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家具中的“老三样”

 袁承志dtau70na 2024-03-1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文人所追寻的古意,不仅意味着年代上的古旧,更暗示德行上的高贵。

三大贡木: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在过去,是皇权贵族珍爱的红木用材;如今,已经被消费者视为红木中的经典用材,其历史地位、文化含义、市场价值无可替代。

木材与家具相辅相成,演绎出红木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贡”,多用于下级献东西给上级,在古代,是指臣下或属国把最好的物品挑出来进献给帝王。因此,“贡木”可理解为是属国或臣下挑选出来的、并用来进献给帝王的优质木材。

图片

明清宫廷一般不向商人购买硬木,而是规定由各地进贡。据万历年间的《工部厂库须知》记载:“广东布政司每年应解……花梨木十段、紫榆木(紫榆为紫檀的别名)十段……送御用监交收”。
由于贡木资源稀少,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对贡木的利用,做工讲究精雕细刻。因此,“贡木”也寓意着珍稀与贵重,贡木制成品则寓意工艺精湛。
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及大红酸枝三大贡木受到宫廷珍视,也由此引来百姓的贡木制作热潮。百姓向往使用贡木制品,是想像王公贵族一样,获得最优质的享受。
这种观念沿袭至今,使得很多贡木制品仍保留着宫廷的设计风格与气派,可见,“贡木”还寓意一种生活品质与精神追求。

图片

图片
· 中文学名:降香黄檀
· 科属:蝶形花科黄檀属
· 俗称:花梨(黎)、老花梨(黎)、梨(黎)母、降香、降真香、花榈、香红木、黄花梨(黎)、海南黄花梨(黎)
· 产地:中国海南岛
    
早在唐代书籍中便有黄花梨的记载,在《本草拾遗》中,称“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佐增订《格古要论》,讲到“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清刊本《琼州府志·物产·木类》:“花梨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产黎山中。”

从其他文献里,可以得知其主要产地为海南岛。
      
图片
     
明清家具专家王世襄在《式家具珍赏》中考证,1956年出版的由侯宽昭主编的《广州植物志》,在檀属中提到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新起名曰“海南檀”。

1980年出版的由成俊卿主编的《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对侯宽昭的定义又有所修正,建议把该树种另定名为“降香黄檀”。作为家具用材,黄花梨的特点是“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图片

    
在家具形式与功能日趋统一的明代,黄花梨家具无疑是这场家具史变革的先行者,明清家具在工艺、造型、用材上达到今人难以企及并传之万代的高度。

明代工匠在制作黄花梨家具时一般采用光素手法,即主要利用和发挥木材本身的特点,突出海南黄花梨纹理、色泽之美,给人雅致、简洁的感觉。除了纹理上的特点,它还有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易于雕刻、有香味等特点。

黄花梨本身如玉质感及淡雅香气,成为文人家具最为具象的表现。

黄花梨家具的出现与弘扬,与明清家具三大流派之“苏作”密不可分。苏州等江南一带地区,是明式细木、红木家具的发源地。江南一带的文人雅士参与家具的设计制作,与工匠一起钻研、总结黄花梨的特性,将文人审美与制作工艺结合,形成了苏作家具“雅致”的特点。由于对黄花梨等家具用材的珍惜,一些制作工艺如“攒斗”、“包镶”也为苏作特有。

图片


图片
   
· 中文学名:檀香紫檀
·科属:豆科紫檀属紫檀木类
·俗称:紫檀、小叶紫檀、金星金丝紫檀、牛毛纹紫檀
·产地:印度南部
   
早在两晋时期,紫檀就在古籍中出现,在唐代的《唐本草》、明代的《大明一统志》、《本草纲目》都有关于紫檀的记载。最初,人们将紫檀当作香料和药材使用,直到唐代,才以木制品用材出现在宫廷用器中。

图片
    
紫檀会散发出一种叫做“木氧”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够起到安神醒脑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还能够促进细胞再造,防止皱纹的出现。
    
紫檀是中医药中最上乘的名贵中药,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十余本中药名著中均有紫檀入药可美容、消肿毒的论述。
    
紫檀生长期极其缓慢,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在民间有着“一两紫檀三两银”、“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如今流传下来的紫檀器物数量要少于黄花梨,倘若是大型器物,因为材料难得,更是视同珠璧。
    
静穆古雅的气质使得紫檀成了王室贵族钟爱的材料,如果说黄花梨代表的是士大夫阶级的喜爱,那么紫檀代表的则是真正的皇族审美观念。
图片
    
清代乾隆年间对紫檀木的使用格外推崇。据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周京南考证,他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统计出乾隆时期内务府造办处购进的紫檀木总数量是700505斤,而从乾隆元年开始至乾隆六十年里,内务府造办处共用掉紫檀木501949斤。

可见整个乾隆一朝,宫廷紫檀木的购进及使用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图片

图片
· 中文学名:交趾黄檀
· 科属:蝶形花科黄檀属
· 俗称:红枝、大红酸枝、老红木
· 产地:主产于老挝、泰国、柬埔寨

据考证,红酸枝是在紫檀、花梨木告罄后,作为替代品由南洋进口的。乾隆年间开始,红木家具逐渐登上了清朝皇家御用家具的殿堂。到了清后期,酸枝木家具数量猛增,在清代宫廷家具中已经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同于黄花梨的文人气质、紫檀的贵族血统,红酸枝在流入中国后,先是得到了民间的垂青。
   
从木材特性而言,红酸枝家具满足了中国人与生俱来对于红色的喜好,天生带有“喜气”,再加上其本身微酸的香气、细腻适合雕刻的材质,成为富户巨贾室内不可或缺的家居陈设。

图片

实际上,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红酸枝的简称就是“红木”,人们口中的红木,就是指的是红酸枝这一种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外贸部门开始进口酸枝木,成立了多个家私制作工厂,制作酸枝木家具出口创汇,用“酸枝家私”作为出口商品名称。因为酸枝木颜色发红,在民间当时也有将酸枝木称为老红木的习惯。这个时候,红木家具的称呼是对应酸枝木家具这种材质,而不是一个泛称。     
     
直到国家标准《红木》出台,界定了5属8类29种木材属于红木范畴。从广义角度而言,有人也将“奥氏黄檀”、“巴里黄檀”等黄檀属类树种称为酸枝木或红酸枝,目前市场上,价值最高的当属“交趾黄檀”,被称作“大红酸枝”或“老红木”。

来源:部分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