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哲学史——主要学派及代表(收藏版)

 漫步月球路 2024-03-16 发布于河南

欧洲(西方)哲学的历史,大致是指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可分为4个时期:

①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②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③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④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对上述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即按照社会形态来划分,如下文。

奴隶制社会

1、唯物主义的代表:

泰利士(公元前约624547)希腊原始唯物主义的初期代表。主要观点:水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公元前约530-470) 原始唯物主义者、自发辩证法奠基者。主要观点: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和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 原子论唯物主义的创始人,希腊唯物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主要观点: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按必然性运动着的物质微粒'原子’所构成。

伊壁鳩魯(公元前341-270)希腊原子论唯物主义者。主要观点:原子在直线运动和偏斜运动中发生碰撞构成万物。

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55) 罗马的原子论唯物主义者,全面系统地阐发了希腊原子论唯物主义学说。

2、唯心主义的代表:

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500) 希腊唯心主义的初期代表。主要观点:“数”是万物的始基;一切都是和谐的。

埃利亚学派(巴门尼德:公元前六世纪末至五世纪中叶以后,埃利亚的芝诺: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和反辩证法学派。主要观点:自然现象和运动是虚假的,只有统一不变的“存在”是真实的。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观点:万物被创造出来是为实现神所规定的目的。对自然进行研究是渎神的,人只应通过认识自己来达到道德上的至善。

柏拉图(公元前约427-347)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者、希腊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主要观点:独立存在的永恒不变的“理念”是个别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产生于“理念”。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哲学上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主要观点:万物是由能动的“形式”和被动的“质料”所构成。

怀疑论派(皮浪:公元前约365-275) 怀疑主义学派。主要观点: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做出正确和错误的判断。

斯多葛派(塞浦路斯的芝诺:公元前约336-264) 宿命论学派。主要观点:美德就是摆脱情欲,服从命运。

新斯多葛派(塞尼卡:公元前约5-公元65) 宿命论学派。主要观点:命运统治着自然界。

新柏拉图派(普罗提诺:公元204-270) 神秘主义学派。主要观点:不可理解的“神”流射出万物。

封建主义社会

1、唯物主义的代表:

经院哲学中的唯名论(〔英]威廉·奥卡姆公元约1300 -1350) 经院哲学中的一种近似唯物主义的倾向。主要观点:个别事物是独立的实在,“一般”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

布鲁诺(公元1548-1600)意大利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泛神论者。主要观点:自然界是万物之神,它本身具有产生万物的内在原因。

2、唯心主义的代表:

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論(】托馬斯·阿奎那公元1225-1274) 经院哲学的正统唯心主义观点。主要观点:一般概念是独立的实在。

经院哲学 教会学院中所讲授和研究的宗教哲学的总称。在公元十世纪时,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基础开始形成,至十三世纪时,又歪曲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逻辑学,从而进一步系统化,制定成一个庞大的神学体系,使哲学变成为神学的侍女。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是德国和俄国的反动封建贵族的思想。其特点是脱离实际,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玩弄概念,为宗教信条进行繁锁的论证,排斥实际内容,否定独立思考,因此经院哲学后来被转义为繁锁哲学。从十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经院哲学作为没落和反动的封建贵族的思想体系,一直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集中批判的对象。

資本主义社会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唯物主义的代表:

培 根(英国人,公元1561-162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经验论的始祖。主要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人应当面向自然,要命令自然就必须认识和服从自然。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唯一可靠泉源。

霍布斯(英国人,公元1588-1679) 机械唯物主义者。主要观点:物质就是不依赖于思想的、占有空间的各种物体。运动是物体的位移。

洛 克(英国人,公元1632-170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者。主要观点:人脑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事物具有大小、形状等“第一性性质”,还有能使人产生色声嗅味等感觉但与这类感觉又根本不相似的“第二性性质”。

斯宾诺莎(荷兰人,公元1632-167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唯理论者。主要观点:神即自然,是唯一无限的实体:广延和思维是实体的两种属性。只有理性和直观的认识是真知识,感觉则是错误的原因。

唯心主义的代表:

笛卡儿(法国人,公元1596-1650)二元论者、唯心主义的唯理论者。主要观点:“物质”和“心灵”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二者从属于无限实体上帝。动物是机器。依赖于经验的天赋观念是绝对可靠的。

萊布尼茨(德国人,公元1646-1716)客观唯心主义者、唯理论者。主要观点:上帝创造的具有知觉和能动性的“单子”构成万物。理性知识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存在于理性本身,而不是来自经验。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唯物主义的代表:

