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评一体化:从学习任务单到核心素养的培养》(4):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单元学历案设计

 leeechen64 2024-03-17 发布于重庆

相关阅读:

《教学评一体化:从学习任务单到核心素养的培养》(1):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教学评一体化:从学习任务单到核心素养的培养》(2):如何设计和实施学习任务单

《教学评一体化:从学习任务单到核心素养的培养》(3):如何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学案?

第四章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单元学历案设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单元学历案设计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单元学历案设计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大单元知识体系,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连贯性的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设计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学历案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一、理解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学历案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学历案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案,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与评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方案以大单元为教学单位,注重学生的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与核心素养的达成。
具体而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学历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设计具有一致性、匹配性的教学内容、活动、任务与评价,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学习任务,同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这种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在实施过程中,大单元学历案的设计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以大概念、大观念、大任务为统领,构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大主题、大任务、大单元为形式的教学内容结构单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流程,确保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此外,大单元学历案还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重要性,通过搭建学习支架和铺设学习路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的发展。同时,学历案也是教师日常监测学业质量的直接依据,通过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记录,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和调整。
二、大单元学历案的概念
(一)大单元学历案的内涵
大单元学习案的内涵在于其以“单元”设计为核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完整过程。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体现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入洞察,也展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专业引领。
首先,大单元学习案强调以“单元”为设计单位,这有助于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单元化的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支持。
其次,大单元学习案注重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即明确学习目标。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第三,大单元学习案还关注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设计。这包括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方面的考虑和安排。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建构能力。
最后,大单元学习案作为一种专业方案,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教师在设计单元学习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新和优化。这种专业性的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学历案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案,它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历案的三个特征
学历案,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立场的教案,具有显著的不同。它是以服务学生素养发展为根本宗旨,紧密围绕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从学生“何以学会”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种助学方案。学历案凸显了三个核心特征:
○ 课程视角。学历案的设计不仅局限于设定目标(即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更深入地涵盖了内容的选择(即学什么)、实施方法的规划(即怎么学),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即学会了没有)。这种全方位的考虑确保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 学习立场。学历案摒弃了传统教案中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而聚焦于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或进阶。它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和学习过程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 助学方案。作为专业教育者的教师,在学历案的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可得到的资源,开发出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助学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富有创新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实现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大单元学历案的构成要素

单元学历案是教师精心为学生学好教材而设计的,以单元为单位的助学方案或支架。它囊括了七个核心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且系统的学习框架,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 单元名称与课时:明确指出本单元的主题或核心内容,并合理安排课时,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 学习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具体、可测量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也便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评价任务:设计针对学习目标的评价任务,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 资源与建议:提供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等,同时给出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

○ 学习过程:详细规划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探究、讨论、实践等环节,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 作业与检测: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和检测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同时,通过作业和检测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 学后反思: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思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附:大单元学历案“六要素”说

(四)大单元学历案的功能
大单元学历案,作为一种前沿的教育实践工具,旨在全面支持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发挥多重功能。

○ 助学功能。大单元学历案扮演着助学方案的重要角色。它不同于传统的施教方案,而是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这类似于医师为病人精心开具的病历或处方,每一份学历案都是对学生学习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对未来学习发展的精准指导。

○ 导航功能。大单元学历案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学习路径。它就像一份详尽的认知地图,不仅标明了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还详细描绘了通往目标的最佳路径。这份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迷茫和困惑,引导他们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学习。

○ 记录功能。大单元学历案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的思考、探索、实践和创新等各个环节。这些档案不仅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建构性与累积性,更是学生成长轨迹的忠实记录者。通过回顾这些档案,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

○ 互动功能。大单元学历案还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学习话题和讨论焦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平等、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的专业性,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

○ 监测功能。大单元学历案是教师监测学业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学历案中的评价任务和学习过程记录,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既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又确保了过程性评价信息的有效利用。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历案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

总之,大单元学历案在助学、导航、记录、互动和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支持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力工具。
(五)学历案与学案的区别
学历案与学案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学历案是关于学习经历或过程的方案,它强调围绕某一具体学习单位的主题、课文或单元,设计并展示学生如何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知识。学历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建构,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他人的互动来达成学习目标。而学案则更多地侧重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更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指导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其次,学历案的设计以知识发生的逻辑为主线,通过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建构结构性的知识。它旨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情境活动,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学案则更侧重于对教材知识的归纳和梳理,通常以“一课一练”的形式出现,包括尝试练习、讲评纠错、巩固提高等环节,更多地强调对知识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学历案还注评价任务的设置,通过评价任务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确保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它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帮助学生唤起或唤醒对学习过程的回忆。而学案则更多地关注于教学流程和学生练习的安排,相对较少涉及评价任务和学习档案的建立。
三、大单元学历案设计操作指南(参看下图)
(一)主题与课时
在规划大单元“学历案”时,首先需明确在多少时间内学习什么内容。
1.确定主题与课时安排

(1)主题内

○ 单元名称:明确本单元的核心主题或名称,确保名称能够准确反映单元内容。

○ 内容梳理:详细列出本单元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并明确这些内容来自哪些教材或资源。

○ 知识地位:分析本单元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

(2)课时安排

○ 时间范围:根据单元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规划2-8课时的学习时间。

○ 依据因素:课时安排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保既不过于紧凑也不过于松散。

2.解读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是宏观体现国家意志的、基于学科的育人目标。在撰写大单元“学历案”时,应基于课程标准,选取与课时目标一致的学段课标要求。

○ 研读课标:仔细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国家对该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育人目标。

○ 对接目标:将课标要求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对接,确保教学目标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 选取要求:从课标中选取与本单元内容紧密相关的学段要求,作为制定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3.设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能够达成的具体成果。

