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亚解读202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王冠亚 2024-02-25 发布于湖北

这是我的第365篇原创文章

2024年2月24日,伯克希尔官网如期公布了2023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今年的信依旧篇幅简短,全文只有16页,延续了自2017年以来的一贯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用一整页的篇幅缅怀和致敬了芒格。痛失芒格的巴菲特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继承芒格的遗志,继续领航伯克希尔。今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一切如常,届时我也会三访奥马哈,并跟大家分享一线的见闻。

1

缅怀芒格

缅怀故人,是巴菲特一项深情的传统。在历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提及的故人包括但不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费雪、大卫·多德、比尔·鲁安、沃尔特·施洛斯、卢·辛普森、汤姆·墨菲、罗斯·布鲁姆金、凯瑟琳·格雷厄姆,等等。

缅怀芒格,巴菲特给予了最高礼遇。在2023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在文首发表了题为《伯克希尔的缔造者——查理·芒格》的纪念文章,话语平实,明白晓畅。言辞恳切,感人至深。我在这里给出了自己的译稿(中英文对照),供大家参考。

Charlie Munger –
The Architect of Berkshire Hathaway

伯克希尔的缔造者——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died on November 28, just 33 days before his 100th birthday.

查理·芒格逝于2023年11月28日,离他100岁生日只差33天。

Though born and raised in Omaha, he spent 80% of his life domiciled elsewhere. Consequently, it was not until 1959 when he was 35 that I first met him. In 1962, he decided that he should take up money management.

虽然芒格是奥马哈人,生于斯,长于斯,但他一生中80%的时间都在外地度过。因此,直到1959年他35岁时,我才第一次见到他。1962年,他决定从事资产管理工作。

Three years later he told me – correctly! – that I had made a dumb decision in buying control of Berkshire. But, he assured me, since I had already made the move, he would tell me how to correct my mistake.

三年后,芒格告诉我,我取得伯克希尔的控制权是个愚蠢的决定。他说得没错儿。但是,他向我保证,既然木已成舟,他会告诉我如何纠正错误。

In what I next relate, bear in mind that Charlie and his family did not have a dime invested in the small investing partnership that I was then managing and whose money I had used for the Berkshire purchase. Moreover, neither of us expected that Charlie would ever own a share of Berkshire stock.

在我接下来的叙述中,请记住,芒格和他的家人没有给我当时管理的小型投资合伙企业投过一分钱,而我曾将巴菲特合伙企业的资金用于收购伯克希尔。此外,我们都不曾想到,芒格以后会拥有伯克希尔的股票。

Nevertheless, Charlie, in 1965, promptly advised me: “Warren, forget about ever buying another company like Berkshire. But now that you control Berkshire, add to it wonderful businesses purchased at fair prices and give up buying fair businesses at wonderful prices. In other words, abandon everything you learned from your hero, Ben Graham. It works but only when practiced at small scale.” With much back-sliding I subsequently followed his instructions.

尽管如此,芒格在1965年立即建议我:“巴菲特,别再买像伯克希尔这样的公司了。但现在你控制了伯克希尔,建议你以一般的价格购买极好的企业,而不是以极好的价格收购一般的企业。换而言之,摒弃从你的偶像本·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一切。格雷厄姆的方法虽然有效,但只适用于较小的管理规模。”在经历了反复和犹豫之后,最终我听从了他的建议。

Many years later, Charlie became my partner in running Berkshire and, repeatedly, jerked me back to sanity when my old habits surfaced. Until his death, he continued in this role and together we, along with those who early on invested with us, ended up far better off than Charlie and I had ever dreamed possible.

多年以后,芒格成为我经营伯克希尔的合伙人。每当我原来的投资习惯浮出水面时,是他,一再让我恢复理智。芒格一直扮演着这个角色,直至去世。我们以及跟随我们的早期投资人,最终过上了我和芒格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好日子。

In reality, Charlie was the “architect” of the present Berkshire, and I acted as the “general contractor” to carry out the day-by-day construction of his vision.

