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战军||​​风雨平江路

 昵称70808387 2024-03-16 发布于山东

风雨平江路
刘战军
          
2009年,我国首批评选十条历史文化名街,苏州平江路以排名第四当选。这次到苏州来,先后六次游览平江路等地,走遍了大小街巷,看到它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有阳光明媚,也有腥风血雨;有诗情画意,也有哲理睿智;有儒释道的释然,也有满江红的激奋;它为我们展现的历史长卷,让我们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千古沧桑事,万代鸿雁鸣,绝了。
          
1.鱼肠剑之血
          
商朝末年,周太王认为自己第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后来的周文王),有王者之气。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就此“逃跑”,泰伯跑到现在的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国。泰伯故去,仲雍继位。此后,吴国基本是弟承兄尊传递王位,成为一种君子之风,人们认为是美德。
吴王诸樊依祖制传位给二弟、又传给三弟。当三弟临终前欲将王位传给四弟季子札时,季子札不受。按理王位应传给诸樊的长子公子光。但是,三弟却私传给自己的儿子“僚”,这引起大家的不满。于是,从楚国逃亡而来的伍子胥,把刺客专诸举荐给公子光。公子光让专诸借宴席献鱼之际,用鱼肠剑刺杀王僚,自己登上王位。公子光,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泰伯·施美文/摄影
          
阖闾登上王位后,决定把王宫迁到当年他父亲诸樊建的一个小邑,就是现在的姑苏。于是,阖闾委派伍子胥建新都。
刺杀王“僚”的鱼肠剑,是当时最著名的五把名剑之一。但是,这把剑天生“逆理”,是由不怀好意的越国所献。果然,这把剑成为吴王僚的“灾星”,刺杀王“僚”后,阖闾就把剑收藏起来,秘不示人。阖闾死后,连同另外两把名剑“胜邪”“湛泸”一同陪葬。阖闾墓在虎丘的剑池,这就是“剑池”的来历。    
据说,明朝时天下大旱,剑池水干涸。大学者王鏊、唐伯虎等人曾循迹下探,并没有寻到陪葬剑的踪迹,阖闾墓至今还是一个谜。
          
2.平江河之泽
          
伍子胥受命修建都城,在现在的玄妙观位置修建了王宫。为了吴王出行方便,于公元前514年开挖了平江河,修了平江路。平江河、平江路均为1600米长。当时,开挖运河虽然不是伍子胥首创,但在江东、现在江浙沪水网地带,意义非凡。
首先,改善了交通状况。要想富,先修路,古今是一个道理。当时开挖的人工运河,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促进了江东的经济发展。
其次,增强了运输效能。强大的运输效能,有助于提高吴军的作战能力和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后来,吴国又修了邗沟等等运河,对远征楚国,威逼齐、晋等国,称霸于诸侯,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吴 运 河
 
邗沟满渡出淮北,
粮草勤王伴戟行。
问鼎中原成霸业,
吴堤垂柳舞东风。
          
第三,畅联了水路网络。由平江河为先导,此后西修“胥口”,东接娄江,使吴国运河西连太湖,东接东海,形成了活水网,保证了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消除水灾,为江浙沪成为鱼米之乡,奠定了客观基础。后来,苏杭成为“天堂”,成为国家粮食和丝绸主产区、税收大户,乃至改革开放江浙沪先富起来,都是吴国基础建设的遗泽。可以说,平江河功盖千秋。
          
天  堂
 
沃野嘉禾叶正黄,
运河清水灌甜浆。
骄阳似火三秋艳,
不负农心五谷香。
              
阊门之水门·施美文/摄影
          
第四,形成了水陆相倚。伍子胥修建苏州城时,除了循古例外挖护城河、內修城墙和城门箭楼外,还根据江南水网特点,本着“象天法地”理念,每座城门都加修了水门,使城门“钩邑相徽”“水陆萦廻”。如今,苏州盘门依然保留着原滋原味的水陆城门。独特的军事思想,巧妙的因势利导,波涌雄浑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从旅游视角论,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一说。
              