○ 依据充分: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确保目标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 目标具体:制定3-5条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确保每条目标都指向学科的关键能力或素养。
○ 可观察、可测量:学习目标应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 相互关联:各条学习目标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
○ 三维叙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叙写,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 任务分解: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任务或指标,便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达成目标。
○ 完成度考虑:确保至少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完成设定的学习目标,体现教学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二)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就是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学会,即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它旨在确认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否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1.价任务设计要求

○ 情境设计:评价任务应包含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 知识点覆盖:评价任务应涵盖单元内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 任务明确:评价任务应具体、明确,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和要求。任务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表现与素养目标一致性
评价任务的设计应确保学生完成后的表现与素养目标一致。
○ 能力展现:评价任务应能够展现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素养,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
○ 过程体现:评价任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还要关注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价值观反映:评价任务应能够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3.评价与目标对应关系
虽然评价任务需要与学习目标相关联,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评价任务都必须与某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一一对应。实际上,一个评价任务可能同时涉及多个学习目标,而一个学习目标也可能通过多个评价任务进行检验。因此,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应注重其综合性和多样性,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资源建议
资源建议在学历案中不仅是教材分析的创新方式,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引导工具。通过资源建议,我们旨在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评价标准。

 标明资源的位置:在资源建议中,首先明确列出所有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网络链接、视频教程等,并具体说明这些资源在何处可获取,例如页码、网站地址或特定章节等。

 阐明地位与作用:对每个学习资源,分析其在本单元或主题学习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解释它们如何支持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同时,阐述这些资源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或提升技能的具体作用。
 指明学习路径: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这包括建议的学习顺序、阅读或观看的重点内容、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及应完成的练习等。学习路径应既适合整体学习节奏,也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
 点明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明确指出本单元或主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针对这些难点提供具体的突破策略。这可以包括推荐的学习资源、解题方法、思考角度或额外的练习等,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说明评价标准: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学会了所学内容。这包括描述具体的评价标准、达成目标所需的表现水平以及可能的评估方式(如自我测试、小组讨论、作业提交等)。评价标准的说明应具体、可量化,以便学生能够自我评估和调整学习策略。

(四)学习过程

学会一个知识点或技能,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框架,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1.学习支持
在开始学习之前,提供充足的学习支持是关键。这包括:

○ 资源提供:为学生列举达成目标所需的各类资源,如教材、教辅、网络资料等,并说明如何获取这些资源。

 学习路径规划:为学生设计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包括学习的先后顺序、重点难点的攻克方法等。

 前备知识提示:回顾和提示学生需要掌握的前置知识,确保他们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准备环节。在此阶段,应:

 设定预习时间:为学生规定一个合理的预习时间,确保他们能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明确预习任务:为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任务,如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思考问题等,以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预习。

3.课中学习
课中学习是学习的核心环节,需要注重学习的进阶和评价的嵌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任务一:初探初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

 老师引导:老师从宏观角度介绍单元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和主题方向。

 学情调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初探任务:布置初步探索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形成对单元内容的初步印象。

 初步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初步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任务二:深探深评——深入探究,深化实践

 知识递进:在学生对单元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

 实践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深探任务:布置深入探究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解决复杂问题。

 深化评价:通过作业、项目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深入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三:延探延评——迁移运用,素养提升

 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素养提升:通过拓展阅读、跨学科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延探任务:布置迁移运用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创意作品。

○ 延伸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迁移运用效果,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按照预设的学习路径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通过评价任务的嵌入和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检测与作业

检测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会的知识,还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向。以下是关于检测与作业设计的建议。

1.检测与作业设计要求

○ 作业设计整体化:作业应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形成完整的作业链。课前作业以预习和导入为主,课中作业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后作业则强调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 情境融入:作业题目应尽可能融入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 知识点覆盖:作业题目应涵盖多个知识点,通过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任务明确:每个作业题目都应明确任务要求,包括需要完成的内容、达到的标准以及提交方式等,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作业。

2.检测与作业功能分类

○ 检测题: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课前或课中,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或判断题等形式进行快速检测,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 巩固题:旨在通过重复练习和加深理解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课中或课后,通过解答题、应用题等形式,让学生在多次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 提高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这类题目通常出现在课后或作为拓展作业,通过论述题、综合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体实施建议

○ 课前作业:可以设计一些预习性质的检测题,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并检测他们的前备知识水平。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巩固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 课中作业:应根据课堂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布置巩固题和提高题。巩固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题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 课后作业: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论述题或综合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提高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

总之,检测与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巩固、拓展和提高,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六)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梳理学习策略,诊断自身问题,并报告求助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学习能力和素养。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后反思,我们提供以下反思支架和路径设计。
1.反思支架设计

○ 知识回顾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或主题所学的核心知识点,梳理知识间的联系和脉络,形成知识框架。同时,思考这些知识如何与实际生活或未来学习相联系,提升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性。

○ 学习策略梳理:鼓励学生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策略,如预习方法、笔记技巧、时间管理等。通过对比不同策略的效果,找出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 问题解决与诊断:引导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识别自己的学习短板和提升空间,为今后的学习制定针对性计划。

○ 求助信息与反馈:设置专门的求助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同时,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2.反思路径规划

○ 明确反思目标:在开始学习前,向学生明确学后反思的重要性和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为后续反思活动奠定基础。

○ 提供反思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供反思指导,引导学生按照反思支架进行思考和总结。同时,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巧。

○ 组织反思交流:设置专门的反思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成果和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共同进步。

○ 跟踪反馈与调整:对学生的反思成果进行跟踪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和调整。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习需求,不断优化反思支架和路径设计,提升反思效果。

总之,学后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供有效的反思支架和路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附1:大单元学历案设计流程图
附2:大单元学历案参考格式
附3:单元学历案案例
案例1:

案例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