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很丑,也不温柔”

 菊斋 2024-03-15 发布于江苏

他叫方干,字雄飞,还有一字彦琼。相比他唐末名儒、晚唐著名诗人的身份,那个困扰他一辈子的绰号“缺唇先生”,远比前两者的知名度都要响亮得多。

《唐才子传》里说方干是桐庐人,幼有清才。这个幼年时期即展现出卓越才能的少年,善于写诗。据说有一次偶得佳句,因为太过激动,喜形于色、手舞足蹈,不想却乐极生悲、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咬破了嘴唇。才子是真才子,可惜天妒英才,生得格外丑陋,这下咬破嘴唇成了三瓣的兔唇,本就不甚周正的面容更是雪上加霜,由此得到一个形象的绰号:缺唇先生。


图源:呼葱觅蒜

男子汉大丈夫,才华横溢,胸中有万卷诗书,彼时根本未将这区区容貌放在心上。少年郎太过肤浅,他并不知道,他往后漫长的一生,要在这“貌寝兔缺”上栽几多跟头。

后世的文献里,有记载说方干生于809年,有说生于836年。说桐庐名士章八元爱方干之才,将其招为上门女婿。

与方干同时代的文人孙郃曾在为方干作的传记里言明: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外王父就是外公。由此可以得知,方干并非章八元的女婿,而是外孙。

在先前的桐庐县,城郊有一处报恩寺,寺内供奉着三位进士,即章八元,章孝标,章碣。寺内对联书写着“一门三进士,翁婿是状元”。三进士是章家祖孙三代,翁婿指的是章八元和方干的父亲方肃。方干的父亲方肃也曾举进士,在唐代,只要中了进士皆可称状元。而方干,终其一生是没有中过进士的,据此也可推论出,章八元是方干的外祖父,而不是岳父。  

家学渊源深厚,父亲,外祖父,舅舅,表兄弟,如此之多亲人的诗书熏陶,天资聪颖、刻苦勤奋的方干很快便在一众士子中脱颖而出。彼时的诗人徐凝,那个“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的徐侍郎,一见方干便大为器重,将他收为弟子。

徐侍郎“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的牡丹诗,首首为后人推崇,更有“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玲珑绝唱。

诗文被传唱,书法亦著称于当时,徐凝毫无疑问当得起方干一句“老师”。而在学生方干赠给老师徐凝的诗词里,因为有一句“把得新诗草里论”,人皆言此为方干讥讽徐凝不过是村里一老人。

诗句并没有生出唇舌,没法解释这并不是方干的本意。为人散漫粗拙的方干,得后世一评语:“质野,喜凌辱”。想来与他我行我素、不拘小节的个性和作风有关。


图源:呼葱觅蒜

方干亦有一与评语截然不同的绰号,“方三拜”。是说他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

是真名士自风流,胸中有真才实学的人,大抵不屑与人虚与委蛇。在初见的礼数有三之后,便凭着本真的内心与人结交。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大抵因此种种,这位“生称高尚,死谥玄英”的才子才有这般自相矛盾的评价。   

在大中年间,这位踌躇满志的才子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可惜等待着他的,永远只有残酷的两个字:落第。

他深信自己出众的才华,却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次又一次名落孙山。他开始干谒朝中官员,彼时的钱塘太守姚合,诗名极盛,方干带着自己的诗文上门求见。

初睹方干真容,姚太守不免大失所望,心里甚是鄙夷。此等尊容,又做得什么好诗。他看不起方干,轻慢的态度明晃晃赤裸裸地羞辱着这个一身布衣的年轻人。只是待到姚太守坐定览卷,不禁骇目变容而叹之。

是为其才华所叹,也是为其“貌寝兔缺”的容貌所叹。满心欢喜的姚太守一改先前对方干的轻慢态度,热情挽留一连款待方干数日。

而有关于姚合与方干,还有另一则渊源故事。姚合欣赏诗人李频的才华,以女下嫁。而李频,曾从方干学诗,为方干弟子。

当门人李频都已经蟾宫折桂,进士及第,而老师方干却还在为读书人的第一等大事科举“寸心似火频求成”。

诗僧清越作诗贺他: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

他的落第,他与仕途的从来无缘,也许从一开始就不在于他本身有没有才华。

他被官方盖章:干虽有才,但科名不可与缺唇人,不使四夷闻之谓中原鲜人士矣。

容貌的丑陋,兔唇带来的后果,抹去了他所有的清词丽句。比起这无可更改的外表,他更欠缺一点运气。浙东廉访使王龟王大人欣赏他出众的才华,他耿直高洁的品行,拟推荐他去谏署任职,当时已经委托吴融草拟好了奏章,只是天意弄人,王大人却在此时因病逝世。   

