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病治则药例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3-15 发布于甘肃

(一)心主血脉,血热宜凉血,血寒宜温经;血不循经而失血者,首宜分别原因进行止血;瘀血留滞,宜活血逐瘀,形成血

癥者,宜软坚破积。

(二)心藏神,神不安则失眠、多梦,邪扰者宜去其邪而神自安,心血虚者,养其心而神自宁。同时兼用镇心安神之品,则

收效益彰。

(三)热邪蒙被心窍,宜清心安神,芳香开窍。秽浊之气蒙被心窍,宜辟秽开窍。痰火迷于心窍,宜清火、涤痰、开窍。瘀血闭阻心络者,宣逐瘀通络,以开心窍。

(四)心阴血虚,宜养阴益血;心阳气虚,宜温阳益气。心阳虚而为痰饮所凌,宜扶心阳而逐痰饮。

(五)心苦缓,缓则心神散逸而不集中,脉行迟缓面血瘀滞,急食酸以收之,因酸味能收敛心气,如五味子、枣皮之类。心欲软,因心主血,血凝泣而瘀阻则为癥积,急食咸以软之,咸味能软坚散结,如海藻、牡蛎之类。苦先入心,能化燥伤阴,骨病无多食苦,得苦而阴愈伤而骨愈不得濡养,甚则助长心火偏盛而损伤肺气,导致皮毛枯槁。

(六)心移热于小肠,则宜清心降火,导热下行。心病及舌,宜分寒热虚实的不同情况,予以治疗。

(七)心与各脏有生克制化关系,若相生关系发生病变,则当补母泻子;相克关系发生病变,则视其太过不及,或泻本脏本腑,或泻他脏他腑,或泻南补北等等。

(八)药物举例

泻火:如黄连、栀子等。

清心:如犀角、竹叶心、莲子心、连翘心等。

开窍:冰片、麝香、石菖蒲、苏合香等。

豁痰:竹沥、牛黄、竺黄、胆星、贝母、半夏等。

重镇:朱砂、磁石、铁粉、龙骨、牡蛎等。

止血:三七、蒲黄、白及、地榆、小蓟、藕节等。

凉血:如丹皮、赤芍、紫草、生地黄等。

活血:如桃仁、红花、川芎、牛膝等。

逐瘀:如水蛭、虻虫、䗪虫、五灵脂等。

软坚:如莪术、三棱、鳖甲、穿山甲等。

敛阴:如五味、白芍、枣皮、乌梅等。

补血:如当归、丹参、血藤、地黄等。

养心安神:如茯神、枣仁、琥珀、柏子仁等。

补心益气:如远志、人参、龙眼肉、炙甘草等。

温阳益气:如肉桂、附片、益智仁、紫石英等。

化饮宁心:如茯苓、白术、木通、桂枝等。

本文选自邹学熹《中国五脏病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