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卷 第一章:中医的现状是中国社会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

 东方柏桑 2024-03-16 发布于四川

第一:中医的现状是中国社会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

回到2023年,自《黄帝内经》问世,中医已经走过了两千三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凡经典著作及其重大理论的创新(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瘟疫论》等),都是沿着长期积累,厚积薄发,集体创作的客观规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即从百家争鸣到百花齐放)的“酝酿”发展阶段。先秦、东汉、明清,都曾是中医各家学说非常活跃的时期。所以心绪活跃的学术氛围和聚合交流的学术风气,是中医理论升级创新的重要条件。然而,从远古至明清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时期,医家聚合交流,却是几近奢侈而不可及的事情,至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经典著作之所以能够诞生,较《华佗术》的命运,也只能猜测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这种偶然,完全基于数千年来中医的临床医疗体制,始终是以个体为主的运行机制,从望闻问切到辨症施治,都有别于现代医学各种辅助科室相互配合的医疗体制。从民间医师到宫廷御医,从中医医院到中医名医馆,从中医科到中医学院,中医的临床诊治、医术积淀、医理进修、个人成长等等,几乎都是“单兵作战”模式即医生与病人的个体对个体的医疗行为。多数杰出的医者到了晚年,由于记忆减弱,拟传承立新已力不从心,很容易致使一生心血积累断崖式痛失,致使后人始终处在继续“单兵”探索与践行之中。一代一代的中医人,就这样一直处于周而复始的自我积累,没能叠加前人积累的经验更没有可能进入到汇集、整合、分析、的必然阶段,有些方面甚至出现“退化”和断崖散失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升级创新驱动要素,很容易被人们理解为:中医是“晦涩”教育,“碎片”积累,“零星”弘扬,“断档”传授,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

中医的“单兵作战”的模式,是中医药行业自远古以来就形成的行医方式,是中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延续中,自由萌芽,顽强生存的特点而决定的医疗体制。“单兵”模式之所以能长期存在,还与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有关。一是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广袤地域,人口密集度高低不一,稍微大点的集镇和县城,一般都开设有个体的“中医堂”或“中医馆”,而且医药一体化,药材也是自己摘采,长此以往,医者与患者基本上都已相对“固化”,而医者与医者的相互交流却是极少,少数“江湖医生”为谋生,则只能以“个体游医”的形式行走四方而谋生而且很容易被社会闲散人员借以谋生。二是古代农耕社会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依附关系松散,教育、农耕、养殖、贸易也都与医疗行业处在同样“个体”为主的环境条件中,联合诊所,集体“会诊”在民间几乎是不可的事情就连大医孙思邈江湖“寻方”,也要付费方可讨觅。三是古代中医的有效验方,作为家庭生存的支柱,基本上只传药而不传量,有些甚至将验方列为祖传“秘方”“单传”,概不对外。在远古直至明清的中国社会,没有专利保护的中医药事业,也就失去了医理与医术广泛交流的基础,进一步固化了“单兵作战”的模式继续延伸,也使得中医药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异常地举步维艰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医的行医与诊疗技能,完全取决于个人践行与觉悟的层次,包括医德、医理与个人医术,都是紧紧围绕着“个体”这个元素自我学习,个人思辨,自我觉悟,反而进一步巩固了整个行业以个体为核心的社会性医疗体制。最后一点,中医“单兵”模式,或许受到内经运气学说中“四方”“四时”的时空地域观影响,加之师承有别以及各家学说的门派差异,很难打破已经固化的模式,统一所有医者的思维与行为明清时期虽然兴盛有“各家学说”的温床,却只有《医宗金鉴》在大一统的机缘中,有所弘扬,却未能创新,特别是体制还是老体制。

没有大量临床医案的归集,就不可能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没有共性纲领的分析统一,自然就不可能用概率思维去战胜直觉达到积累后的理论创新。所以,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同样经历了问世之前数千人,数千年的验证积累,偶遇机缘,厚积薄发而且是集体聚合创作而成。且,由于“单兵作战”体制的继续延伸,又因医者个人的水准和四方地域的差异,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的理解和临床体会,产生了大量的、名目繁多的“注解”“释义”“新解”“校正”版本,使得中医传承、守正、发展,显得愈发之艰难。

小结:中医的个体临床医疗体制,是造成中医传承、发展、创新的社会遗留屏障而缺少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缺少百家争鸣的学术土壤缺少互相欣赏、相互取长补短的学风缺少不断互相总结和提高临床诊治经验交流缺少导师后续引领的理论学习及其思维拓展;缺少统一权威的系统教材等,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医临床水平的提高和中医理论创新发展的直接屏障。以至今日,经验思维、崇古思维如瓶颈,制约了人们对“经典著作”批判式的守正思维、审辨思维、溯因思维,而九州上下,八仙过海,又恐反噬人间正道...。在叹息中医的现状是中国社会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的同时,千年古业之正道,还需今朝“借用”昆仑智慧来整合布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