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论中国通史之道》--------明朝

 温情海洋 2024-03-17 发布于山东

       黄帝纪元四千零六十六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平民之身建明朝,都城南京,靖难后太宗迁都北京;明朝建立多民族国家,行分封制而扼四方,建卫所制而控制军事,推行里甲制度,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再修长城防御蒙古,成为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兴科举推动中国文化的深入和传播;平民化文化继宋朝后第二次得到全面的发展和繁荣。外事上有葡萄牙租借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

        国家行政管理

        明朝废中书省宰相负责制,设四辅官,掌六部之权;颁行《大明律》(李善长编《律令》刘惟谦以《律令》定《大明律》)后建文帝在辅政基础上形成内阁制度,设五寺、六科、立锦衣卫(太宗重用宦官而设东厂),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建卫所制,形成县城和城镇;完善细化驿传系统(驿站分三类水马驿、急递铺、递运所),设立通政司出《邸报》,管理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文书和社会文抄行赋役黄册制度,里甲制度,户役制度,分户籍八十种。

      建文时期采纳方孝孺谏言用新政,更定官制建立内阁机制,发展国家行政管理新模式,促进社会进步世宗时期桂萼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征收法则,改变自唐中叶以来的两税法,均平赋役,赋和役合并,以一省之丁粮供一省之役原则,按丁粮一次编定,俱于秋粮征收,地方直接征收,解缴入库;神宗时期张居正推行全国通行,赋税由实物税转货币税,有利于商品资本转化。

        文化

      明朝行双京制,南京,北京分别设国子监,即“南监”“北监”;明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文官势力崛起,科举四级考试,院试由州县负责童生,合格为秀才,录科进入下一级行省统考乡试,合格为举人,下一级京城贡院会试,贡生合格为进士,最后殿试策问洪武年黄观,正统年商辂连中三元,兼解元、会元、状元)规定乡试、会试头场必考八股文(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为题,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初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较为严格,必须用排比对偶句,研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大学》地位急升)。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政策,列学校为“郡邑六事之首”,科举制度推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形成,明朝书院兴盛,以嘉靖时期为最,冲击官学的地位;朱升制定礼乐制度;民间地方书院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地方知识分子宣扬文化之用,高攀龙提出“治国平天下”,创建东林书院;顾宪成创立东林讲会,制定会约,讲学议政。

         治史

       官修《明实录》;宋濂王祎修《元史》;解缙编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焦竑《国朝献徵录》《焦氏类林》《国史经籍志》《老子翼》《庄子翼》,开拓史籍文献学;茅元仪编《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组成),立兵道之典;马欢成《瀛涯胜览》,记叙郑和船队文献;郑晓《吾学编》,何乔远《名山藏》、邓元锡《皇明书》,李贽《续藏书》,尹守衡《明史窃》,薛应旂《宪章录》,黄光升《昭代典则》,陈建《皇明从信录》;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朱国桢《皇明史概》,徐纮《明名臣琬琰录》《续录》,张溥《通鉴纪事本末》,王夫之《读通鉴论》,冯琦和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桂萼著《历代地理指掌》、《明舆地指掌图》《经世民事录》;王圻编《洪洲类稿》《三才图会》《两浙盐志》《续文献通考》《谥法通考》《稗史类编》《云间海防志》郑若曾编《筹海图编》;黄汴编《天下水陆路程》陆梦龙编评论文集《易略》《梃击始末》地方志《九江府志》;计六奇著《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粤滇纪闻》《辛丑纪闻》《金坛狱案》《南京纪略》;蒙古萨囊彻辰著《蒙古源流》;吕坤有《呻吟语》《交泰韵》;闵齐伋撰《六书通》,以“通六书之变也”为宗旨,详细的介绍中国汉字依据六书而形成的方法和事例。 刘侗于奕正合著《帝京景物略》;周履靖编《夷门广牍》丛书。李之藻翻译《浑盖通宪图说》《日躔表》《圆容较义》《同文算指》《名理探》《经天盖》、《简平仪说》、《坤舆万国全图》、《天文初函》。

