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兵法云兵贵神速,行军速度往往决定了战争的成败,这场战斗,就是场行军速度的大比拼!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14个小时在荒僻的山路上行军145 里,硬是用双腿跑赢了四个轮子的联合国军,以五分钟的时间差率先占据战略要地,直接决定了战场的胜负。 这场战役,就是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一:战前准备在第一次战役行将结束的时候,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就判断出联合国军有可能发起反击。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志愿军指挥部决定深入敌后用运动战消灭敌人。 1950年11月5日,毛主席同意了彭老总的战略部署,并在11月6日开始了第二次战役的序幕。 11月9日,毛主席再次指出,志愿军应争取在一个月内,从东西两线分别各打一两仗,争取歼灭敌军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 接到指示之后的彭德怀,彻夜难眠,志愿军总部在遭遇美军飞机轰炸之后,为了安全起见,司令部被转移到了涵洞和矿洞里办公,周遭环境也让他难以安宁。 坐镇涵洞指挥全军作战的彭德怀,对前线第38军和第42军的行军最为关注。因为这两个军,是突击迂回的主力部队,他们的行军速度和布防速度决定了战役的成败。 这其中最为关键,最能彻底切断美第九军退路的,就是正在向三所里迂回的38军113 师。 二:战略要地三所里39军113师的目标,三所里是平壤公路上的一个村镇,因为地形险要成了美军北进也好南逃也好的必经之路。 按地图所示,敌军离三所里更近而且道路状况更好,我军离三所里更远不说,行军路线还都是崎岖的山路,还不断遭遇敌军阻击。 但,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让抢先占据三所里成了战役成败的关键,容不得分毫大意和懈怠。即便敌人拥有四个轮子,我军也要绕两条腿,跑赢敌人,只有跑赢了敌人,抢先占据三所里,才能真正扼住口袋,将敌人扼杀在口袋中。 为此彭老总在交代命令的时候特别强调:
这段话恩威并施,既有对之前战役的总结,也有对38军的殷切希望。说完这段话之后,依旧不放心的彭老总继续说:
三:113师急行军接到命令的38军113师,在11月27日出发,摸黑赶路20多里,天黑之后依旧在急行军。 按照前卫营营长王宿启的回议:
这一路急行军,在离目的地三所里还有80多里距离时,部队中所有人都已露出疲态,长长的队伍中,无数人是一边打瞌睡一边行军,很多人都跟喝酒后的醉汉一样,走路踉踉跄跄。 只要队伍说可以停下休整一会儿,马上就会有四起的鼾声出现,战士们太累了。 但即便如此累,他们依旧不忘军令,不少战士在休息的时候怕一觉睡过去耽误行军,干脆就将身体横在道路中央,只求行军开始有人能踩醒他们。 因为所有战士都知道,时间在战场上的重要性,提前数分钟,就能换来胜利。 有个因急行军腿出问题的士兵,曾不无担心的对团长说:首长,敌人不会比我们早到吧? 团长听完,说:这要问你的两条腿啦! 战士听完,用力拍打自己的双腿说:首长放心,别看它出点小故障,一步也拉不下! 那一刻的战士们,担心的从不是自己的腿而是能不能按时抵达三所里完成阻击任务。 行军就在这样不断自我鞭策,不断互相下,继续着。 经过一夜急行军,天刚蒙蒙亮,天空中就出现了敌军飞机的声影,这群飞机的出现让战士们顿时紧张了起来。 这个时候,带队的人灵机一动,命令全军卸除伪装公开前进。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却收获了奇效,算是心理战中的经典案例。 天空中的美军侦察机,在盘旋观察后,看着这群光明正大行军的部队,并没有丝毫遮遮掩掩,弄的美军侦察机,以为他们是自己的友军。 下了这样的判断后,美军侦察机就这样放心的走了。 路途上的危险,还有空中盘旋的敌人飞机,让所有人更加心急,越接近三所里行军速度越快,到后来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省了下来。 