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一束藁 北齐28年(6-2)

 书虫小记 2024-03-15 发布于北京

高洋在位九年,前五年可谓励精图治。

高洋本人心思缜密,洞察事物,刚刚上位,大刀阔斧整顿民生经济,在前四年可谓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效:其一是衡平税法,富人累进高税,农人靠劳役代税;其二是统一货币,鼓励流通;其三是提倡节俭;其四是修史,完善了北魏史;其五是建图书馆;其六则是唯才是举。

高洋乃武将出身,高度重视军队建设,修长城巩固北防,同时还建立了一支在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虎狼之师——百保鲜卑军。同时,运用国家荣誉体系来鼓励勇武之人建立战功(这一直沿用到今天)。

接着就开始南征北战。

首先是抵抗反击西魏宇文泰的进攻,向西攻到了洛阳;接着又对南梁进攻,打到了合肥,让南梁对北齐称臣。

北方,高洋亲征柔然、契丹。虽然贵为北齐皇帝,但他从来都是冲在骑兵队伍最前面,发出狼一般的吼叫。作战时总是披头散发,光着膀子,十足的鲜卑人狂放——尽管他是汉人。

他跟后世的波拿巴一样,跟士兵同吃同睡,非常善于激励部队。

然而,具体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位刚刚建立功业的北齐皇帝,突然就精神失常了

个人高度怀疑是用药。

正在北齐蒸蒸日上,形势喜人的当头,北齐皇帝突然成了历史上独树一帜的行为艺术家,其放浪形骸的程度,超过了后世的元顺帝、正德帝

首先,他喜欢裸奔。不论夏日,冬日,只要兴致一来,脱光了就在邺城裸奔,大笑大唱,当街睡觉或者撒拉。应该是吃药致幻、兴奋所致。

其次,他喜欢杂技。所有高难度高危险度的高空作业,他都能玩得非常顺溜,让百官惊心动魄。

再次,他喜欢音乐。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地演奏,打鼓弹琴,金蛇狂舞。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性情怪异,凌虐百官。对于他看不惯的官员,皮鞭伺候是轻的,动辄就是割肉、剔骨之类的可怕刑罚。兴致来了,干脆是杀了逼迫大家一起吃掉

你说他疯了,他又时不时突然来神,精细如过往地处置军国大事——比如喝完酒就率军去打山胡,还清楚地布局兵分两路,一奇一正,大破山胡兵。

有一次半夜喝醉了,他跑进老母亲娄昭君寝宫,看到老妈睡得正香,童心大起,爬到床下,把老妈从床上拱下床去。

娄昭君醒来后大骂,高洋就赶紧跪倒,脱光上衣,要求两边的宫人鞭打责罚自己。

对老妈都这样,何况是对官员,各级各类官员,被他侮辱、责打的事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突然也想,也有可能是高洋此人对于时局的一种应对方式呢?

什么时局?

其实高洋建立的北齐,官僚体系内部的构成是相当复杂的。

前文说过,不论南朝北朝,大家大部都还是向着汉人传统文化迈进的,唯独高洋的北齐,是逆向而行,他要把国家整体上都鲜卑化。

鲜卑化,实质就是军事化,军国主义。

但高洋的篡位也好,治理国家的施政方针也好,大部又都来自汉人官员。所以,他也知道必须依赖汉人知识分子群体。

这样就造成了北齐高层内部激烈的政治派别斗争——鲜卑和汉人之争。两方当然都拿他高洋当幌子,两方都在用高洋的旨意来斗对方。

同时,高洋在上位时,主要受到汉人官员的支持,鲜卑勋贵们都表示了反对。

他倾向于鲜卑化,可是又非常忌讳这批鲜卑官员和将领对自己权威的质疑

应对这样的局面,高洋装疯卖傻,今天鞭打鲜卑官员,明天赐死汉人官员,玩动态制衡,是不是就是为了让两方都摸不准自己的倾向,让两边的人都明白,只能听皇帝一个人的想法,而不能有任何派系之见呢?

典型的例子就是,喝多了酒,他问,怎么西魏的宇文泰还不臣服于我啊!鲜卑官员刘桃枝就大叫,陛下发命,我等前去大战,擒宇文泰回来便是!高洋于是大喜,赏赐刘桃枝一千匹绢。

汉人官员赵道德看到此景,赶紧上前奏明,西魏跟咱势均力敌,要开战又是劳民伤财,还不知结果,刘桃枝这是拿国防大事开玩笑!

高洋也大喜,就要刘桃枝把一千匹绢拿出来,改赐给赵道德!