相门将军楼·施美文/摄影

苏州相门*
          
阖闾城阙镇江东,
伍子象天法地功。
铸剑干将红火处,
夕阳钩邑相徽中。
朱门伟岸迎龙讯,
灰瓮幽黑囚虎踪。
策马谯楼抬望眼,
鸣金礼炮凯歌雄。
          
注:*相门是古姑苏城东门,原名匠门,是干将莫邪等工匠锻剑、造物之地。
          

盘门及水门·施美文/摄影

          
苏州盘门*
          
水陆縈廻藏卧虎,
吴中锁钥降蟠龙。
专诸功借鱼肠剑,
孙武征齐演甲戎。
勾践兵颓难志短,
伍员良策霸天穹。
深壕浊涌无波浪,
碧草城头败又荣。

注:*盘门是姑苏城的南门,为御镇越国门上悬一桃木蟠龙,故名盘门。
          
阊门·施美文/摄影
              
苏州阊门*
          
五龙汇聚佑吴勾,
七里山塘到虎丘。
上气通天西破楚,
下繁市井醉仙楼。
长歌一曲桃花雨,
难诉千年草木秋。
居易筑堤泽广宇,
东坡诗酒话风流。
          
注:*白居易任苏州“市长”,修山塘堤直通虎丘;苏东坡说没到虎丘等于没来苏州。太平天国时,战火烧毁阊门外商业街,大量难民逃往松江县东部,即现在的上海,为了不忘家乡,把一条河称苏州河。
              

肖家巷·施美文/摄影

          
3.平江路之巷
          
漫步在平江路上,发现与福州三坊七巷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深宅大院不多,小户型人家比比皆是。因为历史厚重,这里每一栋房屋,每一个院落,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信步来到肖家巷,此巷曾称将军巷,是因为大名鼎鼎的周瑜在这里住过。真实的周瑜,身材魁梧,风流倜傥,文采飞扬,具有雄才大略。他精通诗文音律,而且容不得差错。所以,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因此,有些献艺女子见周郎在场,弹曲时故意失误,引起周郎关注,求得周郎指点。    
          
周  瑜
          
周郎倜傥风流慕,
韵律词歌鲜有误。
弹曲名伶失手多,
妾心祈盼周郎顾。
(仄韵)
          
丁香巷,人们如今也称作“雨巷”。舞蹈《雨巷》(某年春晚节目),就是作者在此触景生情之作。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是,姑娘们的爱,在不同地方表现形式也有不同。江南水乡姑娘们的爱,通过细雨中的旗袍、花纸伞,伴着丁香,挺胸、踮脚、甩手等饰品和动作,依“韵”而现。属于小桥、流水、闺秀、白墙、黛瓦、绿萝等另一种婀娜袅袅表现形式。
              
丁香巷·施美文  摄影
          
丁香雨巷
          
黛瓦青苔堂上燕,
小桥流水戏鸳鸯。
牛毛细雨花纸伞,
淡粉旗袍素雅妆。
踮脚挺胸扬柳步,
随风馥郁紫丁香。
江南闺秀婀娜俏,
金桂玉兰尽吐芳。
          
悬桥巷,准确地说应该称“吊桥巷”。明朝时奸臣魏忠贤,在这里有个祠堂,他知道自己名声不好,很是心虚,怕有人找他算账,将祠堂口通路挖断,修建一座吊桥,白天放下吊桥通行,晚上把吊桥悬起。由此,人称悬桥巷。
平江路南头的建新巷,有一个义庄。义庄,是宋代范仲淹最先提出,是非宗教民间社会救济组织,宗旨为救济贫苦之人,这应该是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开端。
平江河两岸民居,具有江南水乡典型特点。前面是车马路,后面有乌蓬船;小桥流水青藤,黛瓦粉墙花窗,堂燕腊梅杨柳,品茗踱步吟唱,诗情画意满满。唐代白居易做过苏州“市长”,他不忘苏州生活,吟诵道:“扬州驿里梦苏州,梦见苏州水阁头。”
          