无数人都是,一手端水碗,一手拿干粮边走边吃。 终于,目标到了,前卫团抵达了三所里。 刚刚抵达三里所的前卫团,就听见了一阵急促的枪声,还有远处的滚滚烟尘,这是撤退之敌,他们果如所料,必须经过三里所才能撤退。 一听说前头部队接敌,后方还在行军的将士们行军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开始拔腿奔跑,一个个前呼后拥地走上了阻击的战场。 最前面的前卫营,则就地阻击起了敌人的撤退,抢占了三所里,控制了公路两边的高地,遏制了敌军的退路。 这时,前卫团看表确定了时间,28日上午8 点钟,一路急行军,他们仅比敌人早到五分钟。 就是这五分钟,决定了战争的胜利。 听到前线消息的113师副师长刘海清,立马用无线电报告司令部:我前卫团已抢占三所里... 收到消息的彭老总高兴地说:好!要他们钢钉一样钉在那里。 14个小时,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145里,比敌人早五分钟占据三所里。志愿军将士们,愣是用两条腿跑赢了四个轮子,成就了一出战争奇迹。 四:毛主席运筹帷幄定战略就在113师用一出急行军,比敌人早五分钟抵达三所里的当天上午,彭老总接到了来自毛主席的接连两份电报。 第一封电文是:
这无疑是一份战略部署指导文件,将目标量化的同时,也将歼灭步奏还有进攻主力给明确了。在明确这一切之后,不放心的毛主席,又在当天深夜给彭老总发了一封急电。
这封急电中,毛主席用睿智的目光,指明了作战的方向。 连续两封急电,让彭老总明白,此战势在必得,一定要胜利。 同样,对面的敌人联合国军也因后路被断,而面对了一个生死难题,那就是如何南逃撤退。 为了能在南方打开一个突破口,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28日志愿军阻击部队抵达的时候,就发动了对三所里的猛攻。可焦灼的战况让他们意识到这个地方并不好突破,于是,美军将目光从三所里转向了另一条撤退线路,那就是三所里西边十公里的龙源里。 为此,美军出动了大量的飞机、坦克掩护进攻部队,拼命向守护38军113 师扼守的龙源里,112 师扼守的松骨峰、书堂站等三个阻击阵地发起疯狂进攻,妄图突围南逃。 敌人声势浩大,让驻防的38军面临严峻考验。 战斗持续一整天后,时间到了29日天明时分,驻守阵地的38军113师发现了敌情。 只见公路处尘土飞扬,美军第九军先头部队在坦克开路之下,配合数百辆汽车尾随,向驻扎龙源里的113师337 团猛扑而来。面对机械化装备的敌人,我志愿军将士并没胆怯,无数战士们用敏捷的动作,将手榴弹塞进坦克腹部履带,直接将突前进攻的敌军坦克给打残了。 用步兵对垒坦克,战而胜之,这无疑是志愿军将士才有的特殊技能。 一群趴窝的坦克,让后方的数百辆汽车车队无奈只能停步,整个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抓住机会的志愿军将士们,趁虚而入,抓住敌军步兵尚未展开的机会,用无数武器对着公路上的敌人穷追猛打,让敌军损失惨重。 如果不是敌军飞机和坦克的掩护,这群敌人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激战正酣的时候,不放心前线的彭老总,在29日下午13时曾经接通113师指挥部的电话。 对时任113师政委的于敬山说:
面对彭老总询问,于敬山豪气地说:
这段战前对话,无疑是气壮山河的军令状,接到命令的38军113师,宛如铜墙铁壁一般,将敌军的退路彻底截断。 五:狭路相逢勇者胜立下军令状的38军112师和113师面对的敌人,是从清川江方向败退下来的美军第2 师、25师及伪韩军第1 师一部还有少量土耳其旅残部。 这只溃军集中在军隅里至双龙里、龙源里南北20公里长的狭长公路地带上,无数军械伤员堆满了公路,状况可谓凄惨无比。 时间来到了30日拂晓时分,112师师长杨大易主动出击,率军插入松骨峰、书堂站等区域,拦腰截断了美军前后方部队的联系。随后38军副军长江拥辉又率领114师分割包围了美军第25师,2师和韩国伪1师一部,113师一部继续在龙源里阻击敌军,另一部主动出击,插入到敌军公路两侧。 无形的包围圈,在步步收缩,这只被困的联合国军,从一条大龙,被分割成了数段。 