事实上,伯克希尔能有今天,芒格是当之无愧的“设计师”,而我则是“总包商”。我所做的,只是日复一日地构建和落实他的愿景。

Charlie never sought to take credit for his role as creator but instead let me take the bows and receive the accolades. In a way his relationship with me was part older brother, part loving father. Even when he knew he was right, he gave me the reins, and when I blundered he never – never –reminded me of my mistake.

芒格从来没有试图为他作为“设计师”的角色而获取荣誉,而是让我享受众人的致谢和赞美。芒格之于我,在某种程度上,一半是年长的兄弟,一半是慈爱的父亲。即使芒格知道自己是对的,他也会让我掌控大局;当我犯错时,他没有,真的从来没有提及过我的错误。

In the physical world, great buildings are linked to their architect while those who had poured the concrete or installed the windows are soon forgotten. Berkshire has become a great company. Though I have long been in charge of the construction crew; Charlie should forever be credited with being the architect.

在现实世界中,伟大的建筑总是与设计师紧密相连,而那些浇筑混凝土或安装窗户的人很快就会被遗忘。伯克希尔已经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尽管由我长期负责施工,但芒格作为设计师的身份,应当永远被世人铭记。(作者:巴菲特;译者:王冠亚)

冠亚解读:读这篇短文时,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感动。芒格活着的时候,如果巴菲特讲这些话,难免会给人一种感觉:这是不是说给芒格听的?如今斯人已逝,巴菲特依然高度评价芒格,甚至比以往的历次评价更高,可以说是真正的肺腑之言。

巴菲特经常说,是芒格让我从猿人进化成了人类。芒格则说,才没有,没有我的话,巴菲特依然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芒格经常说,绝大多数人到了古稀之年就停滞不前了,但巴菲特依然在进步。巴菲特则说,芒格才是伯克希尔的设计师,我只是总包商,负责落实他的宏伟蓝图。

究竟是巴菲特幸运地遇上了芒格,还是芒格幸运地遇上了巴菲特,似乎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只想说,我很羡慕巴菲特此生遇上了芒格,也很羡慕芒格此生遇上了巴菲特。借用上文巴菲特对芒格的评价,我认为他俩的关系是:半父半兄半知己,一生一世一双人。

2

股东画像

巴菲特给伯克希尔股东的画像是:他们是那些信任伯克希尔管理其储蓄的投资者,而不是期望转手倒卖股票的投机者。类似于那些为了购买农场或出租物业而储蓄的人,而不是那些更喜欢用闲钱购买彩票或“热门”股票的人。

早在2020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就详细概述过伯克希尔的五类股东:

一是巴菲特本人,也就是伯克希尔的创始股东。由于巴菲特每年都会向多家慈善组织捐出自己所持的伯克希尔股份,所以这一类在将来会不复存在;

二是指数基金,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容。由于伯克希尔是标普500成分股,指数基金仅仅是被动持有伯克希尔的股票,它买卖股票仅仅是出于权重的考虑;

三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成分相对复杂。有些管理人是长期主义者,交易也很少;有些管理人依靠算法,指导数以纳秒计的买进和卖出交易;

四是一些个人投资者,他们的做法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相似。当这类个人投资者看到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时,会卖出伯克希尔的股票来筹集资金;

五是伯克希尔的长期股东。这些投资者加入伯克希尔,就没有再想过离开,就像巴菲特早期的合伙人一样。确实有很多投资者,从巴菲特合伙公司时期就紧随巴菲特,他们或他们的子孙后代,现在仍然持有大量的伯克希尔股票。

在今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再次强调,第五类投资者才是他真正珍视的:他们给予了巴菲特无条件的信任,相应地,巴菲特给予了他们丰厚的投资回报。这种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令人悠然神往。

如果说股东群像还有点抽象,那么巴菲特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股东样板:他的妹妹伯蒂。伯蒂和她的三个女儿都将大部分储蓄投资于伯克希尔股票。伯蒂虽然不是经济或金融方面的专家,但她每天阅读商业新闻,对投资有基本的认知,能准确地辨别谁是在推销,而谁才值得信任。

其实,我心目中理想的客户群体,跟巴菲特心目中理想的股东群体,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你特别爱好和擅长投资,那你完全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钱,不必买我的基金;

如果你对投资一无所知,上涨时贪婪,下跌时恐慌,对我会造成干扰,那也不必买我的基金;