民  宿
          
小桥流水人家小,
黑瓦白墙老木黑。
杨柳轻枝千叶杏,
深宅天井两枝梅。 
枕河听橹咿呀响,
清梦浮舟竹马回。
谯鼓三声宁静远,
晨钟四处捣衣槌。
     
    
4.平江路之桥
          
平江路南端有一方石碑,碑上镌刻着著名的《平江图》。这是中国留存最早的城市布局图,世界罕见。《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郡守李寿朋刻制。图刻绘制了当年姑苏城街巷布局,有城墙、护城河、衙署、街坊、寺院、桥梁等等。有介绍说,刻图上仅桥梁就有359座。所以,桥文化是平江路一大特点。
最著名的朱马茭桥,始建于春秋时期,由六条花岗岩石梁组成。当年,岳飞奉召回朝,行至此桥遇见钦差宣旨捉拿岳飞。岳飞下马接旨时,卫士王横阻拦被杀,血溅军马、石桥和桥下茭草。当人们听说岳飞屈死风波亭后,这里的血迹还在,就称此桥为朱马茭桥,以此纪念岳飞和王横。
              
朱马茭桥·施美文  摄影
          
朱马茭桥
          
皓月春秋百代遥,
运河梁柱六石条。
平凡相貌挺身骨,
方便行人任苦劳。
武穆精忠前弃马,
王横血染后茭茅。
斯民哀泣英雄泪,
大众常思朱马桥。
              
雪糕桥·施美文/摄影
          
雪糕桥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故事之一。相传古代平江路这座桥边,住着一对母子,家中十分贫穷。一年冬天,连下大雪十多天,年迈的母亲病重,很想吃一块米糕。可是,大雪天气,儿子身无分文,只好出门想办法。他突发奇想,用白雪做了一块“米糕”送给母亲,母亲吃后病就好了。人们称其是大孝子,并把这座桥称为雪糕桥,以资纪念。这一名称中的“雪糕”,与西方冰淇淋式雪糕,没有一点儿关系。
平江河上,还有“思婆桥”“华阳桥”“通利桥”“胡厢使桥”等等众多的桥。每一座桥都有故事,都有说不完的闲情逸事。
              
昆曲馆·施美文/摄影
          
5.平江路之韵
          
平江路有《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和《中国昆曲博物馆》,加上苏州园林的《藕园》,苏州“三绝”就齐了。
评弹,是一种说唱艺术,流行在以苏州为主的江南。评弹分口说的“评书”,以及男子操弦、女子弹琵琶说唱的“弹词”。弹词由说、噱(头)、弹、唱几部分组成。唱词多为七言句,明显是由七言诗演化而来。通常是用一首词来定场,称为“弹词开篇”。所以,弹词有着词的血脉。    
          
评弹·施美文/摄影
          
弹词起源于宋代,明朝第一才子杨慎,曾将《二十一史》写成弹词,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正是杨慎所作一首弹词开篇的第一句。
评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吴语说唱。吴语,也称吴越语,或称江东语,通行于江浙沪及安徽部分地区。吴语与汉语一样,都属于汉藏语系,是上古时汉语的一种,与汉语没有隶属关系,都是现代汉语。吴语以临安话为基础,以苏州音为标准音。汉语分四个音调,而吴语分清浊音,保留了四声八调,每个汉字发音更符合隋朝的《切韵》和《唐韵》。所以,吴语听起来更柔和、绵软、委婉。    
汉字的字形,有的历经几千年没有变过。所以,现代人使用汉字,就能够与古人交流,可以搞“穿越”,没有文字交流障碍。而吴语更神奇,直接就可以与古人对话。中华文明的宏大和连续性,有多维度的东西作支撑,其内在逻辑令人惊叹。
          
