区位于大同市御河之东,地处208国道东侧,在沙岭村东北约1公里的高地上。海拔1050米(图一)。2005年7月12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接到群众报告,称沙岭村东北有6座墓葬遭到破坏。经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勘探,共发现北魏时期的墓葬12座,随后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发掘2座砖室墓,10座土洞墓,其中7座坐北朝南,5座坐东朝西,皆是长方形斜坡墓道(图二)。出土遗物共计200余件。其中7号墓是墓群中唯一保存纪年文字漆画和壁画的一座砖室墓。

Image

  墓葬位置示意图

Image

图二  沙岭北魏墓葬分布图

一、墓葬形制 

7号墓(以下简称M7)位于墓群的北部,坐东朝西,方向272°,为长斜坡底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三、图四)。墓道位于甬道的西端,平面呈长方形斜坡状,坡度18°,残长10、宽1.2-1.4米,内填黄褐色五花土。墓道与甬道相接处是一砖砌的封门墙。

甬道顶部呈拱形券顶,在甬道西口拱形券顶之上砌有封门罩,地砖呈“人”字形铺设与墓室相连。

墓室位于甬道的东部,砌筑于东西长4.2、南北宽3.4米的长方形土圹内。平面呈弧边长方形,东西长3.42、南北宽2.86米。墓室的残留高度2.24米。四壁略向内倾,墓顶上部早已破坏,根据形状判断应为四角攒尖顶。墓室内盗扰破坏严重,未见人骨架。木质葬具可辨认的只有几段棺侧板,棺底有一些木炭。在墓室的西北角保存一个北魏墓中惯用的石灰枕,东部保留了两段牛腿骨。

Image图三  M7墓

Image

图四  M7平、剖面图

二、出土器物

M7共出土器物27件。

釉陶壶5件(图五)。造型大体一致,施釉颜色有黄褐、酱褐色两种。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五  釉陶壶
素陶罐5件(图六)。体形较大,加工精细的1件。体形较小,加工粗糙的4件。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图六  素陶罐
素陶壶6件(图七)。造型一致,器物的大小和纹饰有异。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图七  素陶壶

铁器1件(图八)。铁质,表面锈迹斑斑。敞口,器形呈釜状,位于墓室东壁附近。

Image

图八  铁器

铜帐钩1件(图九)。铜质,表面有绿锈。弯钩,钩头作龙首状,中心有一小圆洞,以便系绳用。尾部中空可插柄,里面残留木屑。位于墓室的西北角,应是当时墓室中作帐钩用。

Image图九  铜帐钩

铜泡钉1件(图一〇)。位于墓室的北部,用于装饰木棺外部。

Image图一〇  铜泡钉

铜牌饰1件(图一一)。位于甬道口的南侧。

Image图一一  铜牌饰

银圆饰6件(图一二)。造型大小基本一致,位于墓室的中部。

Image图一二  铜圆饰

漆耳杯1件(图一三)。木质,平面呈椭圆形,底径长7、宽4厘米。帮底脱落、残损严重,底部依稀可见“莫人”两个刻划文字,古代饮器具。

Image

图一三  漆耳杯

三、出土漆皮

墓室的东部残留着大量破损严重的漆皮。经过清理拼对,有夫妇并坐、庖厨炊作、打场等画面。

夫妇并坐(图一四)。男主人头戴黑色风帽,五官端正,上唇绘有两撇八字胡,下巴绘有一撮山羊胡,面部涂红。身着褐色交领袍衫,左手放在黑色兽足的凭几上,右手握着一个红柄团扇(麈尾),上施黑、红两色,图案是一条站立的黄色回首龙。女主人头戴黑色风帽,脸上涂着红色的靥装,嘴唇涂朱。右手握着一个黑柄圆形团扇,与男主人并坐于榻上。榻后为一漆围屏,屏后画一嘴上有髭的男侍,头戴垂裙皂帽,身着红色交领上衣,左侧身面向男主人。还有一位女侍身着红色交领上衣,右侧身面向女主人。两侍者人物比例明显小于主人。男女主人前面摆着一个黄色长方形几案,案面下两侧各有五个栅状曲足。案上有两个圆形多子漆盒,案下有漆耳杯。

