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民间碑文写法之我见

 华州文史荟萃 2024-03-13 发布于北京
华州碑文写法之我见
作者:张 明

故乡华州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为逝去的先人立起了墓碑,标示了故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目前碑文的写作质量尚有提高的必要。

华州乡村风光 宋朝峰摄

碑文目前多流行竖写,华州也不例外。中央大字为逝者名讳,右侧小字为逝者简介,左侧小字为立碑说明、立碑者和立碑时间等等。其中的“逝者简介”有深埋于地下的“墓志铭”性质。也就是说,目前所流行的碑面文字,同时兼有墓碑和墓志铭的双重性质。笔者以下首先说说“逝者简介”,同时说说所谓的“合生老”。
目前华州碑文中的逝者简介文字,除了生卒年月外,个别也涉及到了逝者的业绩和生育状况,大多均引用了“淳朴善良”、“勤俭持家”、“和睦邻里”等平淡的套话。笔者认为,这样的碑文书写不够用心,似乎是在应付差事,质量不高,今后应在提高碑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方面下一些功夫。
笔者近日在网络上搜寻到了华阴名门望族杨氏古代的几方墓志铭, 发现这些墓志铭,对逝者的籍贯、祖先、排行、经历、业绩、生地、死 地、葬地的描述,均特别详细和精确,对今天的人书写先人的碑文似乎有一定借鉴意义。
笔者认为,碑文中的逝者简介,应吸收旧式墓志铭的写法要点,今后起码应该增添逝者准确的籍贯、生父母甚至祖父母名讳、经历和业绩等,尽最大努力避免平淡的套话,千篇一律的写法,一定要在写出逝者的特色方面下一些功夫。如果碑文能概括反映逝者的特殊经历、相貌和性格特点等,让后人读过碑文后能对先人产生相对立体的印象,则可视为上乘之作。
另外,有人认为碑面竖写的每一列文字的字数,应“合生老”,笔者对此持否定意见。所谓“合生老”,即碑面上任意一列的总字数除以5, 如果余数为1和2,便落在“生老病死苦”五个字的“生老”2个字上,将此视为吉利。
笔者看过的华阴杨氏古代的七方墓志铭,每列字数从少到多分别为12、16、18、19、22、28、32。其中,12、22和32字落在“老” 字上,16落在“生”上,18和28字落在“病”字上,19字落“死”字上。由华阴杨氏古代的七方墓志铭可知,古代的墓志铭并不遵守“合生老” 的讲究。
大家知道,清代大学问家、陕西巡抚毕沅曾为其辖区内的帝王将相书写过大概70通墓碑,碑面上每列字数也不符合“合生老”的所谓讲究。比如他题写在墓碑上款的“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书”,共28个字落在了“病”字上。题写在碑中央的“周 文王陵、秦始皇帝陵、鲁公伯禽之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等等,字数 分别为4、5、6、8,分别落在“生老病死苦”的“死、苦、生、病”等 是几个字上,说明清代人的墓碑根本不讲究所谓的“合生老”。
碑文的书写质量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水平。石刻文字的等级仅次于金文,应该充分利用石材的有限空间,用精炼的语言,客观准确地记录或展现逝者,让几百年以后的人能从碑文中读懂自己的先人。
2023年10月21日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