弹  词
          
泽水平江多百韵,
琵琶吴语伴三弦。
噱头弹唱听一曲,
胜似蟠桃醉九仙。
              
剧目·施美文/摄影
          
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唐朝时有一个油坊主姓张,人称张打油。一天,他写了一首诗《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写在纸上,迅速流传,人称“打油诗”。他不仅打破了用文言文写律诗的传统,也开创了白话文作为书面语的先河。多少年以后,中国的“五四运动”,正式确定把白话文作为书面语。在这方面,张打油功不可没。    
在元代,关汉卿在元曲的基础上,创立了杂剧,写出了《窦娥冤》《望江亭》等戏曲。后来,元代王实甫写了《西厢记》等名著。到明朝,汤显祖又写了《牡丹亭》等作品。随着士大夫等有闲阶层的扩大,在江苏太仓、昆山诞生了昆腔戏曲形式,人们把《牡丹亭》等杂剧(在南曲中称传奇),搬上了舞台,产生了昆曲。《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与英国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他们都于公元1616年故去。
昆曲的特点,唱词基本为韵句,使用吴语及《中原音韵》,朗朗上口,富有美感;伴奏音乐,源于散曲调式,相对固定,唱者、听者有所遵循;昆曲念白,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容易讲述复杂的故事情节;表演形式,引入中国武术,肢体语言新奇惊险引人入胜;特别是唱、念、作、打样式组合,如万花筒般让人眼花缭乱,趣味连连;扮相表现,各类人物脸谱化,并且越来越夸张,令人叫绝;表演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进行各种组合搭配,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演员身段,配以高档绸缎刺绣服饰和各种装饰,显得富丽华贵,深具观赏性。昆曲,无疑是中国乃至世界戏剧界佼佼者,处于巍然昂立的艺术巅峰。
昆曲产生后,深得士大夫和有闲阶层喜爱,立刻风靡江南。不久,又传播到另一个士大夫聚集地——北京。但是,昆曲是以吴语演唱,影响了更为广泛地域的传播。于是,人们纷纷用各地语言改造,进而形成京剧及用各地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比如,评剧、吕剧、豫剧、川剧等等。昆曲成为万剧之源,影响到全中国,乃至海外有华人的地方。    
          
昆  曲
          
软语丝弦响碧空,
霓裳水袖舞丹宫。
花翎脸谱蟠桃宴,
斤斗神拳炫武功。
秋雁悲歌催落月,
华清沐凤起苍龙。
三吴天籁青云醉,
九绕房梁曲未终。
          
6.平江路之道
          
来到苏州,人们普遍认为代表苏州的第一名街是平江路,或者是山塘街。其实,在苏州人眼里,第一名街应当是观前街。因为那里有玄妙观,有许多瑰宝和人们精神上的寄托。平江路的西边是临顿路,是当年吴军出征临时停顿集结的地方,再往西几步之遥,就是玄妙观。    
玄妙观地址,原是吴王王宫,西汉时在此设“通天台”,观测天象。西晋公元276年,在此建一道观,称“真庆道院”,后改为“开元宫”“天庆观”。公元1296年,元朝皇帝改名为“玄妙观”至今。其规模之宏大,殿堂、人物之完整,堪称江南第一观。
          
三三清殿·施美文/摄影
          
玄妙观“三清殿”,修建于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是我国保存最完好、体量最大的宋代大屋顶木结构道教建筑,堪称国宝。其特点是,石柱环列,斗拱雄健,月梁壮硕。地砖均为御窑生产,与北京金銮殿同一等级。    
仅从建筑飞檐可以看出,西安汉唐大屋顶古朴、雄浑、大气;苏州宋代大屋顶规矩、俊朗、秀美;北京明清故宫大屋顶端庄、威严、霸气;福建和岭南大屋顶俊俏、活泼、灵动。这些不同,既受地理气候(主要是降雨)影响,更是人文理念传承使然。
          
三清殿·施美文/摄影
              
独角青牛·施美文/摄影
          
道 德 经
          
神兽青牛独角,
腾云驾雾向西。
函关挥笔经典,
老子拍胸第一。
          
玄妙观是道教场所,供奉着老子刻像,即四绝碑,是镇观之宝。碑面是唐代吴道子画的老子像,有唐朝颜真卿题字,有唐玄宗御赞,是宋代刻石名家张允迪刊刻。他们四人遗迹聚为一体,世上绝无仅有,故称四绝。
              
