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卡遗珠!这部空难“人吃人”的影片不输《利益区域》

 耐观影 2024-03-16 发布于泰国

《绝境盟约》剧照

一部游走于人类社会道德边缘的

“人吃人”空难影片

空难题材在灾难片这一类型里往往是难以触碰的。因为飞机只要坠落其存活率就会奇低,并且从灾难发生到结束的时间跨度很小。种种原因都导致创作这类电影的难度之大,新世纪最会拍灾难题材的美国和韩国,产出的优质空难电影也是极其稀缺。

空难大多时候以元素的形式辅佐电影类型,韩国近年上映的《非常宣言》(Emergency Declaration),便是用空难裹挟政治的形式出现;美国的《萨利机长》(Sully)则是以机长为主视角的半传记电影;《迫降航班》(Flight)亦是如此。不以个人视角而是塑造群像的空难电影更是少之又少,糅合犯罪类型的《空中监狱》(Con Air)、喜剧类型的《空前绝后满天飞》(Airplane!)、甚至和恐怖联系在一起的《7500航班》(7500),都难免脱离了现实,变成了以飞机为“世界观”的虚构电影

《非常宣言》《萨利机长》《迫降航班》海报

在2023年威尼斯电影节,一部根据真实空难事件改编的西语电影被选作了闭幕电影,该片也在接下来的欧洲电影奖大放异彩并提名了美国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以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它就是《绝境盟约》(Society of the Snow)

导演J·A·巴亚纳是西班牙人,曾执导《海啸奇迹》(The Impossible)和《侏罗纪世界2》(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绝境盟约》也是其自《海啸奇迹》11年后再次尝试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电影,在《海啸奇迹》中,导演就已经展现了捕捉人性和情感中脆弱一面的精准。在这部电影中更是把人物在困境下的选择和人性的挣扎诠释的淋漓尽致,让其不单单只是一部空难后的求生电影。

《绝境盟约》海报

《绝境盟约》改编自巴勃罗·维耶西撰写的回忆录《雪下百态:世界上最伟大的生存故事的权威叙述》(La sociedad de la nieve),真实事件蓝本是1972年的安第斯空难

1972年10月13日,一架载着乌拉圭橄榄球队的乌拉圭空军571号班机(Uruguayan Air Force Flight 571),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飞往智利圣地亚哥参加比赛,由一架福克F27执行任务。在安第斯山脉因遇上乱流,飞机偏离航线撞山,机身断为两截,29人当场死亡,而该球队内的大部分队员则生还。

《绝境盟约》剧照

由于失事位置太偏僻,再加上该处天气达零下40度,十分寒冷,机上有些人因失温或遇上雪崩而死去。生还者希望能活着等待救援队的到来,可是,他们从电台得知救援队已停止进行搜索行动,生还者只好以死者尸体充饥。其中两名球员在艰难的情况下步行10天下山,最终成功向他人求救,直到意外发生第72天后(即12月22日)他们才被智利空军救援队救出,45人最终只剩下16名生还者。

该事件在1976年和1993年先后被墨西哥和美国翻拍成《残酷的生存》(Survive!)和《天劫余生》(Alive),《绝境盟约》则是第三次翻拍。同年一共发生了35起空难事件,空难的原因大多是自然原因、技术原因、恐怖分子劫持,幸存下来的人也少之又少,但只有安第斯空难的故事被反复的拍摄。

《残酷的生存》《天劫余生》海报

这次空难能够被经久不衰被翻拍的原因,便在于其传奇性和游走于人类社会道德边缘的“人吃人”现象。据资料记载,在被困期间,众人因无法忍受饥饿而作出集体决定,即吃死去战友的尸体。现在电影中吃掉尸体自保的情节已屡见不鲜,经典美剧《越狱》第四季中T-Bag为了走出沙漠不惜吃掉同伴尸体……

