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古时八字中的历法细节

 日月先生 2024-03-17 发布于北京
                                   
                                                

                

                
文/KrSpirit·行思 201606018
  现行的公历正式名称为“格里高利历”,是西方传过来的历法系统。它的前身是“儒略历”,但因为计算精度的问题,在长期的使用中,原本微小的误差慢慢积累形成了多达十天的偏差。于是当时的教皇格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执行新的历法,并跳过了十天的时间,将10月5日重定为10月15日,开始了新历法的使用。
  中国在古代长久的发展中也有出现这样历法变更、算法更换的事件。排八字时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定节气,而历法上光是定节气的方式就有争议。一种是最早使用的平气法,由于观察精度的原因,古人以为太阳运动是匀速的,所以简单的将一个太阳周期划分为均等的24份。另一种是在北齐张子信发现了太阳运动不均,给中国历法带来了本质上的一次变革,出现了按照太阳真实运动来划分节气的定气法,从此有了平气与定气之分。而此之变动又随之带来定某月初日的不同、置闰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问题麻烦但与排八字关系稍远,行思便略过。
  到隋唐时期,历法计算中第一次出现对太阳运动不均的运算,但为了保持古历传统,规定定气只用于日月交食等需要精确运算时,排节气依然使用平气法。而第二次到明末清初才改为定气。在明代确立以来,使用的历法一直都没有改进,导致到明末崇祯时期(朱由检,在位时间1627-1644)历法严重失准。而同时期西法已经传入中国,徐启光等按照西法推算的历法准确符合天象,得到皇帝的赏识由此以徐启光主导开始修著历法。
  子平法出现在宋代,现今比较经典、较为原始的书籍大多也成书于明代。《三命》、《神峰》都在1600年之前成书,《管见》则在1597年,《约言》的作者则恰好出生在明代历法改革时期,而清之后也依然借鉴西法改革历法,虽然清初历法问题也是争议颇大。
  古时计算历法是以冬至点为准,因为天文观测中,冬夏两至最易观测。然后按照算法推算出其后节气。但改革后,使用真实太阳行度,使得节气天数不均,配合月相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会导致置闰等许多问题,计算复杂度加大许多,并不易于民用推广。古人也深知此问题,所以一直使用平气法。
  早在隋唐那一次的历法改革中,虽然只是从平朔平气法变为定朔平气法。但这就已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会导致几个月连续出现大月或者小月,直到后来李淳风提出了“进朔法”才使得这种情况消失。而后来第二次改革,采用定气法又产生许多出新的问题,增大了计算应用的复杂度。
  在查阅资料时行思发现,在清初的争论中,主张定气法的张永对平气法的一段发难很有意思。《数学八卷》:“如史记冬至有从测影得者,书曰某日影长。影长者,定冬至非平冬至也,平与定之差随高冲离冬至远近而异……其相差之极亦如今之春分、秋分,前后约差二日有奇。历家记冬至必据影长之日,人事之最重大者,如朝会、圆丘皆是日为定,则自古以来冬至皆用定气矣,一岁节气独冬至用丁,其余二十三气皆用恒,宁有是理?”历史上测冬至多是定气法,但其余计算又用平气,导致一个历法两种方式同时存在,而在重大的事情中,所用的皆是定气为准。由此也确实可以体现定气法的真实度。
  可见,古时用历并不仅仅追求精度,而还需考虑推广度牺牲一部分精确度,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计算力和计算方式大大增强,对于排八字定节气这专门的问题,完全可以按照更加精确的实际天象来计算推衍。
  所以在排列清之前的八字时,要遵循古人的排法,就需要查一查古人当时历法。在交接比较敏感的时刻,如果觉得古人用的历法不够反应天象,也是有理由自己重排一份再来分析的。
  关于历法查阅的资料,有一本《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详细的根据各种史料对照的历法资料(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dFiCK5z)。其实还有更方便的查阅软件,行思之前多次推荐的寿星万年历,作者在介绍中有提及,其中参考了《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中的日历表,同时也修正了一些原书的错误。网上、手机里许多日历软件其中使用的算法,也就是直接使用这款软件提供的算法。作者对软件下了很多功夫,又有许多专业的网友与其讨论修正,使得准确度相当高。
  由于古今时代跨越很大,古代生活环境、当时思想意识、对世界的认知情况都与现在不同。历法的变化仅仅体现了一个角落,在阅读古籍时,推测理解古人论述同样也要尽力理解当时时代的特征,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古人原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