四绝碑老子像·施美文/摄影
          
四 绝 碑
          
千年老子肖像,
皇帝名家墨香。
石刻传承万古,
留名青史芬芳。
          
观内设供奉孔子、朱熹殿堂;有观音(九天玄女、即慈航道人)殿,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同化能力,尽玄尽妙。中国儒释道教和谐相处,和平共存,展现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海涵包容。    
观内有一座原本有字却已无字的立碑。当年,方孝孺反对朱棣篡位,朱棣要杀其九族。方说,杀我十族也反对。朱棣就在九族之上,加上他的学生共十族,全部诛杀,并将方的题字碑文磨去。无字碑,诉说着悲壮历史。
          
无字碑·施美文/摄影
              
无 字 碑
          
铁骨铮铮孝儒,
信条不改如初。
高碑无字书理,
万众心思丈夫。
          
观内“魁星点斗”塑像,人物夸张生动,意境深邃,让人们了解文曲星如何点状元。
          
魁  星
          
天庭文曲举斗,
下界金瓯玉猷。
金殿三皇策论,
红袍独占鳌头。
          
观内靠天吃饭碑, 碑上有一个大大的“天”字,有一人端着饭碗,拿着筷子,靠在天字旁。天字十分硕大,人物渺小谦卑,形象维妙维肖。碑文很长,最后连用33个反问句,问你求什么、愁什么、争什么、怨什么等等,以明白无误的俗语劝世。这种劝世手法,生动,活泼,有趣,通俗,很是亲民,世间少见。
              
靠天吃饭碑·施美文/摄影
          
天  道
          
吴地天赐灵脉,
姑苏养育勤民。
聪明智慧刻苦,
道法自然春心。
          
玄妙观内还有大量彩绘、雕塑,讲了许多道教故事,堪称道教故事、人物、法器大全,让人大开眼界。
          
道  教
          
三清五帝端坐,
元帅真人殿堂。
道法尊严教化,
和谐社会绵长。
          
耦园·施美文/摄影
          
7.平江路哲思
          
古云:大隐隐于市。在人头攒动的平江路东北隅,有一座十分宁静的“藕园”,十分深刻、贴切地诠释着大隐隐于市的哲理。    
苏州明朝有园林271座,清朝时所剩130座。据2018年统计,现今尚有108座。藕园,是苏州九大世界非遗园林之一。
藕园地处平江路东北角,三面环水,孑然独立。占地仅12亩,说有巴掌大,并不过分。但是,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确实深具苏州园林本质,内蕴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辩证思维的理念,令人惊异,叹为观止。当然,这些深刻内涵,走马观花难以感知,需要深“昧”,需要细“品”。
道法自然,是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已形成的思想文化理念。管子说,衣食足而知礼仪。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生活向往就成为人们的追求,甚或会成为第一追求。乐山乐水,人之天性。在盛产嘉禾的水乡,多数人糊口问题解决的比较早。黄帝时缧祖首先发现了蚕丝,穿衣问题也解决地比较早。从春秋时期,江南就开始营造园林。他们认为,道生一,一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所以,他们将山水林木置于一园之中,信奉道法自然,又力图掌握乾坤。这种怀天下、法自然的精神追求,逐渐形成思维与现实趋同定式,进而构建袖里乾坤的园林。
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含蓄,隐喻暗涵,点到为止,玩味品悟,心领神会。比如,《红楼梦》表面上是写大观园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实际是反映一个朝代的兴盛衰亡。确实,世界上的许多事情,本来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藕园,似乎意为池塘“莲藕”之园,实为意在“佳(家)(藕)”之地。原来,此园是清朝一位退休大员与他文学修养同样很高的夫人联袂修建。从耦园主人在园中留下的题字、诗文中,可以品味他们社会人生的意境和追求。    
          