但安第斯空难却是真实发生的。

在这之前正式有过记载的人吃人案件是日本太平洋战争1944年的光苔事件。事件中,一艘日本陆军征用船遭难,船长在严冬的知床岬无食物可吃,最终吃掉了同行船员的遗体并生还。一般认为此事件是日本历史上不少食人事件中,首次有食人者获刑,事件亦被民间视为“唯一获法庭审判的食人事件”。但其实,日本刑法并无食人相关规定,钏路地裁实际上是将事件当作尸体损坏案处理。当然在安第斯空难结束后,人吃人事后并未掀起任何的波动,大家仿佛已经默许了在极端情境下爆发的兽性的存在。

《绝境盟约》剧照

这个道德问题可以看作是电车难题的一种变式,如果吃掉同伴的尸体相当于违反伦理道德的法则,也是打破人类社会自古以来的定义。不吃则会导致自身的死亡,当人只剩下“活下去”这一个要素时应该如何选择,成为了影片的关键。

电影中导演着重强调了努玛这个角色,他在一开始是最反对吃同伴尸体的人,在看到同伴们要吃亲近的人的尸体时,他甚至爬出了废墟拯救了众人,但也因此落下了伤病。在他知道自己已经命不久矣之时,写下了那句可以吃我的尸体的遗嘱,也是因为他的这句话,众人选择了出去寻找自救的办法。他自带一种救世主的人物气质,但却倒在了黎明的前夜。

《绝境盟约》剧照

回到电影本身,虽然这是由西班牙、乌拉圭和智利三国联合制作,但是无论是影片结构还是观感都迫近好莱坞商业电影。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其严丝合缝的剧本结构,《绝境盟约》中的情节推进堪称灾难片的教科书。在观众已知电影背景的情况下,在影片第15分钟直接进入空难的主题并构建角色身处的困境。在15到第60分钟时,幸存者们搭建营地,营救伤员,分摊食物,发现了一两架飞机飞过,这些都把观众带入了一种“胜利的假象”之中,导演用看着零碎的情节填充了每一分钟。

同时在这一阶段,导演也提出了主旨——到底要不要吃同伴的尸体?

《绝境盟约》剧照

60分钟之后,又一困境来袭,暴风雪的出现让飞机这一最后的庇护所的安全性荡然无存。所有人也陷入了不可逆的绝境。90分钟迎来了故事的高潮也是最后的希望,努玛的一句“你们可以吃掉我的尸体”让影片前段一直在探讨的议题消失,幸存者们也组建成小分队最后寻找救援。

结尾部分也是使《绝境盟约》与翻拍的前两版或者其它灾难电影不同的地方。导演拉长了尾声的时长,让影片变成了两个半小时来搭建情绪的联接。通常的灾难电影如《隧道》(The Tunnel)最后李正洙被救出,影片便也结束了,在《绝境盟约》中则又花了将近全片1/5的时间描绘被救后的陈述。这样完整的结构让整体的观感更加圆滑,让前中期观众压抑的心情在结尾得到应有的释放。导演如同有强迫症般的把故事的层次划分清晰,让观众完整代入电影的语境。

《绝境盟约》剧照

除了精准的剧作结构外,影片无论是从视觉听觉设计还是真实事件的还原都做到了精致二字。

24岁的阿道夫·费托·施特劳赫,用驾驶舱的遮阳板做了两副太阳镜,防止眼睛受太阳光伤害;弗朗西斯科·尼古拉博士留下幸存的一名一年级医科学生和二年级医科学生,从航班的剩余部分找来材料,制作夹板和绷带;费托还设计一种把雪融成水的办法,他把雪放上金属座位,用阳光把雪融掉后滴入空酒瓶。

这些在回忆录中的细节都被全部还原到了电影当中,极大的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在镜头上导演采用了大量的俯瞰视角来表现幸存者们的渺小,同时消除掉求救的声音更让人感觉绝望。导演谨记真实感和现实主义,所以没有像《涉过愤怒的海》(Across the Furious Sea)那般陷入刻意的表现主义象征之中。

— F I N —

文字:发条辰

排版:何初蕾

编辑:留白

责任编辑:Xavi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