      艺术

      陶宗仪编《书史会要》《南村辍耕录》;黄一正编《事物绀珠》;刘基编《多能鄙事》;朱升编《女诫》;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谢肇淛著《五杂俎》;汤显祖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开启戏剧表演。文章有方孝孺,刘基,王守仁,袁宏道诗词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杨士奇,李梦阳、何景明,高攀龙;书法有唐寅《落花诗册》;文徵明擅楷书,有《高士传》《题赵魏公二帖》《离骚经》;祝允明“性”与“功”并重而超然,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徐渭长于狂草,有《寄云岳子九首册》《为仰南书六首诗卷》《李白苏轼九首诗卷》;董其昌工楷书,行草书,《黄文节梵志诗》;绘画有王蒙善山水画,创“水晕墨章”,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倪瓒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以折带皴”技法,受到董其昌,石涛推崇而影响后世,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溪山图》《虞山林壑图》;沈周工山水画,有《庐山高图》《魏园雅集图》《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唐寅以“形神独具”,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文徵明以细笔山水画传世,有《古木苍烟图》《惠山茶会图》《影翠轩图》;周臣秉承院体画,有《春山游踪图》《春泉山隐图》;仇英擅人物画,《桃源高隐图》《蕉荫结夏图》;徐渭花鸟画,开泼墨写意之风(墨法上呈随意浸渗的墨晕,驾驭笔墨,轻重、浓淡、疏密、干湿变化),有《榴实图》 《墨葡萄图》;陈洪绶工人物画《九歌图》《<西厢记>插图》;崔子忠擅人物《桐荫论道说法图》;董其昌擅山水画,以禅宗剖析绘画,《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广东林良擅长院体花鸟画,以书入画,开创水墨写意画派,有《灌木集禽图》《古木苍鹰图》《双鹰图》;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征明《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小说有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冯梦龙著“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著”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许仲琳《封神榜》;方汝浩《禅真逸史》;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无名氏撰《录鬼簿续编》戏曲有贾仲明,著有《云水遗音》等作品;朱权编北曲曲谱《太和正音谱》;贾仲明提出戏剧文学论,《玉梳记》《菩萨蛮》;朱载堉创立十二平均律,推广到音乐实践,著《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提出系统的音乐教学,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第一次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戏曲传奇《双雄记》和《万事足》;南曲《南音三籁》,戏曲理论《谭曲杂札》,陆人龙著《型世言》,《辽海丹忠录》;冯维敏杂剧《梁状元不服老》、《僧尼共犯》;薛论道著散曲《林石逸兴》;康海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徐渭有杂剧集《四声猿》 《南词叙录》;魏良辅在南戏声腔基础上,编《曲律》开创昆曲时代(水磨腔或昆剧,唱腔讲究“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转喉押调”、“字正腔圆”,“曲情理趣”,合以笛、箫、笙,琵琶乐器);梁辰鱼《浣纱记》《红线女》,传播昆曲;汤显祖以“临川四梦”而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高濂《玉簪记》;周朝俊《红梅记》;李玉《一捧雪》《清忠谱》。

       农业

       农业继续发展精耕细作 实行重农政策,降低农业赋税,培育新品种(对越南稻种的改良,推广新稻种)、引进高产农作物、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出现生态养殖法,农业多样化经营,早熟稻种植推广,一年二熟成为普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耕作方法实行稻麦复种制,农场化管理出现,各地区区域之间经常调剂粮食施肥技术,除传统肥料(人畜粪肥、绿肥、浸渍废物、河泥积尘)外,各类农业加工副产品制成优质肥料广泛使用(酒糟、糖渣、豆渣、油渣,豆饼、棉饼),还有无机肥料(硫磺、砒霜、黑矾、卤水、螺蚬壳灰、蚌蛤蚝灰等)开始使用(徐光启发明无机、有机肥混合成高效“粪丹”,宋应星发明骨灰蘸秧根,即磷肥在酸性土壤中的施用);同时耕田工具技术革新(发明“代耕”新式农具),水利灌溉工具进步(以“龙尾车”取水),选育良种技术的进步,社会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发展到高峰;农业赋税从两税法变为一条鞭法,对社会起到进步的积极作用。

        王象晋撰《群芳谱》论述多种作物生产;潘季驯著《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治黄堤防体系;汶上白英以治水六法,解决大运河航运问题,保证了大运河航行畅通无阻。徐光启编农业《农政全书》高濂著《遵生八笺》《牡丹花谱》《兰谱》;文震亨著《长物志》;朱橚眄著《救荒本草》,记录植物414种,描述植物的形态、产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开启植物学领域;俞贞木撰《种树书》;马一龙《农说》,系统阐述农学种植理论;屠本畯撰《闽中海错疏》,记述海洋生物名称、形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和经济价值;赵蝈编《植品》,专论植物种植。