拉·美特利(法国人,公元1709-1751)机械唯物主义者、经验论者。主要观点:人是机器。心灵不是独立的实体,它的一切作用都依赖于人脑和整个人体组织。没有外来的感觉就没有任何观念。

狄德罗(法国人,公元1713-1784)机械唯物主义者、经验论者。主要观点:万物皆由不可分割的、不断运动的、种类繁多并具有感受性的物质分子所构成。观察、实验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上帝和独立于人体的精神实体是不存在的。

爱尔維修(法国人,公元1715-1771) 机械唯物主义者、经验论者。主要观点:外物刺激感官产生的感觉是知识的基础。人是教育或环境(政治法律制度)的产物,环境则为人的理性所决定。

霍尔巴赫(法国人,公元1723-1789)机械唯物主义者、经验论者。主要观点:物质就是作用于感官的一切物体,是唯一的实在。运动是物体的位移。宗教是专制君主的统治工具,是骗子手们利用人对自然的无知、恐惧而捏造出来的。

唯心主义的代表:

贝克莱(英国人,公元1684-1753)唯心主义经验论者、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始祖。主要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的存在即在于它被感知,感觉之外不存在物质或有形实体。

休 谟(英国人,公元1711-1776) 唯心主义经验论者、不可知论者。主要观点:事物是知觉的集合;知觉之外是否存在物质世界,是不可知的。

3、德国资产阶级兴起时期

唯物主义的代表:

费尔巴哈(德国人,公元1804-187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思维是人脑的属性,脱离人体的理念是虚构的;人创造了神,上帝是客观化了的人的本质。

赫尔岑(公元1812-1870) 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者。主要观点;意识不是自然之外的东西,而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阶段。辩证法是革命的代数学。

車尔尼雪夫斯基(公元1828-1889)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者。主要观点:自然界是一个按自身规律运动的物质世界,形形色色的现象是物质的不同表现,精神是人体的属性。一切都向两极分化为对立面。

唯心主义的代表:

康德(德国人,公元1724-1804)先验论者、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主要观点:人类只能认识“现象”,“现象”即是感觉表象;在“现象”之外有“自在之物”,它不能被感官所感知,因而永远不可认识。

赞希特(德国人,公元1762-1814)主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观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独立于感觉经验的对象是纯粹的虚构。

謝 林(德国人,公元1775-1854)客观唯心主义者。主要观点:主体和客体在无限的超时间的“自我”中的绝对同一是世界本原。绝对同一从无意识的活动向有意识的状态转化,使自然界得以产生和发展。

黑格尔(德国人,公元1770-1831) 客观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辩证法家。主要观点:“绝对观念”是纯粹的思维实体,因内在矛盾而运动并外在化为自然,进而在人类精神的历史中认识自己,达到绝对真理。

4、西欧自由资本主义末期

唯物主义的代表: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阶段

唯心主义的代表:

意志主义(叔本华:公元1788-1860,尼采:公元1844-1900)德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宇宙的本质是意志,意志的本质是奋斗和权力。

实证主义(〔法]孔德:公元1798-1857,[]斯宾塞:公元1820-1903)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科学只在于把孤立的感觉现象用感觉中的常规联结起来,而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不可知的。进化只是量的渐变过程,没有质的飞跃。

新康德主义(朗格-公元1828-1875,柯亨-公元1842-1918)德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康德的“自在之物”并非客观实在,只是表明知识局限性的“极限概念”。社会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道德理想。

5、帝国主义时期

唯物主义的代表: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列宁阶段。

唯心主义的代表:

新黑格尔主义(〔英]布拉德雷 公元1846-1924[]克洛纳 公元1884)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实在(或黑格尔所称的“绝对”)就是感性经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非理性的。

馬赫主义(〔奥]馬赫 公元1838-1916,[]阿芬那留斯 公元1843-1896)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物体是各种“要素”(即颜色、声音等感觉)的复合,世界由感觉构成,

直觉主义(柏格森 公元1859-1941)法国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主要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无限连续的“绵延”,即不断创新的纯粹的生命冲动;物质便是生命冲动的松弛和中断。只有通过非理性的直觉才能把握“绵延”。 

实用主义(詹姆士 公元1842-1910,杜威 公元1859-1952)美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自然即经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看它能否适应我们的需要,有用的便是真理。

新实在論(〔美]霍尔特 公元1873-1946,[]穆尔 公元1873-1958)流行于英美的唯心主义哲学。主要观点:感觉、概念是独立的客观实在。世界可由逻辑的概念和命题推演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