没见过这么玩的吧。你说他是不是故意的。

从此高洋就跟酒干上了,没有一天不是在醉酒状态中处理事务的。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掩饰呢?就跟嘉靖皇帝用炼丹修道来隐藏自己一样。

除了虐待百官,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淫乱。

关键是他不仅遍淫官员们有姿色的女眷,还遍淫自己皇族女性。谁稍有不从,立刻就是手起刀落。

也有不少女人想通过巴结高洋给自己家族捞实惠的,基本都被高洋虐杀。

最有名的片段,是他醉酒之后杀了自己一个贵嫔,肢解之,把贵嫔的大腿骨做成了琵琶琴。

然后带着琴去参加官员宴会,在宴会中途,高洋把贵嫔的人头拿出来放到桌上,然后拿出用她大腿骨做的琴,开始弹唱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

558年,高洋的精神分裂情况已经很严重,经常出现幻听。

不过在这样的情形下,他还推动完成了北齐全面佛教化,驱逐了道教,这可能也是他鲜卑化运动中的一环。

他执政最后一年,最后一件残酷之事,就是屠灭了北魏皇族——孝静帝元善见全族721口,以除后患

公元559年,高洋终于在精神病状态中病死,太子高殷继位。

高殷是高洋的长子,饱读诗书,与父亲高洋基本上是霄壤之别——为人平和,心胸开阔。

如果一切如常,按照高殷刚刚继位的各种施政方案来看,北齐是能够进入一段平和发展时期的,毕竟,高洋还是留下了一批汉人官员辅佐他。

问题都在内部。

高洋还有两个权势很足的弟弟王爷,高演和高湛。偏偏高洋的老母亲,也就是现在的太皇太后娄昭君,更喜欢高演,而高演也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这样很快就演变为宫廷内部的两方势力——太皇太后和当今皇上的对立,具体当然表现为高演兄弟与宰相杨愔之间的斗争。

话说回来,高演也是个不错的人物。

也真是奇怪,高欢的几个儿子都很不错,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应该说,都具备一定的才能。

这个高演,在哥哥高洋执政期间,不止一次因为进谏忠言而被哥哥鞭打,而且,高洋自己喝酒还最怕碰到弟弟高演,因为只有这个弟弟见他喝酒就会开骂。

高演也和哥哥高洋一样,在高澄执政的时候,一直表现得心如止水,从未想过出头的事。

高家还真是出人才。

现在,侄子高殷当皇帝了,高演成了真正的重臣,地位越发凸显,也就有了一丝异动。

高演其实也跟哥哥高欢和高洋一样,主要是受手下青壮派的鼓励,总有人想要弯道超车地出头,所以就会来分析形势,把平和的局势说成危如累卵,树立敌意来激发斗争意识。

这些手法,今天依然在运用,只不过大多用在了老百姓身上。这手法的核心,是让被忽悠对象闭目塞听,你们只能听我一个人说。

高演兄弟开始与杨愔产生龃龉,一切就看谁先出错,谁能获得更多支持。

没有想到,出错的,居然是杨愔。

一开始,杨愔运用丞相身份,把高演兄弟在晋阳的兵权剥夺下来,让高演兄弟跟随侄子皇帝高殷回到都城,就是为了把这两个王看起来。

不过,他马上就犯了错误——这个错误看起来很小,而且应该是出于自信或者说自负,他为了确保对高家大本营晋阳绝对控制,直接调拨了五千禁卫军留守晋阳。

可是,杨愔并没有告知禁卫军首领,同是王爷的高归彦

这就是不尊重王爷。高归彦得知杨愔如此安排,非常愤慨,几乎是想都没有想就投奔了高演的阵营。

这是关键的一招败棋。

回到邺城之后,杨愔立刻就开始了朝政改革——这也改得不是时机,仍然是过于自信,认为朝政已经稳稳操持在皇帝高殷手中——改革很快就触及到了大批官员的利益,陡然间让大部分官员都对杨愔集团产生恨意,自然也就倾向于高演集团。

接着,杨愔开始对高演集团动手,敦促皇帝高殷下旨意,把高湛派去晋阳镇守,把高演留在京城,去掉了太师的职位,改任录尚书事。这实际上是拆散高演集团。

高演领受官职之后,立刻联络各方,在尚书省摆下鸿门宴,说是邀请杨愔,吃一顿离别酒。

杨愔一席人不以为然去参加酒宴,果然被高演派人拿下,高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领着自己府上人马,押着杨愔集团人物,直接奔向皇宫,要向皇帝和太后娄昭君申明自己清君侧的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