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我劝你往烂了读

 新用户77073641 2024-03-13 发布于辽宁
大家好,我是小欧同学。
话不多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
图片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丹尼特,一位当世最伟大的50位哲学家之一。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1942年生于美国波士顿,1965年取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过去50多年里,丹尼特一直致力于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重构对心智本质和人类赖以存在的种种重要价值的理解,这为他在全球赢得了广泛声誉。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奖获得者马文·明斯基就曾经说“丹尼尔·丹尼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毫无疑问,他是我最喜欢的在世哲学家。
丹尼尔作为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还精通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这使得他与其他传统哲学非常不同。
而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这本书中,丹尼特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他希望告诉大家,人类的意识和心智是怎么来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因为跟常识的冲突太过激烈,因此我们看到多学科的思维在书中不断碰撞。
这是丹尼尔厉害的地方,也是我们看这本书的乐趣所在。
图片
这本书在讲什么
本书中,丹尼特所要处理的核心议题可以分为两方面:

第一,生命是怎样从细菌一步步演化出像巴赫这样强大的人类心智的?

第二,人类的心智又是如何可能提出和解答这个难题的?

我们会发现,这两个问题有某种自旋式的结构: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似乎都要以另一个问题的解答作为前提。
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进入这个问题的怪圈呢?像书名提示的,丹尼特推荐的次序是:先“从细菌到巴赫”,然后“再回来”。
这意味着对自己的心智现象加以反思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从第一人称视角中跳脱出来,进入第三人称视角,把自上而下的解释倒转为自下而上的解释。
图片
他的思路大致可以总结为步步推进的三个“推理倒置”:
首先,达尔文提供了第一个。
达尔文提供了第一个推理倒置: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现象,无一不是有赖于一套“无须理解亦能胜任”的自然选择机制产生的。
我们不必诉诸“智能设计”的假设,就可以为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给出合理的解释。
心智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不是万物存在的成因。
接下来,在对人类心智的理解上,图灵为我们提供了第二个推理倒置。
丹尼特把人脑比作图灵机。任何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最终都可以分解为一连串由“如果-那么”构成的简单指令。
同样,每一个神经元也不需要理解自己在做什么,但上百亿个神经元组合在一起,就让人脑具有了复杂强大的功能。
那么,当我们从第三人称视角返回到第一人称视角,又如何解释我们具有的种种生灵活现的意识体验呢?
为此,丹尼特又推荐了第三个推理倒置——休谟的推理倒置。
甜味、红色这样的意识经验,本身并不是事物真实具有的性质,而是我们基于习惯投射到客观世界的。
意识,归根到底只是我们的一种“用户错觉”。
大脑是一部装配有用户界面的机器,在这个虚拟的意识界面上,我们可以完成对自身的控制,而不必了解硬件层次的具体细节。
图片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们是如何获得心智的?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心理学家、物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他们想知道人类心智是如何发展出无与伦比的创造、想象和解释能力的。
达尔文的信徒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解释意识、语言和文化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出现的,为心智起源的解释开辟了充满希望的道路,但往往以混乱和争议告终。
尽管我们对蛋白质、神经元和DNA内部工作机制的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但我们的心智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一书中,丹尼特对进化思想进行了迄今为止蕞全面的探索。
他以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思想为基础,展示了具有理解能力的心智实际上是如何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

写在最后:
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半是哲学侦探小说,一半是大胆的科学猜想,丹尼特传奇的学术生涯一直处于哲学的前沿,而本书丰富了他在哲学前沿的探索主题。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是一本为新一代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制定研究议程的书,它将让任何渴望了解心智的产生机制和工作方式的读者受益。
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那这本书很可能会在你的哲学思想上留下很深厚的痕迹。
但如果你从没看过这些相关著作,那这本书很可能会成为你开启哲学阅读的钥匙!
“生命在于阅读,
价值源于思考”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