如果你有正确的投资理念,但能力还不足以支持独立投资,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专研投资,那么咱们的合作可能才是理想的:密切配合,各得其所;步调一致,相互成就。

3

运营成绩

衡量伯克希尔的业绩有两种方式,一种基于财务会计数据,另一种基于实际运营成果。

从财务会计数据看,伯克希尔的净利润情况如下:2021年盈利900亿美元,2022年亏损230亿美元,2023年盈利960亿美元。正因为如此,今年致股东的信刚一发布,有很多财经媒体就打出了“巴菲特2023年狂赚6900亿”的耸人标题,与去年报道的“巴菲特2022年巨亏1600亿”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稍有常识的投资者都会知道,“狂赚6900亿”也好,“巨亏1600亿”也罢,只不过是媒体抓人眼球的噱头而已。造成这种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伯克希尔持有大量股票,股价在短期内的随机波动,会造成伯克希尔的一些财务会计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2022年8月,我曾写过一篇《巴菲特二季度巨亏3000亿?》,解释了伯克希尔业绩波动的原因。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改个日期和数字而已。原文如下:

刚刚发布的伯克希尔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37.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8亿元),2021年同期为净利润280.94亿美元,此次净亏损已经高于2020年同期亏损的232.9亿美元。媒体也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巴菲特罕见巨亏3000亿”之类的标题随处可见。

2022年第二季度,伯克希尔的营业收入为762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91亿美元;其运营利润为93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7亿美元。也就是说,伯克希尔旗下子公司的经营一切正常。只不过是因为伯克希尔的股票持仓很大,股市一旦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就会对股票的公允价值造成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伯克希尔的财报数据。

根据巴菲特2021年致股东的信所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底,伯克希尔的股票持仓市值合计3507.19亿美元,其中前三大持仓分别为苹果(1612亿美元)、美国银行(460亿美元)、美国运通(248亿美元),前三大持仓占比约66.12%。而在2022年第二季度,这三家公司的跌幅都超过20%。

不难看出,造成伯克希尔二季度亏损的原因,主要就是股市的短期波动。毛估估算一下,亏损幅度约12.48%(437.55亿美元/3507.19亿美元),属于极其正常的情况。但如果媒体这样写,远远不如“巨亏3000亿”更吸引眼球。今年伯克希尔股价自高点以来的最大跌幅约27%,如果照此套路,其实也可以写成“惊!伯克希尔二季度股价蒸发万亿”。

在我印象里,近3000亿元的净亏损,应该是创下了伯克希尔单季的“亏损”记录。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伯克希尔和巴菲特的投资是非常成功的。毕竟,没有巨额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怎么可能有巨额的浮亏记录呢?如果将来某一天,我也能创下单日浮亏上亿的记录,那真的是特别值得自豪的事儿。

△雪球发文截图

从实际运营成果看,如果剔除股票市值波动的影响不计,伯克希尔的“运营收益”是这样的:2021年盈利276亿美元;2022年盈利309亿美元;2023年盈利374亿美元。

你看,伯克希尔既没有在2022年“巨亏”,也没有在2023年“狂赚”,有的只是净利润的稳步增长。正所谓“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才是真正的伯克希尔。

财务会计数据和实际运营成果发生偏离的情况,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比如说,腾讯控股2021年财报刚出炉时,我看到有朋友发朋友圈说:“净利润2248亿,大超预期。”其实,如果我们看“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的话,净利润1238亿,同比只增长了不到1%,不存在所谓的“大超预期”。

△腾讯控股简明利润表(202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计量方法之别,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来自投资公司的(收益)/亏损净额”。比如说,腾讯2021年度来自投资公司的收益净额就是1667亿元,其对净利润和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扭曲”程度,并不亚于伯克希尔。

正如腾讯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数据是辅助投资者理解真实的腾讯一样,巴菲特每次都会在伯克希尔年报中列示“运营收益”,其实也是为了辅助伯克希尔的股东理解真实的伯克希尔。伯克希尔规模太大了,业务太繁杂了,买的股票太多了,以至于它按照GAAP最终加总的净利润,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巴菲特补充说,剔除股票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并不是说投资股票不重要;恰恰相反,巴菲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持有大量的股票。只是说,股票波动和企业经营不能混为一谈。财务数据只是分析企业的起点,但它并不能代替真正的商业思考。