       制造业

     《大明律》专设《工律》篇,对官营,民营的工业制造在申报审批、材料、财物、人工,制造器物的品种规格等,作详细规定,行业多,分工细,建立匠户匠籍制度和轮班匠制度,规定工作时间,民营制造业大规模兴起,在市场中占份额比重大,形成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城镇,工商贸易成为国家经济财政的支柱。

        棉纺织业发达,以松江为中心,以“搅车“为代表;丝织业以苏州为中心,新式的纱绸机和改机,以五穗纺车为代表,后继印染业以芜湖阮氏为代表矿冶业发达,金银等贵金属矿由官府经营,放开非贵金属采矿和冶炼,各类冶铁工场昌盛,钢铁冶炼达到规模化,量产化,技术上实现生熟铁连续生产工艺,达到钢铁冶炼高峰时刻(以物理方式处理钢铁技术,此刻达到高峰预示着需要技术性的突破,才可以迎来冶炼的新纪元,公元1742年英国人洪兹曼发明坩埚炼钢法,液态钢出现,标志着进入技术突破的合金时代);兵器制造,以火绳枪普及,火炮火器应用,各种新式兵器出现;景德镇瓷器脱颖而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成为代表,制瓷使用旋坯车精细化和规格化得到保证,烧制工艺达到青花瓷高峰(永宣青花)彩瓷发展,以成化斗彩,五彩器为代表(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德化白瓷技术成熟,中国白为代表造纸业、印刷业有新的发展和创造,以福建竹纸,玉山造纸安徽的宣城、泾县和宁国宣纸为代表;木器制造,设计精巧,制作精良,风格简约的明式家具成为典范,明式家具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设计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各组件比例简约有度,造型虚实有无,尽显意匠工巧之美,为中国家具史上的高峰;装饰工艺美术,集中体现中国式美学典范,以福州漆器为盛;制茶业,制茶技术上出现变化,太祖令茶制改革,以散茶代饼茶进贡,茶叶加工方法简化,从简清饮,黑茶、白茶,青茶、红茶,黄茶,花茶茶类相继出现,形成六大品类,直接饮开始(壶泡法,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品茶),品茗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造船技术和工艺达到的最高水平,建海卫所,水师形成,海防体系建立,以郑和下西洋宝船为代表;经济繁荣促进各类建筑的发展,建筑业袭用宋代营造法式传统,南北二京发展木构架工艺,长城发展砖砌工艺,江南私家园林开始建设,琉璃制作技术大范围应用,第宅等级制度严格(定制:六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庶民正厅不得超过三间五架)。

      《工师雕琢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成为匠师的业务用书和标准,衡量木工匠师的业务用书。

       商业

      诏中书省造“大明通行宝钞”六种,采用只出不进政策  盐、茶等实行专营制度,征收商税是国家财政不可或缺的来源,商业繁荣,商品资本积累完成,资本流动趋势不可避免,形成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为名号的地方商帮在一定地区,特定行业中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隆庆时期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

      对外贸易出现分化,市舶司管行政征税,设立牙行制管理对外贸易  ; 商品积累,晋商起于盐业,粮谷,收北方之广土,徽商亦起于盐业,木材,典当,用于南方之城,川商之贸易,闽广之海外贸易,商品积累完成而行资本流动,资本货币化,蔚然成城;商业活跃,有助于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人口,进一步推动商品和资本的流动;商品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同时加速白银货币的流通,资本货币化是资本流动的必然,银锭、铜钱行币制逐渐缩小,灭亡,仿元钞法,以宝钞为主币全国推行,同时资本流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一条鞭法”由实物税转为货币税,商品资本积累完成,更多的城市出现,社会面临新的进步和变革。

     易学

        明朝组建天文机构以天文历算能力为标准,改太史院为司天监,再改钦天监,成钦天监辖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格局,掌天文、定历数、占侯、推步;其中钦天监管阴阳术数,州设阴阳学典术,县设阴阳学训术,阴阳学术数制度完善。

