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王孟英医案》浅注(55)

 罾事物语 2024-03-17 发布于湖南

作者:王东海

王孟英医案浅注(55)

暑热夹痰致疟

陈载陶年五十五岁,患疟两旬,始迓孟英诊之。脉不浮而弦滑且数,按之愈甚,苔色黄腻满布,热至大渴,极喜冷饮,小溲赤臭,热时则点滴茎痛,大解不行,间数日则略下稀水,是暑热挟痰见证,疏清解法予之。及阅前医之方,初则柴、桂、姜、枣,嗣用参、甘、芪、术、首乌、草果之类,温补杂投,其疟日甚,其发日迟,其补日峻,其口日渴。乃令热时少饮西瓜汁一二杯。

病者饮瓜汁而大快,辄恣饮一二碗,盖谓其体厚阳虚,中气不足,故溺赤而便稀水。又云:暑是阴邪,热自湿来,不可稍犯寒凉之药,因仿景岳治阴虚伤寒以冷水与桂、附并行之例,而令其服温补以治疟,少佐瓜汁以解渴也。

噫!景岳此案之不可为训,叶香岩发挥于前,魏玉横辨谬于后,奚可尤而效之乎?治而勿愈,反责病人过饮瓜汁使然。余谓此证苟非日饮瓜汁一二碗,早已液涸痰胶,燎原莫救矣!病者闻而颔之。服数剂,胸前赤斑密布,疟渴皆减,溲渐通,苔转白。前医云:再不温补,恐其骤变。病者惑之,仍服其药,并加鹿茸、附子。

又旬余,疟如故而形瘦面黧,气冲干嗽,白糜满舌,言蹇无眠,医者皇皇,病家戚戚,复延孟英视之。脉仍数,曰:邪较衰矣,西瓜汁之功也;阴受劫矣,温补药之力也。极早回头,尚堪登岸。爰以西洋参、生地、甘草、石斛、白石英、葳蕤、麦冬、黄连、阿胶、牛膝为方,并令熬鳖汁饮之。

五剂而疟罢嗽蠲,得眠安谷,苔亦全退,但舌红口辣,溲赤不清。前方去连、膝,加归、杞,服八剂,始解坚燥黑矢而愈。然病者喜温补,既愈仍嘱前医善后,故舌红口辣与胸前斑点久不能消。直至冬令,孟英力劝停药,始渐除也。

有朱湘槎者,与载陶年相若,体相似也,秋杪自越患疟旋杭,屡药不应,迟孟英视之。面赤脘闷,二便不行,热则谵言,苔焦口渴。予小陷胸汤加菖、茹、栀、翘、花粉、竹叶等药。群谓肥人之体虑虚其阳,不敢服此凉剂,治载陶之前医迎合主见,大投温补。

载陶偶见孟英而述之,孟英曰:湘槎殆矣,此时恐无西瓜汁以救药误也。旬日后果狂躁而亡。其未亡前一日,人已昏狂,毕某诊云:暑热内陷。意欲挽救,投以犀角等药一帖。故前医于陈证则攘为温补之功,于朱证则卸为犀角之罪,盖明知温补易售,可以避罪徼功,故乐操其术,而不肯改弦易辙也。

后载陶令兄喆堂乔梓同时患疟,因前车之鉴,虽汗多懒语,酷类虚象,不敢从补,均依孟英作暑湿内伏治而愈。

注:此处记录与上条情况相仿佛,仍是暑热证误用温补。观医史数千年,汉以前虽各代都有大名医,然而并没有“伤寒”、“温病”的截然区分。汉末医圣著《伤寒论》,以六经辨治条分缕析论伤寒病。学者若善读之,诚然可以执此以辨治天下疾病。同时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热,对风温、湿温、湿热、暑湿、温燥等疾病的治疗是言之甚少或者说略而不言的”;而“寒为阴伤阳,温为阳而耗阴”,伤寒与温病的治疗,必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法门。

寒伤阳, 故常常选用桂枝、干姜、附子等助人阳气,及致人体抵抗力抗邪,激发人体能量化热,再据病变的经络层次用石膏、黄连、黄芩、生地、秦皮等清热存阴。温耗阴液,故自始至终不需要温热药助阳再耗阴液(有误治的不在此例)。明乎此, 则可减少大半医误。

清初名医喻嘉言有论类及于此,可借以侧证:

“凡伤寒病,初起发热,煎熬津液,鼻干口渴便秘,渐至发厥者,不问而知为热也。若阳证忽变阴厥者,万中无一,从古至今无一也。盖阴厥得之阴证,一起便直中阴经,唇青面白,遍体冷汗”。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