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才是赵孟頫字体的“祖师爷”,曾被李白怒怼,和王羲之并驾齐驱!

 三余字画 2024-03-17 发布于山东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诞生了无数名家,也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如“二王”为代表的“纵逸派”,欧阳询为代表的“险峻派”,颜真卿、柳公权为首的“刚健派”以及“宋四家”为代表的“尚意派”等,它们影响深远,门徒众多。

不过,元代以来稳坐书坛头把交椅的,是以赵孟頫为首领的“妍美派”,启功曾说:“有元一世论书派,妍媸莫出吴兴外”,这也能看得出赵氏影响之大。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行书、草书也颇为精妙,如果我们细观其作品,会发现相比于王羲之,有一位书法家对赵孟頫的直接影响更大,此人就是李邕。

李邕字泰和,唐仪凤三年(678年)生于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李家世代官宦,为当时的豪门大族。李邕自幼博览全书、精于书法,少年时便已经成名。受家族荣荫,他以校书郎起家,此后历任左拾遗户部郎中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因此后人也尊称他为“李北海”。

李邕书法在唐玄宗一朝几乎无人能比,他被学界认为是初唐妍美书风向中唐雄阔书风转变的“枢纽人物”,颜真卿虽然与他并称为“颜李”,但实际上颜氏还学过他的字。《宣和书谱》这样评价他: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这就是说,李邕不仅得到了王羲之用笔之精髓,还能摆脱习气有所创新。关于李邕最有名的典故当属“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了,语出董其昌之口,将李与王羲之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如果我们将赵孟頫晚年的行书和楷书作品,如《三门记》《胆巴碑》与李邕作品相比,便能一眼看出相似之处。

李邕取法于钟繇、“二王”以及北朝碑刻,他的字笔力刚健饱满,起笔敛锋而入,落笔后顿笔回收、衄挫调锋,动作极为丰富,行笔以中锋为主,用笔方圆兼备。结字舒展开阔、以横取势,险奇欹侧,左右结构高低错落,字迹大小不一,处处都蕴涵着变化。

李邕所写《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出师表》等作品,字字精熟,笔笔都有来处,有《圣教序》之风采,而在结字、布局上又颇具新意,不愧为一代宗师。李邕还是行书入碑第一人,后世多从他这取法。

值得一提的是,李邕和李白的第一次会面并不愉快,当时德高望重的李邕,怠慢了年少轻狂的李白,结果被对方写诗“怒怼”,这首诗名为《上李邕》,其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至今仍然非常有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