大抵他这一生注定是白衣之身,无论怎样努力,上天总是会关上那扇读书人渴望功名的大门。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他头上渐生华发,数十年风尘仆仆、辗转奔波,功名富贵是一枕黄粱。他幡然醒悟,不再有荣辱之想。

后来,他回到了家乡,他归隐于镜湖。

他在湖的东面筑一间茅草书屋,在湖的西面有一座葱郁松岛,每到风清月明的夜晚,他撑起一支轻便的小舟,带着家中小儿和邻居老叟,惬意地往返在书斋和松岛之间。

在他所居住的地方,一花一草无不自成风景,使客人流连忘返。方干虽然家贫,但是仍然备有一把古琴,行吟醉卧之时自娱自乐。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 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方干《听段处士弹琴》

他是懂琴之人,亦是这位大师的知音,看淡孜孜以求的功名心,他将归隐的生活过成了笔下的诗。他的好友,朝廷官员,亦是当时闻名的诗人吴融曾写诗赠他:

把笔尽为诗,何人敌夫子?

句满天下口,名聒天下耳。

不识朝,不识市,旷逍遥,闲徙倚。   

一杯酒,无万事;一叶舟,无千里。

衣裳白云,坐卧流水。

霜落风高忽相忆,惠然见过留一夕。

一夕听吟十数篇,水榭林萝为岑寂。

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

随所适,无处觅。

云半片,鹤一只。
——吴融《赠方干处士歌》

名满天下的诗名,闲云野鹤的生活,在旁观者的心里,方干是“衣裳白云,坐卧流水”的逍遥之人,几乎不入晚唐那纷扰争斗的红尘。

长得丑不是一个人的错误,在人生的道路上,撞过无数次的南墙之后,仍然对生活抱有诚挚的热爱,对一片流云,对一方溪水,对一朵花,一棵草都有着诗意的共鸣和爱,那自然是一个活出了潇洒境界的人。

后人评说方干的诗,清润小巧,试读几首,深以为然。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隐隐临珠箔,微微上粉墙。

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方干《新月》

写得出这样清冷淡雅的一湾新月,方干的内心,想必是一个温柔细腻的人啊。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

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方干《送从兄郜》

大唐有太多优秀的诗人,有太多出色的诗篇,方干有才,他“句满天下口”的诗篇,千年之后,若不刻意去搜寻,竟然只能在故纸堆里泛黄。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仕途失意,羁旅他乡,这外表丑陋的男子用了那么多清洁美丽的词语书写心中的苦闷。白鹤的脱俗之志,鸣蝉的清高之音,凉月的孤寂之情,澄泉的清澈之心,无望无奈的青云之路,在这与故乡江南相似的山山水水里,清幽地流淌。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方干《思江南》

这一场梦回江南,还未行到家乡,便天明梦断。方干写着自己的乡愁,写着一场美梦未能成真的惆怅和遗憾。而不知有多少人,在这篇《思江南》里望见自己回不去的家乡。   

我爱君家似洞庭,冲湾泼岸夜波声。

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

常共酒杯为伴侣,复闻纱帽见公卿。

莫言举世无知己,自有孤云识此情。
——方干《赠钱塘湖上唐处士》

方干有一首《赠钱塘湖上唐处士》的诗,赠给好友唐处士,字里行间处处写着境遇相同的自己。“莫言举世无知己,自有孤云识此情。”昔日的高常侍有一首《别董大》,里面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位极人臣的诗人自有恢弘气度:天下谁人不识君?“白首卧松云”的隐者痛饮一杯生活的苦酒,半是安慰半是叹息:自有孤云识此情。

大约在888年,方干去世。他的学生门人一起谈论他的德行谋略和生平事迹,私谥曰“玄英先生”。

他留下诗篇370多首,共有10卷。同时代的文学家孙郃称赞其诗:“如仙葩之秀,异于常花。仙人灵龟之鸣,不同凡响。”说他的才华,“江南未有及者”。

韦补阙便是韦庄,在方干去后,向朝廷奏请,追赠方干进士出身。后来又由宰相张文蔚出面奏请,追封一官,已慰诗魂。

历史便是如此的戏剧,生前,方干孜孜以求想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博得一个功名,但始终进阶无门。在他去后,却被追赠进士,更被追封一官。“死去元知万事空”,这进士出身,空有着虚幻的哀荣。

后来,范仲淹访方干故居。

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

唐朝三百年冠盖,谁聚诗书到远孙。

——范仲淹《留题方干处士旧居》

那位将“读书做学问”刻入方氏血脉基因的方家远祖,不会知晓,在数百年后,他的后人,仅一个方姓村庄,就出了18位进士。

他很丑,也不温柔,但人生最大的成功,无疑是突破上天强加的丑陋,活出自己的潇洒和美丽。    


作者:月下婵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