4

业务目标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的目标很简单:拥有那些具有良好基本面且具有长期竞争力的企业,无论是全资控股,还是持有一部分股票。巴菲特坦言,他最喜欢的一类企业是那些未来能够以高回报配置额外资本的稀有企业。

巴菲特做投资,向来是一手抓企业并购,一手抓股票投资。用我的话来说,这叫“双轮驱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叫“双性恋”。整体而言,巴菲特更喜欢买整家公司而不是股票,原因有二:一是巴菲特对子公司能施加影响力,做得不好可以换人;二是控股公司有节税效应。子公司向伯克希尔分红无须缴税,但买卖股票则要缴纳高昂的资本利得税。

当然,买卖股票也有它的优势,那就是:能占到市场先生的便宜。股市经常会让巴菲特有机会,以非常荒谬的价格购买非控股公司的非凡业务,这一价格远远低于转让控制权的谈判交易价格。股权投资则很少出现错误定价,是因为购买方的交易对手是原股东,此时购买方通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一方。

买整家企业还是买小份股票,其实各有利弊。前者的优势刚好是后者的劣势,反之亦然。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目前买卖股票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A股的一大福利。另外,我们的资金规模还没有大到足够去收购一家上市公司。所以,在当下阶段,我们就安安心心地做好股票投资就好啦!

至于巴菲特最喜欢的企业类型,他也不是第一次这样说。好巧不巧,我们今天的“原文精读”刚好打卡第261天,跟我们讨论的主题完美共振,内容如下:

Leaving the question of price aside, the best business to own is one that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can employ large amounts of incremental capital at very high rates of return. The worst business to own is one that must, or will, do the opposite—that is, consistently employ ever-greater amounts of capital at very low rates of return. Unfortunately, the first type of business is very hard to find: Most high-return businesses need relatively little capital. Shareholders of such a business usually will benefit if it pays out most of its earnings in dividends or makes significant stock repurchases.

抛开价格不谈,最优质的企业,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以很高的回报率使用大量增量资本。最糟糕的企业则恰恰相反,即现在或未来以极低的回报率持续使用越来越多的资本。不幸的是,第一类企业很难找到:大多数能产生高回报的生意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如果公司以股息的形式分配大部分利润或进行大量的股票回购,则通常公司的股东会因此而受益。(作者:巴菲特;编者:坎宁安;译者:王冠亚)

巴菲特提到了区分公司优劣的重要标准:好公司使用增量资金时,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回报率;烂公司对增量资金的需求很大,但创造的回报率却很少。不过,对于好公司而言,存在一个“悖论”:真正的好公司,往往对增量资金的需求很小,此时对增量资金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分红或回购。

喜诗糖果就是如此。美国人每年消耗的糖果数量是有限的,喜诗糖果的业绩增长主要靠提价而不是增量,它产生的利润又花不了,只能“勉为其难”地给伯克希尔总部输送源源不断的现金;贵州茅台也是如此。茅台账上有很多经营用不上的“冗余”或“沉淀”资金,最近两年通过年度“特别分红”回馈投资者,也是提高增量资金利用效率的方式之一。

5

资本帝国

巴菲特提到,伯克希尔现在的净资产规模,创下了美国企业记录之最。截至2023年底,伯克希尔的净资产高达561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其他499家标普成分股的净资产之和是8.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以净资产计,伯克希尔独占标普500的6%,如此庞大的规模,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巴菲特非常坦诚地说,在这个国家,只剩下少量公司能够让伯克希尔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是它们已经被市场翻过无数遍了。有些我们有能力评估;有些我们则不能。如果我们要买下它们,其价格必须具有吸引力。在美国以外,基本上没有哪家公司对伯克希尔的资本配置有意义。总之,我们没有可能再实现惊人的业绩了。

这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早年的巴菲特,面对的投资市场如同汪洋大海,他可以恣意地遨游其间。就算错过了一个理想的投资对象也没关系,很快就会出现另一个;现在的巴菲特,面对的投资市场如同家中浴缸,目之所及,可以看到的投资对象屈指可数。当然,不是市场容量变小了,市场也在扩容,只不过其速度远远赶不上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