Image  图一四 夫妇并坐

庖厨炊作(图一五)。右边以红色线条为界,先绘忍冬纹,依次绘红黑相间侧置的“山”字形作边框。中心部分是一幅男女庖厨忙碌的炊作图。厨房阑额上有一斗三升“人”字形斗拱,下有横挂的帷幔,侧壁有直棂窗。屋外,有一人正在井栏旁用辘轳汲水,旁边放着盛水的大罐。穿曳地长裙的女侍端着小壶往盆里倒水。左下角有一人正在案上操作,侧面的一位男侍做砍柴状。屋内有一人正往灶的火门里添柴。还有几人正在不同的位置上忙碌。

Image图一五 庖厨炊作

打场(图一六)。上部有倒置的“山”字纹作框,以红色线条为界,中部是一幅野外生产劳作图。画面上有三个大的粮堆和几棵树木,右下角有一身着鲜卑服的男子手持工具正在打场,另一人高举黑耙也在劳作。两人的上方有一呈半圆形的黑色弧线。

Image图一六 打场

另外还有些残片,内容有身穿红衣,双手捧圆形多子漆盒于胸前的人物。双手捧碗和双手袖于胸前的两人。外着甲片呈菱形的裲裆铠、手挽缰绳的人物。有侧置的“山”字形作边框,头戴兜鍪,身穿红色衣裤,外着甲片呈菱形的裲裆铠,左手执剑、右手握盾,似在相互对打的两名兵士。头戴兜鍪,身穿红色衣裤,外着甲片呈长方形的裲裆铠,双手紧握一支高过头顶的长矛的兵士,上方有一马披铠甲。穿红色交领衣,下穿条形裤,身体前倾,似在互相搀扶的两名男侍。长方形的前舆(图一七)。

Image图一七   人物局部

另有一块漆皮上有一隶书题记(图一八)。底色遍涂黄漆地,用红黑两色勾画线条和侧置的“山”字形作边框,宽4.8、残高23厘米,墨书共三行,其文云:

“□元年岁次豕韦月建中吕廿一日丁未侍中主客尚书领太子少保平西大将军□破多罗太夫人□殡于苐宅迄于仲秋八月将袝□□□□于殡宫易以□慈颜之永住□无期欲口之德昊天Image极□莫□岁月云”

铭记主要表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元年”前面缺关键字,但存“元年”、“月建中吕”、“二十一日丁未”三个关于时间的要素。“月建中吕”,指四月。“二十一日丁未”,月朔为丁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北魏时期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仅有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延元年,是年为公元435年,干支纪年为乙亥,符合“亥为娵訾”之说,合于“岁次豕韦”的条件。因此题记漶灭“元年”之前的纪年,应是“太延”。也就是说,墓主人死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435)农历四月二十一日。

2、破多罗部是鲜卑的别种,是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四年(401)抑或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四年(427)迁到北魏首都平城的。破多罗太夫人之子的官职是侍中、主客尚书、太子少保、平西大将军,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侍中和太子少保为二品上阶,四平将军“加大者,位次护军下”,应是二品中阶品级。

3、“迄于仲秋八月将袝㘸”,女主人于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去世,殡于第宅,要等到仲秋八月才与他先前死去的丈夫合葬。