哲  园
          
藕园碧藕虚心孔,
竹苑青竹气节高。
滴水涓涓可汇海,
湖石磊磊上云霄。
花窗一扇乾坤大,
北斗七星万里遥。
杨柳如烟琴韵雅,
枫松月下雨芭蕉。
              
耦园双照楼·施美文/摄影
          
藕园整体布局,巧妙而又适用。中部的“双照楼”、客厅、书楼、卧室等建筑,是主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所有楼台厅堂,均有主人所取名称的题写的楹联等等,翰墨香浓。谓之“双照楼”,显然是取日月双照之意,反映了主人的精神追求。现实中的日月双照景观鲜见,只有在太湖中西山岛上的明月坡,在八月十五晴朗的傍晚,才能见到日月交辉的奇景。明月坡,是五千六百多平米的白色大理石平坡,当年吴王夫差和西施曾在此观赏饮宴,主人显然通晓这个典故。
    “双照楼”东西两侧,则对称的两个园。从中间位置到两个园,有“走马廊”相连。两个园相对独立,景物各有千秋,信步走着走着,又会回到中部。原来,中国文人骨子里的“中庸”,始终占居主导地位,可谓孙悟空逃不出如来的手心。    
          
          
袖里乾坤大,
胸中宇宙鸿。
东西偶称院,
人主尚中庸。
根藕虚心孔,
莲实结籽众。
阴阳常转换,
哲理气如虹。
          
耦园中简约的月亮门,能够让人看到繁复的庭院内容。过道围墙上的各式花格窗,可以让人从不同视角看到外面变幻的大千世界。
苏州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单个看都是对称结构,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又都采取不对称的形式。这种对称与不对称,平衡与不平衡,正体现出一种动态美。可以看出,古人对心理活动的理解十分深刻。
藕园的东西园,各有一座假山。东园假山由黄石堆砌而成,山势险峻,气势夺人,很是阳刚。而西园假山由太湖石构成,太湖石主要产于太湖的石灰岩,以漏、透、瘦、皱著称,线条弯曲,鲜有棱角,很是阴柔。太湖石在古代深受达官贵人青睐,宋代一度是给皇帝过生日的上等贡品,称为“生辰纲”。由生辰纲引发的事端,在小说中多有描写。    
          
藕园宛红杠桥·施美文/摄影
          
显然,藕园的主人认为,东属青龙,紫气东来,是以为主,而西属白虎、金风夕阳,是以为从。从体量上来看,也是东大西小。还有,东园的黄石假山,既有“留云岫”,也有“邃谷”“桃屿”,可见主人的心胸和世面,让人浮想联翩。而其下面的“宛红杠桥”,名称有些让人费解。宛红,可以理解为虹。杠,原出自《孟子》的独木桥,即小桥之意。可以看出,主人饱读四书五经。    
园中有“樨廊”,外面植有金桂和玉兰。桂花也称木樨,金桂和玉兰,正是金玉满堂。而“筠廊”外面,则青竹郁郁葱葱,“筠”乃春天的幼竹。在“吾爱亭”,可以自己赏园。而到“望月亭”,则一定得备一壶老酒了。“鹤寿亭”,显然有主人长寿的期盼。
园中还有“载酒堂”,看来是或与家人、或与访客高谈阔论的地方。古诗云,“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藕园的东、西园名称,自有出处。那么,访客都有谁呢?“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为安”,这是刘墉的留墨。哇——这里是高人常聚的地方。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世代不懈追求。这里的天人合一,主要是指人与自然和社会相谐共处。藕园三面环水,入口狭小,看似孑然,其实不然。园中有“听橹楼”,有“枕波轩”“城曲草堂”。世外之地,依然与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临水边,还有一个私家码头,许多访客是从水路而来。据说,拙政园的主人,就常舟楫来访。看来,藕园的主人并不是与外界隔绝,只是避开红尘而已。    
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人,他在十岁、三十岁、六十岁时所看到的景物,内涵绝对不一样。这其中的奥妙,到藕园走一走,坐一坐,看一看,品一品,你一定会心有所得,感悟非凡。
          