2023年,伯克希尔每股市值上涨15.8%,同期标普500收益率(含股息)26.3%,巴菲特没有跑赢指数。这也很正常,毕竟伯克希尔及其持有的子公司,本身就略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标普500,无论如何狂奔,谁又能将自己的影子远远地甩在身后呢?有的朋友可能会拿“巴菲特也没跑赢指数”来安慰自己,我也不太赞成。你扪心自问一下,你的管理规模,到了显著影响收益率的时候么?

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来看,1965年~2023年,伯克希尔年化增长率19.8%,同期标普500年化收益率10.2%,巴菲特依靠着早年积累的超高收益率,依然是吊打指数;1964年~2023年,伯克希尔每股市值增长4.38万倍,同期标普500增值312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伯克希尔Vs.标普500指数(2023)

在股票市场,投资人往往以买到“十倍股”为荣;若是投中“百倍股”、“千倍股”,则担得起一线投资家之名;伯克希尔可是名副其实的“万倍股”,这还不是靠巴菲特投出来的,而是他积数十年之功、耗了一辈子心血浇灌出来的“资本之花”。试问,天下英雄谁敌手?

6

基业长青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始终奉行的原则是:永远不要冒永久损失的风险。得益于美国的顺风和复利的威力,如果你一生中做了几个正确的决定,避免了严重的错误,必然会有所回报。长期以来,伯克希尔持有的现金和美国国债数量,远远超过了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必要水平。

超过“必要水平”,意味着极其充裕的安全边际。伯克希尔奉行极端的财务保守主义政策,让巴菲特有理由相信,伯克希尔完全有能力应对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当经济动荡发生时,伯克希尔的目标是协助国家“灭火”,而不是成为许多无意或有意“点火”的公司之一。纵观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字里行间始终充满着“防风险”的忧患意识。例如:

在2009年致股东的信里,巴菲特在回忆一年前的金融危机时写道:“2008年9月,美国金融系统心脏骤然停跳,当时伯克希尔是金融系统流动性和资本的供给者而不是需求者。在危机达到顶峰时,我们向企业界投入了155亿美元。除了我们以外,别的企业当时只能指望联邦政府的救助。”

正如巴菲特所说,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很多知名的大企业不得不求助于政府。比如说,2008年3月,贝尔斯登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在美联储的干预下,摩根大通同意以2.4亿美元收购贝尔斯登;再比如说,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联储向危在旦夕的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

巴菲特并不相信“大而不倒”那一套说辞,所以他绝不会寄希望于陌生人的仁慈。在伯克希尔,巴菲特常年保有超过200亿美元以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虽然这笔资产的收益率很低,但它可以保证伯克希尔有能力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冲击。牺牲博取更高收益率的同时,也让巴菲特能够享受到夜夜安眠、高枕无忧的宁静。

在我看来,“弓拉满,弦绷紧”的做法,表面上是对资金极致高效的利用,实质上却忘了投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事实证明,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财富的大洗牌。陷入危机的企业被迫低价卖身,而运营稳健的企业则可以趁机买下很多便宜的优质资产。明天很美好,但今天很残酷。活下去,才能看得到美好的未来。

依我之见,对待杠杆的态度,就像官员拒贿、少女守贞一样,一定要坚决杜绝“第一次”。很多人的侥幸心理是: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事实上,但凡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直至“炸毁”,几无例外。谨慎负债,不加杠杆,其实就是巴菲特所谓的“不那么秘密”的武器,也是伯克希尔基业长青的基石。

7

股票投资

2021年以来,巴菲特在每年致股东的信里,都会列出伯克希尔的主要持仓明细;从2022年起,巴菲特不再公布持仓列表,但他依然会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股票,做一些业务点评。今年提及的公司包括:

美国运通&可口可乐:2023年,巴菲特没有购买或出售美国运通或可口可乐的股票,依然延续了他一贯的“嗜睡”风格。巴菲特最早买入美国运通是在1964年,距今已有60年;最早买入可口可乐是在1988年,距今已有36年。巴菲特从中得出的经验是:一项出色的业务可以抵消许多不可避免的平庸决策,当你找到真正出色的业务时,就坚持下去,耐心终有回报。

