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富豪大丰收,一款药卖了600亿,美企痛快“扫码”

 创业大学 2024-03-14 发布于天津

卖价很高,但遗憾也不少。

2023年12月,上市公司百利天恒把一款研发了10年的ADC新药成果转让给了美国生物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简称“BMS” ),预计总交易额可以达84亿美元,折合约600亿人民币。

按理说,一款药就能卖600亿,已经创造了中国药企ADC转让的单款最高记录,还要啥手表和自行车,还有啥不满足的呢?

况且,BMS刚刚痛快地“扫码”付了首付款,把8亿美金(约合57亿人民币)打到了百利天恒的账上,这意味着,泼天的富贵已经开始兑现。

但实际上,天价交易的背后有很多无奈,正如百利天恒创始人、实控人朱义在作客访谈节目时所说:

“假以时日,一定会有一些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全球,构建起自己完整的基础设施能力,成为全球的跨国公司。”

这句话里面看似是期望,其实更多的是遗憾,因为不是全球性跨国公司,因为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能力,ADC药企只能“曲线救国”,通过转让研发成果的方式来实现ADC新药的全球商业化。

在进一步分析朱老板的遗憾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啥是ADC。

所谓ADC,简单点说,就是一种抗肿瘤靶向药物,至于什么叫靶向,我们可以举个便于理解的例子。

治疗肿瘤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基本原理都一样,那就是杀灭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是混在一起的,怎么杀灭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种是像霰弹枪一样,不分敌我,难免误伤,比如化疗,不管肿瘤细胞干掉没有,人体自身也被整得够呛。

而另一种就像狙击枪的方式,精准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跟打靶一样,这就是通过ADC实现的。

ADC的创新就在于如何打得更准、更狠、更高效,而我国在ADC创新领域已经算是全球领先了,据统计,2023年我国ADC转让数量居全球第一。

之所以要转让,就是朱义所说的,我们缺乏全球商业化的能力,只能交给美国的跨国巨头来做,自己研究的成果,却要靠别人来变现,怎能不遗憾。

不过,朱义并不认为百利天恒的这笔交易是纯粹的转让,按照他的说法:

“这是百利天恒的第一笔交易,而且是一个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的交易。”

确实,在公告的协议内容中也有类似的强调,关于美国市场,百利天恒是要和BMS共同开发、共同商业化的。

不过,共同开发和商业化的潜台词就是共同分担开发费用,协议中也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到账的8亿美金中,百利天恒真正能揣到兜里的有多少还不得而知。

而值得一提的是,百利天恒虽保留了对中国市场的独立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但根据协议,最终产品销售时,BMS要按照净销售额收取特权使用费。

百利天恒自己销售都要交特权使用费,可见,已经实质上不属于自己了,成果的真正归属权恐怕还是BMS。

另外,百利天恒对于中国、美国之外的全球市场的最终产品销售却只能收取一定的分级特权使用费,所谓分级,就是部分收取。

打个简单的比方,某市场销售数量达到了10万,但百利天恒只能针对1-3万的销售数量可以收取一定的特权使用费,这就叫“分级”。

总体来看,百利天恒的交易,转让性质更浓厚,或者准确的说,是一种带有部分共同开发内容的转让。

当然,就算是纯粹的转让,对当前的百利天恒来说也是大丰收,至少在资金上缓了一大口气。

搞创新药是需要资本的,以前一直做仿制药的百利天恒家底并不丰厚,上市前就缺钱,要不是及时IPO募资8个多亿,根本就拿不出I期临床的实验数据,也就不可能有美企BMS的购买。

百利天恒2023年业绩快报显示,巨亏7.5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花在ADC的研发上了,孤注一掷,实际上也就等这一天。

其实,在百利天恒之前,中国已有很多ADC创新药企向跨国药企转让了成果,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中国药企创新能力的一种证明。

至于说留下的遗憾,怎么说呢,中国有句俗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忍一忍现在的遗憾,也是为了未来不再留遗憾。

不过,百利天恒的600亿也没那么容易就到手,目前刚过I期临床试验,还有II期、III期临床,能不能最终落地商业化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就像“赌石”,现在美企BMS的8亿美金就像是买了块有潜在价值的原石,能不能开出上等翡翠,就看II期临床这关键一刀了。

让我们一起祝百利天恒好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