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为何特别器重刘统勋?

 写乎 2024-03-16 发布于四川

作者:杨万功

清乾隆年间,有个大学士叫刘墉。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他的故事在一夜之间走红了大江南北。剧中的刘墉虽然弯腰驼背,但他睿智聪明、勇敢正直、大巧若拙,与大贪官珅明争暗斗,演绎出很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故事。

然而,他的父亲刘统勋的事迹却不为广大民众所知。若论起官职和能力,其父亲刘统勋,都远在刘墉之上。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刘统勋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等职。公元1761年(乾隆26年),刘统勋任东阁大学士监管礼、兵、吏、刑部、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刘统勋深得乾隆的信任,是被乾隆皇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之人。他擅长疏浚河道和水患治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毕生顷注于水利工程,使历代祸患民众的水害,变成为民造福的壮举。

刘统勋为官刚直廉洁、公正无私、吏治练达、目光远大, 深受时人赞许。乾隆皇帝曾称赞其:“练达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审决大狱、督办大工程,悉命前往莅事,无不治者。

在清朝科考历史上,能考中举人的,年龄一般都在31岁上下;能考中进士的,则是34岁左右。刘统勋17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足见其才华在清朝历史上亦堪称凤毛麟角。

因此,刘统勋年纪轻轻,就被安排到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一职。这可是个令诸位大臣非常羡慕的岗位——除了帮皇帝起草诏书外,还经常为皇帝讲解经籍,可谓皇帝的心腹。

雍正皇帝即位后,很快就察觉出了刘统勋的出色才干。雍正虽然没有立即给刘统勋加官进爵,但从内心里却对他非常认可,还常常亲自点名,让刘统勋来讲解经书。

某日,雍正兴趣正酣,想考考刘统勋,看他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于是,讲解完经书后,雍正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2篇文章。雍正故意装作很困扰的样子说:“朕今日收到2篇文章,写的都是对朝廷、对百姓的看法和见解,但这2篇文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爱卿帮朕看看,到底谁说的有理。”

刘统勋领命,接过雍正递过来的文章。他不看则已,越看表情越凝重。看完之后,扑通跪到地上,一本正经地说道:“请圣上远离这两人!”

雍正假装听不懂刘统勋的诉求,故作惊讶地问道:“爱卿为何会有这样的顾虑?”

刘统勋认真地分析道:“这2篇文章写的都很好。第一篇文风俊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辞藻堆砌,又颇为浮夸,相比江山百姓,此人更在意自我感受,恐不能堪当大任。言语间,渗透着闺阁女子的浅薄之气。”

雍正边听,边点头称是。原来,这篇文章,正是出自他后宫的宠妃。

说到第二篇文章时,刘统勋变得有点支支吾吾、欲言又止。雍正看出了刘统勋的担忧,鼓励他道:“爱卿直言无妨!”

刘统勋这才说道:“此人确实堪当大任。他的文章恢宏大气,不但胸怀鸿鹄之志,对百姓也是真情实意。这样的人,若是在乱世,定能成就一方霸业,可现在天下太平,他的存在即是一大隐患!”

刘统勋这番话,说得心惊肉跳,可雍正却在一边哈哈大笑。刘统勋一脸诧异,但看到没有触犯逆鳞,方才松了一口气。

接着,雍正轻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刘爱卿,你的评价非常到位。这第一篇确实出自一名女子之手;至于这第二篇嘛,你也不必太过担忧,因为它出自朕的手笔。”

轻易评价皇帝的言论,乃是大不敬之罪。听了雍正所言,刘统勋吓得心惊肉跳、“扑通”跪地。

雍正看穿了刘统勋的心思,缓步来到他身边,意味深长地说:“爱卿说得好!仅从一篇文章,就看到了朕的心思,你将来必定大有可为!”

事实正像雍正所言,待到乾隆即位后,刘统勋便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从内阁学士,升为刑部侍郎,又一步步位及人臣,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

论功绩,他献身修建水利工程,多次指挥疏通运河水道,大大缓解了江南水患,深受乾隆的赞赏。

刘统勋病逝后,乾隆又亲自写挽联,作怀旧诗,可见刘统勋对清朝的忠诚,乾隆心里也是非常认可的。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