西方石油公司:美国政府在1975年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SPR),以减轻本国已严重削弱的自给自足能力。西方石油公司每年的石油产量接近战略石油储备(SPR)的全部库存。如果美国国内石油产量保持在500万桶油当量/日,严重依赖外国石油进口,那么美国今天会非常紧张。西方石油的发展,完全符合国家利益和股东利益。

日本五大商社:自2019年以来,巴菲特向日本伊藤忠、丸红、三菱、三井和住友等五家公司累计投入了1.6万亿日元,其中1.3万亿日元并不需要巴菲特自掏腰包,而是伯克希尔依靠自身良好的金融信用,在日本发行了利率低、期限长的日元债券。低融资成本,高投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截至2023年底,伯克希尔的日本股票持仓市值约2.9万亿日元,赚得盆满钵满。

8

股权投资

我们在前文提到,伯克希尔2023年实现的“运营收益”是373亿美元。其中包括:保险承保利润54亿美元,保险投资收益96亿美元,铁路利润51亿美元,公用事业和能源利润23亿美元,其他业务一共实现利润149亿美元。铁路+能源这两大巨无霸,其利润占伯克希尔运营利润的比重约20%,因此巴菲特单独做了点评。

△伯克希尔运营收益来源

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BNSF):铁路对美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没有铁路,美国就无法运转,BNSF是覆盖北美的六大铁路系统中最大的一家。尽管BNSF在2023年的盈利下降幅度超出了巴菲特的预期,但巴菲特依然表示,百年之后,BNSF仍将是美国和伯克希尔的重要资产。

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巴菲特再次对BHE的收益感到失望,当然,这并不是公司经营层面的问题,而是跟宏观监管政策息息相关。一些州的监管环境已经引发了零利润甚至破产的幽灵,在这种情况下,曾经被视为美国最稳定行业之一的公用事业公司很难预测盈利和资产价值。

巴菲特当年买入BNSF和BHE,本身就有很多投资之外的考虑,包括对美国经济社会的责任,对公用事业容纳巨额资本的估量。他对这两家公司的预期,也仅仅是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对于我们大多数投资者而言,有可能终其一生,也不用面对巴菲特的这种“烦恼”——毕竟我们管理的资产规模,远没有到非要买一家“巨无霸”不可的地步。

9

股东大会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无论篇幅长短,最后的一项议题,一定是介绍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盛况,然后邀请五湖四海(不对,是五大洲四大洋)的股东前来参会,今年也并不例外。2024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一切如旧,只不过,独独少了芒格。行文至此,不禁让我想到了两首诗词: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有点过于伤感了,我们还是来聊聊开心的。巴菲特给大家分享了几条“冷知识”:

1.芒格一生,经历了15位美国总统,而美国历史上,迄今一共才出现了45位总统;

2.早在20世纪90年代,格雷格·阿贝尔就在奥马哈生活了6年,那时巴菲特居然完全不认识他;

3.伯克希尔总部在1970年从新英格兰迁往奥马哈。在此之前,伯克希尔在新英格兰驻扎了81年之久;

4.巴菲特的妹妹伯蒂,早年只是奥马哈的普通中产阶层。1980年,伯蒂听从巴菲特之言,仅仅保留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和一些共同基金。如今,伯蒂在捐献了上亿美元之后,依然非常富有。

奥马哈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巴菲特还搞怪地来了一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奥马哈的水吗?是奥马哈的空气吗?是类似于牙买加短跑运动员、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或俄罗斯国际象棋专家的某种神秘的地球现象吗?我们一定要等到有一天人工智能揭开谜底吗?

哈哈哈,经典的巴氏幽默。这让我想到了一句段子: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好巧不巧,刚好最近上传的第141期就谈到了巴菲特的幽默感,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小视频,收看《幽默是一种能力的余量》:

幽默是一种能力的余量

10

奖品

奖品:冠亚手写卷轴《桃花源记》
由于今天发文时间较晚,
开奖时间顺延至2月26日22: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