         官方独尊朱子易学,纂修《周易传义大全》;朱升著《墨庄率意录》《龙穴阴阳之诀》《刑统赋解》《周易旁注图说》,佐朱氏王道之举;张中著《透天玄机》(《铁冠数》,以二元推算一万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数)《玉景秘旨》,《皇极体要论》,《元元真书》;弟子刘基聪慧,通合阴阳五行,长于堪舆,有《金弹子》《滴天髓》《一粒粟》《披肝露胆经》《地理漫兴》,定南京城星宿模式;万民英建乡学,行私学,著《易经会解》、《三命通会》、《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张楠研用子平命理学,《神峰通考》,继承子平命理体系来知德以象数为宗,象数释义理,义理证象数,成《易经集注》,为《梁山来知德圆图》,《来知德八卦变六十四卦图》,创立来氏易学图式;王肯堂著《郁冈斋至麈》,接壬学;官应震作《奇门成式》《六壬成式》《六壬统宗》《大六壬管见全书》《大六壬杂释》;郭载騋辑有《六壬大全》,对六壬术进行系统化整理;廖均卿通堪舆学,撰《行程记》,建十三陵之长陵,勘测北京故宫大皇城;徐善述《地理人子须知》,总结,前代风水学

       医学

     有薛己提出重脾胃,滋化源医理,著《内科摘要》《女科撮要》《保婴金镜录》《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枢要》《正体类要》(外伤及骨科)《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张介宾博览群书,撰《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对《黄帝内经》分类编述和注释,《类经》分经为十二类、拟标题,纳经原文,加注释,是唐朝王冰注释《内经》后,进一步发展,提出补益真阴元阳之说;杨继洲在家学《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撰《针灸大成》《病机秘要》,《针灸大成》成为中国医学针灸科大成之作(分论针法,灸法,提出针法有补泻分强弱)徐春甫勤勉从学,编《古今医统》、《内经要旨》、《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创立第一个医学民间组织“一体堂宅仁医会”,以求“穷探《内经》之奥,切磋医技,取善辅仁”朱橚编《救荒本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救荒本草》开拓药食同源,野生食用植物研究,开启植物学新领域;龚廷贤重脉诊,撰《古今医鉴》《济世全书》《寿世保元》《万病回春》《小儿推拿秘旨》《药性歌括四百味》;李梴著《医学入门》以《医经小学》为主要蓝本,推广医学;龚居中著《红炉点雪》(论肺痨病)《外科活人定本》《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福寿丹书》《四百味歌括》;周履靖通本草,著《茹草编》《续易牙遗意》,撰《夷门广牍》《金笥玄玄》《益龄单》《赤凤髓》;万密斋博学多才,著《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心法》、《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家传玉痘疹》《万氏秘传外科》和《万氏家传点点经》《养生四要》,创立“万氏学说”,提出“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养生理论,健全儿科理论体系;李时珍,致力于药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编《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陈实功编《外科正宗》,奠定中国医学外伤科基础;喻本元、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牛马经》),传承兽医学。

       儒教学,道教学,佛教学

        明朝宗教开始大众化,民俗化发展 。儒教学有梁寅,博通经史,治《五经》;宋濂兼儒释道,提出“理是天地之心”,“以心感心”,扬心学;宋濂弟子方孝孺,修仁而崇德至善,行义而有知节箴诫,遭太宗灭十族,后世有文化不振而无独立思考者之源;曹端服膺于程朱理学,以躬行实践为务,以存养性理;后薛瑄发展程朱理学,提出“理无穷,故圣人立言亦无穷”而统北方之儒;吴与弼秉承程朱理学,行私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本之以小学、四书,持之以躬行实践”教育理念;吴与弼弟子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提出“为学当求诸心”;后陈白沙提出以“自得之学”的心理合一思想的白沙心学;传湛若水继承陈献章学说,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广设书院,推动岭南文化;再王守仁以“心”为本,以“致良知”为的,创建阳明书院,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和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而全南方之学;吕柟乘程朱之学,事之所接,念虑之起,皆是格物;冯从吾,行私学,创关中书院,遵“以礼教为本“的关学而敦本尚实,行格物之道,正乡学;岭南陈献章(白沙先生)开创“学贵知疑”教育理论的白沙心学,性灵诗派,弟子湛若水致力传播心学。李贽承继王学,杂论儒学名利。