4、“慈颜之永住”、“欲□之德昊天Image极”均属赞美语。

Image图一八 隶书题记

四、壁画 

壁画分布在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顶、侧部,总面积约24平方米。

北壁壁画面积约6.43平方米(图一九),以宽约15厘米的红色水平线将画面隔离为上下两栏,上栏又以宽2.3厘米的红色纵向线分为六格,每格内画一形态各异的奇禽异兽(图二〇---二三)。下栏从上到下共七行。第一行绘有19位女侍,她们头挽花髻、帔帛绕臂、前倾站立、长裙曳地。这种装束的女侍一直延续到东壁的中间(图二四、二五)。细红线隔离之下是一幅盛大的车马出行图。纵向第一排是6名执缰的导骑,第二排是6名吹角的军乐,后面水平的第二行和第七行是头戴红色风帽、身穿红色披风、手持长矛和弓箭的兵士。第三行和第六行是扛幡持节的男侍卫,第四行和第五行是抬鼓、吹奏、表演及杂耍的男、女乐伎,其中有额上顶幢、倒立表演的百戏,还有头戴长缨兜鍪的兵士。中间是一辆高大的马车,顶部呈伞盖状,车前有帷帐,车后有旌旗,画面中残存一面目端庄、比例较大的男性头部,据位置判断,应是端坐在车上的主人。车后有头戴鸡冠帽的轻骑兵、甲骑具装的重骑兵和男女侍仆随从。(图二六---三一)。
Image图一九  北壁壁画全貌

Image图二〇  神兽之一

Image图二一  神兽之一

Image图二二  神兽之一

Image

图二三  神兽之一

Image

图二四  女侍之一

Image

图二五  女侍之一

Image图二六  骑兵之一

Image
图二七  骑兵之一

Image

图二八  兵士之一

Image

图二九  兵士之一

Image图三〇  兵士之一

Image图三一  双人抬鼓

东壁为正壁,面积约3.82平方米(图三二、三三)。上栏原为动物形象,但损坏严重。下栏最上一行与北壁和南壁连为一体,从中间往北有8位帔帛绕臂的女侍与北壁一致,往南有10位手中持物的男侍与南壁一致。下栏正中有一高大的建筑物,庑殿顶,鸱尾上翘,顶上中心位置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金翅鸟。阑额与撩檐枋之间有红色一斗三升“人”字形斗栱,横楣和楹柱上挂着分段褰卷的帷幔,里面端坐着男女二人,应是墓主人夫妇。南侧男子头戴垂裙的黑帽,身着窄袖交领袍衫,左手扶在黑色凭几上,右手持麈尾举于肩,北侧女子头戴垂裙的黑帽,身着与男子相同的服饰,脸上涂着红色的靥装,嘴唇点朱,右手持物。两位主人的靠背上有鱼鳞纹装饰,中间有一红色竖线将其分开。榻前有一长方形的曲足案,案上有食具。在男女主人的后面,有三位仅露头部的近侍,前面还有数名面向主人的侍仆双手拢于胸前。画面北侧的下部有一匹鞍马,还有一辆红顶通幰牛车,车厢后垂帘及地,前面有一女子手牵着缰绳驭车同行。建筑物的两边各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与建筑物同高。

Image图三二  东壁壁画全貌

Image图三三  夫妇形象
南壁面积约5.4平方米(图三四)同北壁一样,以宽约15厘米的红线将画面分为上、下两栏。上栏损坏严重,依稀可辨是动物形象。下栏从上到下共排列七行,第一行与东壁连为一体,共绘有24位男侍面向墓道。紧接着又用细红线将上面的人物和下面的场景隔离,围隔的步障将场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场景以主人居住的庑殿顶房屋为中心,展示了一幅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宴饮场面。房屋的前面为宴饮者排列跽坐,客人面前均摆有圆形食具,旁边有站立的男女侍者以及车辆和牛。房屋的左下方,男女乐伎们正在吹奏和表演。房屋的后面,正有几匹马在槽中吃料,一位男侍在旁站立。房屋的周围有许多放食物的架子和盛酒的陶壶,最下面一行绘有山和树。西面场景有粮仓、车辆、毡帐和杀羊等劳动场面。第二行有三个尖形顶的粮仓,西面有4辆装满货物的小车。第三行有一辆较高大的红色顶卷棚车,最西面还有两辆同上行一样的小货车。第四行共有4个顶部可以开启的毡帐,大的毡帐中有位端坐的女子,她的周围放有许多食物和温酒樽、壶、罐等生活用具,前面还有持物忙碌的侍仆和伴奏表演的乐伎。第五行有二人杀羊的场面(图三五)。旁边有一毡帐,里面放着一个大型陶罐,下面有陶盆和陶罐,有一人左手提着小壶、右手伸出似在拔塞接酒或水。西面有一口方形栏杆的水井,一位男侍正在往上提水。另有一位男侍在背物行走。第六行有一带圈足的炊具,两旁有已插好的肉串。步障内和毡帐前各有一条狗。