不甘坐以待毙的联合国军开始了反击,他们集中数百架飞机和各种大炮,对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美军精锐的骑兵第一师还有英军王牌部队29旅的一部,开始行动,往北方支援,意图用强悍的“波涛式”的集团冲锋突破志愿军的围困。 海陆配合,装备精良的敌人,主攻方向集中在了龙源里、松骨峰两个区域上,于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血战开始了。 30日早5时许,致力于南逃突围的美军第二师一个团兵力,在援军配合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之下,向坚守龙源里的337 团发起了十余次冲锋,援军和突围部队最近距离仅仅只有一公里不到,却在志愿军节节抵抗之下,始终没有实现会和。 战局不利让气急败坏的敌军又调集了70多辆坦克,猛扑向龙源里阵地。 为了能突围成功,敌军坦克部队不顾不管,将公路上堵塞的卡车全部推翻在路边,只求突围。面对机械化敌军的进攻,我军节节抵抗最后战场进入了白刃战的节奏,双方短兵相接开始阵地激战,志愿军阵地攻守之间数次易手,形势危急无比。 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敌军三面包围我军一个阵地,当时我军阵地上仅剩下一个身负重伤的排长刘序学。孤身守阵地的刘序学并没有任何胆怯,反而拿起身边战友留下的武器,用一己之力迎战敌军数十人,最终壮烈牺牲。 另一个阵地上,英雄连长郭忠田带着手下仅有的一个排兵力,粉碎了敌军十多次进攻,歼敌200多,堵死了敌军溃逃的退路,战后这个派被命名为“郭忠田英雄排”,连长郭忠田也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如这样的英雄,在整个阻击战场上层出不穷,龙源里和松骨峰成了敌军无法撼动的叹息之墙。 战后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中,将松骨峰战斗称为: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黄昏时分,随着阵地上不断升起的信号弹,让所有奋战的将士们意识到,援军来了,主力部队来了,我们胜利了。 当战斗结束的时候,阵地上的一切让所有人心生悲愤,其中最惨烈的当属3 连阵地上壮烈的群雕像。阵地前,堆积了数百具美军的尸体,这中间有为数不少光荣牺牲的志愿军将士们,他们即便牺牲依旧用力抓住了敌军的武器。 有的手上握着手榴弹,那是随时要和敌人同归于尽。 有的手上沾满了敌人的脑浆,那是临死一搏时留下的痕迹。 有的用自己的身体压制敌人的尸体,口中牙齿还有手上的指甲深深嵌入敌军血肉之中。 这个阵地上,整整一个连的志愿军将士们全部都牺牲了,倒在他们面前的是300多个敌军。 他们用自己勇猛无畏的战斗,为主力部队的合围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机会。 阵地上的景象,让当时的战友们震惊,也让写就本文的我心中难过、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七十多年前的战场上,他们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用鲜血引燃了一个大国崛起的引线。 六:万岁军听闻前线消息还有战斗惨烈的彭老总,对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说:
听完彭老总的话,志愿军副总司令邓华也感叹地说:
洪学智也说:
志愿军司令部的这场对话,充分肯定了顽强的38军所有将士们。 随后,政治部主任杜平建议彭老总:
彭老总立马同意,并撰写嘉奖电文:
在看完电文之后,彭老总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又在电文结尾处加了一句:
这封电文发送出去之后,彭老总又以志愿军首长名义,亲笔写了一封嘉奖令给38军将士。 梁、刘转38军全体同志:
连续两次强调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让38军获得了一个威名显赫的别称:万岁军。 这是中国解放军战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从此,38军成了中国军队中标杆一样的存在。 |
|