        道教学,因用星宿设都立国而推崇道教,设立道录司管理道教,立度牒制度,御封龙虎山的宫观及供器,领全国道教事;修筑朝天宫,神乐观,成为国家祭祀,培养和训练道教礼乐的道教宫观,开创了道教历史上的新局面,推动道教的功用作用。

        佛教学,设立善世院,慧昙管领佛教,定寺院为禅、讲、教三类,行《申明佛教榜册》,整顿佛教京设僧录司,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实行度牒制度,讲习《心经》、《金刚》、《楞伽》三经禅宗盛行,姚广孝修《太祖实录》《道余录》无愠著《山庵杂录》,为宗门七书之一道成出日本;华严宗洪恩传江南天台宗慧日讲席相宗一雨有《成唯识论集解》;三昧有《梵网经直解》,弘赞有《四分律如释》;净土宗智旭立净土为三学禅、教、律。外来宗教摩尼教,白莲教,东大乘教小行;意大利人利玛窦传播天主教耶稣会,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著《天主实义》《天主教要》《几何原本》《坤舆万国全图》,和传播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同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将《四书》译为拉丁文,开西学之风;

        墨学

 有宋应星编《天工开物》,对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进行全面性总结,涵盖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水稻浸种、育种等生产技术,提出金属锌合金概念和炼制方法,大有复归墨家之风;方以智《物理小识》介绍西方科学;徐光启师从利玛窦,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编《崇祯历书》《测量全义》翻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撰《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附录《算法源流》确立算盘用法,开创珠算计数的新纪元;王文素继承天元术、四元术,研究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循九章古制,细论研推,《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孙云球著《镜史》,制造各类光学仪器七十余种,“察微镜””望远镜“等;薄珏自设实验室制造水车、火铳、地雷、地弩等各类器械,著《浑天仪图说》《格物测地论》《行海测天法》;传有刘基云图《白猿经》或《白猿献三光图书》,介绍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白猿经》“观太阳”图53幅,“观太阴”图16幅,“观斗”图9幅,“观河”图3幅,和“测天赋”叙述天气旱涝、阴雨之预兆,后附录异本云图,汉朝有《天文气象杂占》,隋朝有《日月晕珥云气图占》、唐朝有《占云气书》,宋朝有《天文占云气图》、《占风云气候日月星辰上下图》、《占风云气图》)。焦玉著《火龙经》《火龙神器阵法》附注“神枪、弹锐、发广、粮(狼)机四器,论述各类火器;赵士桢编《神器谱》,详述各种火器使用的步骤及方式、构造分解。

 明朝十六帝---太祖,兴宗,惠宗,太宗,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

             附录-----------国家行政管理与律学

       《管子》:天道之数,人心之变;至则反,盛则衰。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 ; 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故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虚行。” ”法制不议,刑杀毋赦,爵禄毋假,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彊而治矣。君壹置则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乃知国之形制之本。是以治国之事,安国以兵,治国以令,富国以商,强国以工,定国以农。

       律令自古为中国社会所重,  律学 是对以律为主的文法,进行讲习、注释的法学,从文字上、逻辑上对律文进行阐释,法与理,礼与法,法与经,律与例,罪与刑,刑与名,宽与严,存与废,条文与法意之间的关系。西汉生经学,对经进行传习法令,对汉律作章句注解,对立法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阐述,魏明帝办律学,置律学博士,办《新律》十八篇,律学全面确立,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魏文帝立九品中正制度,魏明帝行《新律》,成为一个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标准和范式,律学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选用百官,衡量国家行政职能的标准。

      经学治经本义而用,然而出现古文经与今文经之辩,千年文化历史,为古文与今文之口舌,徒丧治经为用之本。礼与法,律与令,术与势,每一个历史时期,皆在两者之口舌,律学停留在斗室治经,不能进入国家行政管理为用,可叹,可悲,可哀!明朝国家行政管理,废除中书省宰相制度,采用四辅政,掌六部之权,建文新政,健全内阁行政中枢体系,以列学士与六部司职;皇权与内阁,辅政与三司,律法与行政,纷纷而不入《大明律》,国家行政职能虚空,遂有新政而偏颇,权倾旁落,顿为憾事。治国者不用文,用己意而越法度,行三禁妇人,宦官,外戚而僭礼制,国之祸事不远矣!