世  外
          
平江一隅少车马,
深巷双园不染尘。
曲径通幽桃李坞,
诗文酬唱伴拂琴。
云来风雨阴晴幻,
皓月当空醉酒吟。
老迈心平无戾气,
炎凉清淡有竹筠。
          
在唯物与唯心的博弈中,自觉不自觉唯心常会占居上风,无论何人都有追慕的精神家园……
          
8.姑苏赋
              
噫!姑苏来访客,癸卯度新年。乘风伴顼驾,巡迹借龙骖。穹窿香雪海,玄妙观寒山。江东勤点斗,文曲锦状元。胥口太湖出木渎,娄江东海拜灵岩。君不见,春秋岁岁两千五百载,文脉绵绵赓续日月圆。
          
寒山寺·施美文/摄影
          
昔,泰伯开疆立勾吴,玄孙阖闾都姑苏。平江直路通金殿,华盖车马履坦途。伍员掘地平江水,从此舟楫王驾出。三里市井多掮客,杏旗小肆醉酒壶。秦汉隋唐换新曲,宋元明清天堂都。眨眼古今阡陌渡,春风又绿杨柳竹。洗尽铅华桃花水,容颜依旧夜明珠。
              
寒山寺枫桥·施美文/摄影
          
夫,平江河窄石桥众,舟往车来喜相迎。思婆桥左菩萨坐,雪糕孝子送儒风。华阳通利胡厢使,朱马茭桥热血兵。云纹石鼓虹桥卧,千古留名北斗星。长街小巷行车马,流水乌篷响橹声。深宅大院多显贵,故旧朱门暗宫灯。昨晚将军尚顾曲,今晨新燕不识翁。丁香馥郁出蓝紫,雨巷旗袍悦凤鸣。黛瓦白墙屋脊耸,青苔黑坞舟少停。
              
寒山寺大钟·施美文/摄影
          
噫嘘唏!评弹馆,昆曲情,世界文化祥瑞双凤凰耀眼,中华韵脉仙株并蒂莲卓瑛。丝弦顿挫传耳畔,吴语弹词开篇声。长江滚滚东逝水,赤壁涛涛火云升。昆曲一出西厢记,西皮流水柳叶青。花脸雉翎刀枪剑,青衣水袖唱清平。君请听,北曲家国史诗桃花扇,南音浪漫巅峰牡丹亭。
妙哉!漫步藕园觅双偶,凭栏乔府赏几桥。曲径幽幽幽静远,青竹韵韵韵节高;书楼卷卷卷香气,勾月弯弯弯柳梢。袖里乾坤囊天下,怀山纳水响笙箫。独具匠心巧雕饰,神工鬼斧小凌霄。一拳代山山无限,一勺代水水有涛。人法地地法天象,天法道道法斗杓。    
嗟夫,爱国莫空谈,首先要爱家。不慕他家裕,莫嫌家乡瑕。既赞九省通衢咫尺路,也赏一角旮旯远天涯。既爱东海群鹭舞旭日,也爱大漠孤烟直晚霞。既要北疆冰灯雪雕酸菜粉,也要南国山清水秀云雾茶。爱国爱家草木家珍细数,生我养我茅屋贵如金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养德积才行善爱中华!
呜呼!月上柳梢华灯放,流连忘返兴致高。有幸再访千年路,小桥流水待明朝。
          
平江路
          
诸樊姑苏筑邑城,
阖闾卧虎显威风。
平江路坦通三界,
窄巷豪门品九卿。
大院深宅春晓曲,
小桥流水踏莎行。
评弹软语桃花扇,
昆戏楼台柳叶青。
              
2024.01.26.于哈尔滨



 【作者简介】


刘战军,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后被选调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师、军参谋,军营职参谋,军副处长,团副政委、师后勤部政委。任战士期间,在东北“八三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代表沈阳军区参战部队讲用发言。转业至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期间,荣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单位十多次奖励,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中1990年黑龙江省政府记大功奖励,1992年哈尔滨市政府分别给予记大功、记功奖励,1996年获评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1998年哈尔滨市政府授予特等奖。职任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至退休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点击:温馨提示

为节约公共资源,单篇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敬请理解。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