Image图三四  南壁壁画全貌

Image图三五  宰羊

西壁面积为2.4 平方米(图三六)。上栏原为动物形象,但损坏严重。下栏甬道两侧各有一个双腿分开站立、单手高举盾牌的武士。北侧的武士头部漆黑,身着红色长衣,左手持刀、右手高举盾牌,南侧的武士穿戴一样而动作相反。

Image图三六  西壁壁画全貌

甬道面积约为6.2平方米。甬道顶部绘有伏羲女蜗,两人头戴花冠,双手袖于胸前,下半身龙身长尾交缠在一起。两人头部中间有一围绕火焰纹的摩尼宝珠(图三七)。画面的右边有一龙尾上卷的长龙,龙头刻画清晰。甬道两侧,各有一名戴盔披甲、面目丑陋、脚穿黑履、拿刀持盾的武士,武士穿戴相同而动作相反。在武士的东面,两侧各有一个人面兽身的形象(图三八、三九)。
Image图三七   伏羲女娲
Image
图三八  武士之一

Image图三九  武士之一

五、结语 

魏晋以来,男主人手持麈尾、夫妇并坐于榻上的画面在壁画中常有出现,如冬寿墓、辽阳上王家村晋墓、云南昭通后海子东晋霍承嗣墓、固原北魏漆棺画墓及大同智家堡北魏石椁壁画墓等。根据时代的早晚,我们可以看到自魏晋以来墓室壁画中这种绘画题材的变化和发展轨迹。

漆画和壁画中的人物服饰,主要是男性上衣下裤、女性上衣下裙两种。男女大多冠以垂裙皂帽,个别人物的发饰显露出来。这说明在北魏早期,拓跋鲜卑是以本民族服饰为主,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服饰的一些特点。沙岭M7壁画中既有形状与陶质模型相同的毡帐,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屋宇,说明这种毡帐和屋宇是当时拓跋鲜卑人并用的两种居住方式,显示出太武帝拓跋焘时游牧民族的居住习尚并没有彻底改变。出行图在平城已发掘的墓葬中共有三处,一是冀州刺史琅琊康王司马金龙墓,二是幽州刺史宋绍祖墓,三是智家堡棺板绘画墓,和沙岭M7壁画所描绘的一样,墓主人的前后都有许多甲骑具装、轻骑兵和马上军乐,这正反映出拓跋鲜卑军队以骑兵为主力兵种的特色。伏羲女蜗、神兽以及庖厨、打场、宰羊、酿酒等日常生活场面,是以往北魏平城时期已发现的墓葬壁饰中所没见过的绘画内容。这一切皆明显表现出拓跋鲜卑在定都平城以后,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传统,固有的草原民族与汉族葬俗相融合,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制,尚处于吸收变化的阶段。墓主人虽然是鲜卑族,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平城地区鲜卑族汉化的程度,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在沙岭M7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漆画中的墨书铭记篇幅较长,内涵丰富、笔道遒劲,使用了岁星纪年,是已发现的北魏定都平城时期年代最早的文字资料。M7既有彩绘图像和纪年文字的漆画,又有保存基本完整、内容丰富的壁画,这在已发现的北魏平城时期墓葬中是唯一的一座。为研究我国公元5世纪前半叶北魏上层统治人物的车马出行、丧葬习俗、服饰装备、文化艺术等提供了可贵的形象资料。它是北朝时期重要的田野考古收获,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附记

 本次发掘项目负责人 

刘俊喜

 绘图 

江伟伟

 摄影 

高峰、李晔、张海雁、员新华

 执笔 

刘俊喜

图文|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原文名为《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

刊于《文物》2006年第10期

原文略有删减

责编 |张晋凡

初审|古顺芳

终审|周晓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