      黄帝纪元二千二百七十六年(公元前422年),春秋列国时期魏国李悝制订《法经》六篇,开启中国社会以刑律为主的法典模式;《法经》六篇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秦朝变《法经》为《秦律》,汉朝乘秦制有《汉律》,萧何定律加《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或叫汉九章,后叔孙通加《傍章律》十八篇;张汤置律二十七篇;赵禹置律六篇,合为汉律六十篇。

        黄帝纪元二千九百二十八年(公元230年)三国魏明帝时期开办律学,置律学博士,办《新律》十八篇,“八议”入律,创办律学教育,传授官吏法律诉讼之学,律学开端。魏文帝改革国家行政,立中书省,确立九品中正官吏制度;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禁宦人干政、为官;禁夫人干政;禁外戚辅政;整肃官吏言行准则,群臣不得奏事太后,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不得相互诽谤诬告,百官不得干预郡县;后有明帝继位,纳卫觊言而设律学,置博士,办《新律》十八篇,以正国家法度。

        黄帝纪元二千九百六十五(公元267年),晋朝武帝颁《晋律》二十篇,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分《法例》篇为总则,律和令分开(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增律注与法典本文为一体,纳礼入律而准五服以制罪,使得儒家礼仪制度与律学的适用结合在一起,张斐著《律解》”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杜预著《律本》“法者,盖绳墨之断例,非穷理尽性之书也“,体现了伦理与法度,奠定了后世历史时期的律学蓝本。东魏时期有《麟趾格》新制,西魏编《大统式》;封述修《北齐律》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以《名例律》为纲(《刑名》和《法例》合并)确立重罪十条,确立死、流、徒、杖、鞭五刑和刑分五等。隋朝《开皇律》十二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废旧五刑用新五刑,确立“十恶“。《唐律》十二篇,唐朝律学列中央官学六学,应明法科;《唐律疏议》开拓官方注释的范本,唐朝有刑律、令、格、式四种形式,律即刑法,令即国家行政条例,格是皇帝颁布敕令;式是国家行政公事条式。

        黄帝纪元三千五百五十一年(公元853年),唐朝宣宗时期颁布《大中刑律统类》,张肤将《唐律疏议》条文拆分为一百二十一门,再以“条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文,这种律、令、格、式、敕合为一体,分门编排的体例,改变自秦、汉以来的法典编纂的格式,该形式为《刑统》。  宋朝窦仪仿撰《建隆重定刑统》十二篇《宋刑统》)和《建隆编敕》,并敕、令、格、式,刻板印刷发行全国,有律敕并行,以敕破律熙宁新学重在法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改试经义,时务,明法科,分试律令、断案;自上而下整顿教育,分太学三舍,立武学、律学,医学,州县之学设学官,以经义定去留,律义定高下,从其用不从其试,后遭反对,所用法度因人而皆毁。

     黄帝纪元三千八百七十八年(公元1180年),南宋孝宗时期,在敕、令、格、式形并行,以敕、令、格、式以“事”分类,随事分门、纂为一书, 统一编纂《淳熙条法事类》新的法典编纂体例。有务限法(农务繁忙季节中停止民事诉讼审判的法律),鞫谳分司制(审,判分立),翻异别推制度(复审)。

     黄帝纪元四千一百七十一年(公元1373年)明朝李善长编《律令》为基础,刘惟谦以《律令》定《大明律》十二篇,十五年后重修《大明律》,列《名例律》冠首,打破旧例,按六部分吏、户、礼、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法律体例结构体例发生改变,一代法始定;《大明律》分《吏律》有《职制》《公式》;分《户律》有《户役》《田宅》《婚姻》《仓库》《课程》《钱债》《市廛》;分《礼律》有《祭祀》《仪制》;分《兵律》分《宫卫》《军政》《关津》《厩牧》《邮驿》;分《刑律》有《贼盗》《人命》《斗殴》《骂詈》《诉讼》《受赃》《诈伪》《犯奸》《杂犯》《捕亡》《断狱》;分《工律》有《营造》《河防》(明朝开创)律文结构和体例上,分名别类,结构明确,体现依法治国的观念,决狱量刑的依据,同时明朝政府颁行《大诰》《大诰续编》《三编》《大诰武臣》,通过律令的进行教育和宣扬,后《大清律例》沿袭。中华民国时期以西学模式,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约法》《训政时期约法》,律学为法学取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